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算方法:1。普通樓板底部配筋計算(1)。底部鋼筋長度
底部鋼筋長度=凈距+伸出長度×2+彎鉤×2
1,當板的端部支撐為框架梁時,底部鋼筋長度=凈距+左右支撐長度max(框架梁支撐寬度/2,5d)+彎鉤× 2。
2.當板端支座為剪力墻時,底部鋼筋長度=凈跨+左右延伸支座最大長度(墻支座寬度/2,5d)+彎鉤× 2。
3.當板的端部支撐為圈梁時,底部鋼筋的長度=凈距+左右延伸支撐的長度max(圈梁支撐的寬度/2,5d)+彎鉤× 2。
4.當板端支座為砌體墻時,底部鋼筋長度=凈跨+左右延伸支座長度max(120,板厚)+彎鉤× 2 (2),底部鋼筋數量。
情況1:底筋數量=(凈距-50mm×2)/筋間距+1。
情況二:底層鋼筋數量=(凈距-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底層鋼筋數量=(凈距+保護層×2+左梁角鋼1/2直徑+右梁角鋼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2。面筋計算(1),端承負杠1,端承負杠。
端承負筋長度=錨固長度+彎鉤+
板材的凈尺寸+彎曲長度
情況1:錨固支承長度=錨固長度LaE
(1),當彎曲長度=厚度-保護層×2時,
端承負筋長度=(錨固長度LaE+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2)
(2)當彎曲長度=厚度-保護層時,端承負筋長度=(錨固長度LaE+彎鉤)+(板內凈長)+(厚度-保護層)。
情況二:當錨固支座長度=0.4La+15d (1),彎曲長度=厚度-保護層×2時,
端部支撐的負筋長度=
(0.4La+15d+掛鉤)+(板內凈長)+(厚度-保護層×2)
(2)當彎曲長度=厚度-保護層時,端部支座的負筋長度=
(0.4La+15d+掛鉤)+(板內凈長)+(板-保護層厚度)2。板端負筋數量。
情況1:負筋數量=(凈距-50mm×2)/板鋼筋間距+1。
情況二:負筋數量=(凈距-保護層×2)/板鋼筋間距+1。
情況三:負筋數量=(凈距+保護層×2+左梁角鋼1/2直徑+右梁角鋼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二)、端支座負筋分布1、端支座負筋分布。
情況壹:配筋與負筋錯開150mm (1),配筋彎鉤。
配筋長度=軸線(或凈距)長度-負筋標註長度×2+150mm×2+彎鉤×2。
(2)、分布鋼筋無彎鉤
配筋長度=軸線(或凈距)長度-負筋標註長度×2+150mm×2情況二:配筋=軸線長度(1),配筋帶彎鉤。
配筋長度=軸長+彎鉤× 2 (2),配筋不帶彎鉤。
分布鋼筋長度=軸線長度2,端承負筋分布鋼筋數量
情況1:負筋的分布筋數量=負筋板內凈尺寸/分布筋間距(四舍五入)情況2:負筋的分布筋數量=負筋板內凈尺寸/分布筋間距+1(四舍五入)(3)、中間支撐的負筋1、中間支撐的負筋長度。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註長度+彎曲長度×2
情況1:當彎曲長度=厚度-保護層×2時,
中間支撐負筋長度=標註長度+(厚度-保護層× 2 )× 2
情況2:當彎曲長度=厚度-保護層時,
中間支撐負筋長度=標註長度+(厚度-保護層)×2
2、中間支座的負筋數量
情況1:中間支座負筋數量=(凈距-50mm×2)/板鋼筋間距+1。
情況二:中間支撐負筋數量=(凈距-保護層×2)/板鋼筋間距+1。
情況三:中間支撐負筋數量=(凈距+保護層×2+左梁角鋼筋1/2直徑+右梁角鋼筋1/2直徑-板鋼筋間距)/板鋼筋間距+1。
(4)、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
1.中間支座I負筋分布筋長度:分布筋與負筋錯開150mm (1),分布筋彎鉤。
配筋長度=軸線(或凈距)長度-負筋標註長度×2+150mm×2+彎鉤×2。
(2)、分布鋼筋無彎鉤
配筋長度=軸線(或凈距)長度-負筋標註長度×2+150mm×2情況二:配筋=軸線長度(1),配筋帶彎鉤。
分配桿長度=軸長+掛鉤×2
(2)配筋不帶彎鉤的配筋長度=軸線長度2。中間支座負筋分布鋼筋數量
情況1:根數=鋼筋分布範圍/間距
中間支撐負筋分布鋼筋數量=(鋼筋分布範圍1/分布鋼筋間距)+(鋼筋分布範圍2/分布鋼筋間距)(四舍五入)情況二:分布鋼筋數量=鋼筋分布範圍/間距+1。
中間支撐負筋的分布鋼筋數量=(配筋範圍1/分布鋼筋間距+1)+(配筋範圍2/分布鋼筋間距+1)(四舍五入)
第三,溫筋
為了防止板因熱脹冷縮而開裂,通常在板的上部負筋中間布置溫度鋼筋。1,溫度條的長度
負筋標註至支座中心線時,溫度鋼筋長度=兩支座中心線長度-負筋標註長度×2+150×2+彎鉤× 22,溫度鋼筋數量。
當負筋標至支座中心線時,溫度鋼筋數量=(兩支座中心線長度-負筋長度×2)/溫度鋼筋間距-1。
四、純懸臂板配筋計算
(壹)、純懸臂板的上部配筋計算
1,上部鋼筋長度=懸臂板凈距XBK+錨固長度LaE+(厚度h-保護層)
2、上層鋼筋根數
上部鋼筋數量=(懸臂板長度L-保護層×2)/上部鋼筋間距+1。
3、上部分布鋼筋長度
上部分布鋼筋長度=(懸臂板長度L-保護層× 2)+彎鉤×2(或無彎鉤)4。上部分配桿的數量。
上部分布筋數量=(懸臂板凈距XBK-保護層)/分布筋間距
(壹)、純懸臂板下部配筋計算1,下部結構配筋長度。
下部結構鋼筋長度=(懸臂板凈跨XBK-保護層)+max(承重寬度/212d)+彎鉤× 2(無彎鉤的二次鋼筋)2。下部結構鋼筋的數量。
下部結構鋼筋數量=(懸臂板長度L-保護層×2)/下部結構鋼筋間距+1 3、下部分布鋼筋長度。
下部分布筋長度=(懸臂板長度L-保護層× 2)+掛鉤×2(或無掛鉤)4。下部分布條的數量。
下層分布鋼筋數量=(懸臂板凈跨XBK-保護層)/分布鋼筋間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