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元宵節除了湯圓,還有哪些習俗

元宵節除了湯圓,還有哪些習俗

元宵節習俗

壹、觀燈,猜燈謎

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壹大盛事。

花燈上懸有謎語,供人猜射,流傳甚廣。

老北京的元宵節,最重要的活動是賞燈。而山西歡慶元宵節必備的壹種形式則是掛花燈,每逢元宵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掛起各式各樣的燈。

廣東南雄鬧花燈時,父母取龍燈上之龍須線給小兒系帶,據說可保兒童無疾病。又取龍燈內殘存的蠟燭照床下,據說可以產貴子。

二、吃元宵

元宵是元宵節必備的食物,不論南北,不過南北叫法上有區別而已。但不管是元宵還是湯圓,都是各地元宵節的重要風俗之壹。

三、舞龍燈

舞龍燈,也稱龍舞。在古人心目中,龍具有呼風喚雨、消災除疫的功能,古人希冀得到龍的庇佑,舞龍燈也就成了壹項元宵節的活動。

四、踩高蹺、舞獅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壹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屬我國古代百戲之壹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

舞獅,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壹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

五、劃旱船

劃旱船也稱跑旱船,相傳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

六、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裏插上壹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七、逐鼠

主要是舊時養蠶人家進行,據說人們在正月十五熬好粥,放到老鼠出沒的地方,邊放嘴裏還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八、送孩兒燈

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壹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燈”與“丁”諧音)。

九、迎紫姑

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蔔蠶桑,並占眾事。

十、走百病

是壹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十壹、偷菜

臺灣,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裏偷菜。

貴州某些地方也有類似習俗。

四川元宵節的“偷”範圍更廣,有“四偷”的習俗:“壹偷湯圓二偷青,三偷檐燈四偷紅。”除了偷青是為了強身外,其余皆為求子的習俗。

此外,不少地方還有壹些頗具地方色彩的活動。

放焰火,文藝踩街,是山西元宵節的必備。

福建南部有元宵節兩村兒童互擲石為戲的習俗。據說若不擲石,那個村子必定發生瘟疫。

河南壹些地方元宵節吃餛飩湯,稱之“團圓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兒回家過節。

陜西也有元宵節宴請女兒、女婿,稱之“吃十五”的習俗,並送燈、送油,稱之“添油”。

杭州民間傳正月十五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多齋素誦經,匍匐至吳山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