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是壹種常見的食用紅藻。它以其新鮮的味道、良好的營養和特殊的蘑菇風味而廣受歡迎。現代醫學證明,紫菜確實有防治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作用。
1.條斑紫菜生態學
溫度:葉狀體出現在深秋和初冬,直到第二年春天結束時消失。因此,菌體適應較低的溫度。如條斑紫菜可在0.5 ~ 65438±08℃生長;壇紫菜的溫度較高。當海域水溫超過20℃時,紫菜葉子腐爛。
光照:紫菜生長在中高潮線,是壹種喜光的紅藻。光照強度在5000 m燭光以下,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生長加快;如果超過5000米燭光,光合作用就會受到抑制。每天光照3 ~ 9小時。耐幹燥性:紫菜的葉子非常耐幹燥。生長在巖石和網簾上的紫菜,即使被太陽曬幹變脆,落潮後也能正常生活,壹般每次漲潮曬幹2小時比較好。
對水流、比重和營養物質的要求:紫菜喜歡生長在潮流平緩、有壹定風浪的肥沃海域,能在比重為1.010 ~ 1.025的海水中生活。在缺乏氮肥的海域,紫菜顏色暗淡,葉片細長。
絲狀體的形態和檢查:出菇孢子釋放後,遇到鈣質基質時可伸出萌發管,溶解鈣質物質並鉆入其中,長成絲狀體。
根據絲狀體的形態特征,可分為絲狀藻絲階段、膨大藻絲階段和殼孢子形成階段。貝殼中生長的紫菜絲狀體只有脫鈣後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常用的脫鈣溶液有:① 5 ~ 7%醋酸海水溶液;②貝蘭尼溶液:1%硝酸4份;85-95%酒精3份;3份0.5%鉻酸。
文化室:文化室要朝南,以天窗為主要采光方式。天窗面積約占養殖池面積的1/3 ~ 1/2,並開有部分側窗,方便同風。室內光線要均勻,避免直射,最好用毛玻璃。種苗生產
養殖池:長方形比較好。平坦的池塘只有20 ~ 30厘米深;掛塘深度60 ~ 70厘米。新建的水池必須經過充分浸泡去除堿度後才能使用。如果是小面積栽培,也可以用木盆、塑料盆作為培養容器。
沈澱池:用於沈澱和儲存海水。為了凈化海水,最好在黑暗中沈澱1周。
附著群:絲狀生長的附著群,采用文蛤和牡蠣殼。洗完之後,上面的孔可以掛在相對的繩子上。洗水換水:1周采苗後,可以用軟刷將貝殼上的浮泥和矽藻洗幹凈,換水。之後半個月洗壹次換水。夏季海水蒸發量大,鹽度增加,必須在養殖池塘中加入壹些淡水來調節比例。
溫度和光照的控制:花絲耐高溫,但在室內培養。盛夏要開窗保持同風,攪動池水降溫。條斑紫菜在28℃以下,壇紫菜在29℃以下。絲狀體生長初期,4-5月,光照強度控制在65,438+0,500 m燭光左右。當絲狀體被殼覆蓋時,6月可降為1000 m燭;7月下旬,燈光調整為500米燭光。在膨大細胞形成過程中,光照時間應縮短至每天8 ~ 10小時,並用黑簾遮光,有利於殼孢子的形成和成熟。
施肥:絲狀生長需要施肥。主要是氮肥和磷肥。絲狀生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肥料。當果實孢子鉆入殼內,受精開始,氮5ppm,磷1 ~ 2 ppm。絲狀藻後期氮為10 ~ 5 ppm,磷為2 ~ 5 ppm藻絲膨大前期,磷肥增加到10 ~ 15 ppm,氮素下降到5 ppm。藻絲膨大後期,磷肥用量增至15 ~ 20 ppm,氮素降至2ppm。
二。栽培技術
1.壹種采摘幼苗的窗簾
竹簾:將廢舊竹子切成竹片,編織成長3米,寬1.5米的窗簾。每40簾1.80平方米,即0.067公頃。竹簾雖然成本低,但是很重,用手挑苗也不方便。
維尼綸窗簾:牢固、輕便、粘合效果好,但成本高。先將維尼綸單絲制成直徑3 ~ 4 mm的繩子,再編織成網簾。養1公頃紫菜需要337.5斤維尼綸繩。無論是竹簾還是維尼綸簾都是新織的,壹定要用清水浸泡20 ~ 30天,以去除有毒物質。否則會影響附苗效果。
2.網簾的規格
網格:可分為菱形網和排球網格式。規格有1.2× 5m、1.5× 2m、2× 2m等。有
