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次聽到刀郎的名字,是在介紹壹個新疆歌手的歌,進入雪碧排行榜第六名,2002年的第壹場雪。
後來,刀郎的歌曲在出租車、夜市和商店裏流行起來。然而,刀郎逐漸消失了。
刀郎的成功是因為他沙啞的聲音,更是因為他的神秘。然而,刀郎是壹個凡人。他突然變成了音樂界的精靈,他也想下凡。
為了張藝謀主持的開幕式,刀郎帶著他巨大的號召力,走出了大山。我看了他的現場表演,有點生硬平庸。在壹個糟糕的開始之後,刀郎似乎經常出現在媒體的鏡頭中。有壹次在浙江某地看過他表演,唱的是《雪》和《情人》,但是氣氛平淡,刀郎的表演明顯缺乏舞臺感。
後來,我在東方衛視的壹個訪談節目中認識了刀郎,談話很平淡。每次見到他,都有壹個共同點,就是都戴帽子。人在江湖,別無選擇,只能接受張導演的邀請。他的魅力在於唱歌,而不在於舞臺。刀郎的音樂被稱為“菜市場”音樂。刀郎根本不想反擊。他覺得很好。刀郎的思想非常開放,他通過吃蔬菜來解釋他對音樂的看法。
刀郎說,起初作為壹個四川人,他希望所有的東西都是辣的,他想吃帶辣醬的廣東海鮮。之後,他開始改變。他們開始明白為什麽上海人吃三黃雞,為什麽新疆人吃手抓肉,為什麽廣東人吃得很清淡。
音樂也是如此。學音樂首先要拋開自己的偏見,要有開放的心態。刀郎說,音樂沒有好壞之分,而是妳是否願意欣賞它的耳朵,就像妳愛壹個女人,她的缺點是什麽並不重要。
刀郎是這樣解釋他的音樂的:現在流行音樂是壹種港臺價值觀,人們缺乏壹種本土的文化認同,人們需要壹種自己習慣的、可以放松的情感表達,需要壹種有安全根基的音樂。哪怕音樂粗糙難聽,只要深情真實。
李宗盛成為第二個摧毀刀郎的人。刀郎的胡楊是李宗盛經營的,李宗盛已經不是鼎盛時期了。廉頗老了,還能吃。據李宗盛先生說,刀郎在胡楊方面取得了進步,他的高音已經達到了三個八度。高音被拉起,銷量卻大幅下降。
譚詠麟成為第三個摧毀刀郎的人。譚詠麟在廉頗老了,他只能吃東西。他想重返江湖,所以他選擇了刀郎。最初,刀郎能夠對壹只披著羊皮的狼發怒。這首歌的旋律相當流行。雖然內容有點離奇,但卻被譚詠麟“騙”了。想必,刀郎也不情願地放棄了他想要的東西。
譚詠麟憑借這首歌再次走紅,很長壹段時間裏,大街小巷都能聽到這首歌。後來,我聽到刀郎唱這首歌。可能做了壹些與譚校長唱法不同的東西,但是效果很差,幾乎沒有什麽反響。
當然,刀郎的衰落不能完全歸咎於這三個人。他面前的名曲,充滿了熾熱的欲望。但後來的壹些歌曲卻陷入了老套的愛情永恒的泥坑,尤其是三千年不死不倒不腐朽的愛情觀根本不適合現代人。謝謝妳。妳們中間也有歌頌永恒愛情的。敦煌也有對永恒愛情的呼喚。
我想刀郎有壹天會回來的。因為,他又靜靜地沈浸在音樂中了。即使是現在,偶爾也能經常聽到他聲音的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