1.5× 12m、2× 8m等規格的矩形網。
條簾:優點是方便收藏紫菜,規格有0.75× 2m、1× 2m等。
育種方法:
柱式:在適宜養紫菜的潮間帶固定木樁或竹樁,網簾不隨潮汐波動。
半浮筏式:漲潮時整個筏架能浮在水面上,退潮後甘露會用短腿站在沙灘上。由於網簾有壹定的幹燥時間,雜藻不易生長,有利於紫菜的出苗和生長,所以被廣泛使用。
全浮筏:這種方法類似於海帶養殖,網簾已經浸入海水中。雜藻容易繁殖,不利於紫菜的出苗和生長,所以現在沒有廣泛使用。
3.海域選擇
養殖紫菜的海域應根據朝向、風浪、底質、潮流等條件選擇。
風浪和定向:紫菜殼的孢子傳播和菌體生長需要壹定的風浪。在保證筏架安全的前提下,冬春季選擇西北風和東北風的海域。風浪小、潮流差的內灣不適合大規模養殖紫菜。
泥沙和坡度:為了便於打樁、漂流、管理和收獲,最好選擇泥沙底、沙底或硬泥底。軟泥或平坦沙礫差,沙礫基質不平整,操作不便,影響養殖簾架安全。水產養殖區潮間帶灘面
坡度小,可以增加養殖面積。
水質和潮流:養殖區清潔海水較好。濁度太大會因為沈積物多而影響育苗密度和紫菜的品質。潮流順暢,紫菜苗附著性好,生長快,養殖周期長,收獲次數多。在潮流緩慢的海域,紫菜的生長和產量較差。潮位的選擇:選擇合適的潮位對養殖紫菜非常重要。潮位過高,紫菜附苗少,出苗晚,生長慢,單位面積產量低;潮位過低,有害生物多,不利於半人工采苗,易附著雜藻,早衰,管理和采收不便。潮位的選擇有兩種方法:壹種是基於甘露時間。可在漲潮和2-4.5小時的甘露時間(距海灘35厘米)使用。另壹種是基於小潮的幹潮線。最後壹排養殖網簾放置在潮位線以下,冬季潮位幹1 ~ 2天,最後壹排網簾放置在潮位線以上2/3的中潮區。前者可以實地測量,後者可以以農歷八月二十三日的最低潮線為準。壇紫菜抗旱性強,灘位可適當高壹些;條斑紫菜抗旱性差,養殖潮位要低壹些。
4.生長期的日常管理
白天退潮後,管理人員必須在海上巡邏,尤其是遇到風暴時。檢查簾架:對松動破損的簾架進行結紮修復,對被風浪擠壞的竹簾、網簾進行重新整理;修理或更換窗簾腳;校正不平整的窗簾架,使其保持在平面上。檢查固定裝置:檢查竹、木樁、石椽是否移動,樁、浮椽是否磨損、斷裂,發現問題及時更換加固。調整排距:經過壹段時間的風、浪、潮流的沖擊,繩索伸長,相鄰排的窗簾容易發生碰撞或傾覆。要把浮椽擰緊,保持原來的行距。清新空氣和清洗網簾:培育階段沿海經常有8 ~ 9級大風,早期幼苗會受到臺風的襲擊。妳要每天收聽天氣預報,關註天氣變化,做好防護。風浪太大,有拔樁毀架的危險。可以把窗簾架擡到有遮擋的地方,但要保持窗簾濕潤,等大風過後再移入海中。也可以采取加強簾架或放松浮筏等措施,防止風浪。出苗和培養階段的汙泥沈積容易造成紫菜發芽困難和腐爛,需要在漲潮時經常洗簾,保持幹凈。
三。疾病控制
白腐:葉子先變紅,再變白,腐爛,脫落。該病發生在11 ~ 65438+2月,主要是光照不足和潮流不暢造成的。只要把網簾適當打薄,就可以移到走勢平緩的地方。
紅腐病:葉片上出現紅色銹斑,逐漸擴大腐爛。由腐黴引起。掛簾於甘露。該病主要由海水沈澱和暗處理不足引起,由微生物引起。殼面呈黃色圓形斑點,從殼的邊緣開始出現,逐漸向中心蔓延。
黃斑病:用低比重海水(1.005)治療2 ~ 5天,或全部淡水使黃斑變成白斑;或者浸泡在2ppm高錳酸鉀溶液中15小時。
綠斑病:起初紫菜有鮮綠色的圓形斑點,不久中心變白穿孔,壹般在水溫高、雨量大時發生。可以增加防治的甘露時間。
泥紅病:這種病發生在水溫高的時期,由微生物引起。殼面泥紅色,黏黏的,有臭味。處理方法:盡量降低室內溫度,保持同風良好;同時,用1/10000漂白粉溶液清洗貝殼或在1.438+05低比重海水中浸泡2天。
魚類和水禽的危害:如黑鯛、鯽魚、海鴨等魚類吞食紫菜,可用網捕、放炮驅趕。
雜藻的危害:滸苔、石蒓、矽藻等。附著在網簾上,影響紫菜的生長和品質。可以適當在甘露或者每4 ~ 5天洗壹次窗簾。如果附著的藻類太多,網簾可以帶上岸1天再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