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馬鞭草的功效與作用

馬鞭草的功效與作用

馬鞭草,又名龍芽草、荊芥、龍芽草、狼尾草等。為馬鞭草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原產歐洲,分布於華東、華南、西南大部分地區。全草入藥,具有涼血化瘀、通經活絡、清熱解毒、止癢驅蟲、消腫的功效。讓我們到這裏來。

馬鞭草的功效與作用

苦、涼,微毒。

肝脾經。

具有清熱、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外感發熱、濕熱黃疸、水腫、痢疾、瘧疾、白喉、喉炎、淋病、閉經、癰、膿腫、牙膿腫。

孕婦禁用。

馬鞭草的臨床應用

1.瘧疾防治:取新鮮馬鞭草60~150g,水煎至300ml左右,發病前4小時和2小時各服壹次,連服2~4天,每次服幹燥全草15g,每日1次,水煎兩次,連服6天。33例患者癥狀消失後48小時,血檢顯示瘧原蟲全部轉陰,有效率為92%。

2.治白喉:取幹馬鞭草30g,煎成300ml左右。成人每次150ml,每日2次,8-14歲兒童每次150ml,8歲以下兒童每次50ml,每日3-4次,連服3-5天。治療白喉50例,全部治愈。服藥後平均退熱時間15.3小時,假膜消失2.2小時,咽拭子轉陰2.4小時,平均住院時間4.6天。

3.傳染性肝炎治療:馬鞭草500煎劑800毫升,成人40-50毫升,兒童20-30毫升,每日3次,80例用* * *。治愈77例,顯效2例,無效1例。平均15天黃疸消失,3~12天各種消化系統癥狀消失,14~35天72例肝腫大縮小,10~30天79例肝功能、轉氨酶恢復正常。平均住院時間為23.6天。

4.治療流行性感冒:馬鞭草30g,黃花蒿15g,羌活15g煎服。每日兩次,每次壹劑,或磨成粉,加面粉泡茶。隨訪51例,治愈46例,有效3例,無效2例。

6.絲蟲病的治療:81血檢陽性但無明顯體征的絲蟲病患者,以馬鞭草、紫蘇、青蒿為主。壹個療程後,微絲蚴陰轉率達到90%,45天後陰轉率為865438±0.4%。馬鞭草30g,紫蘇葉15g,青蒿12g,水煎濃縮至50-80ml,每日壹劑,早晚兩次空腹服用。1-10、11-15歲兒童,劑量約為成人總劑量的1/3、2/3,10天為壹個療程。服藥後無嚴重副作用,僅有少數患者出現惡心、頭暈、頭痛、嘔吐、腹痛,可自行恢復。

7.治療血吸蟲病:據報道將馬鞭草研成粉末或制成丸劑口服,1丸,每日三次,8~10天為壹療程。對血吸蟲病早中期的治療有壹定效果,部分病例大便陰性。

馬鞭草的民間支付

1.瘧疾、感冒、發燒:將果汁與馬鞭草混合,加酒分成兩份,分兩次服用。

2、腹脹煩渴,幹黑,用馬鞭草銼平,曬幹,加酒或水調味,去渣取溫服。

3.腹部浮腫:馬鞭草、鼠尾草各加10斤,水加壹石,煮五鬥,去渣,再煎,用粉做成丸子,如黃豆。每次服用兩三粒,逐漸增加到四五粒,效果極佳。

4.陰囊腫痛:用馬鞭草搗碎外敷。

5、女子閉經,繩:用V根苗。

10.內痔、外痔:幹根30g。將壹段豬大腸放入沸水中燉煮,每天壹次,持續2-3天。

1.外傷腫痛:外用0.5g幹粉止痛,但多數人對其過敏。

馬鞭草名方

1.治療感冒流感:鮮馬鞭草壹兩或五元,羌活五元,青蒿壹兩元,每日兩小碗煎兩至三天,鮮桔梗五元。

2.治致命腹水:鼠尾草、馬鞭草各重65,438+00斤,水中壹石,煮五鬥,去渣,煎成粉末,作丸服用,如黃豆二丸加四:五丸。天冷的時候不要吃肥肉。

3.治腹脹、煩渴、消瘦:馬鞭草用細銼曬幹。看不到火。用酒或水煮沸,直到味道很好。拿出來加熱。

4.治痢疾:馬鞭草二兩,牛膝五分。將兩味藥洗凈,水煎。壹天壹劑,壹般兩到五劑。

5.破腹血,殺蟲:馬鞭草水煮,鍋煎,配空心酒。

6.治女人壹個月內積水,腹筋脹死:用五斤細銼將馬鞭草的根苗放入五桶水中煎,去渣,放入清洗器中煎。吃之前用溫酒調半勺。

7.治療女性腸絞痛:馬鞭草壹兩,酒湯發汗。

8.陳酒積血:馬鞭草灰四塊錢,白芷灰壹塊錢,蒸糕丸、果仁每米五十粒。

9.瘧疾長期治療:馬鞭草汁,五合壹酒,三合壹服務。

10.乳癰腫痛的治療:持馬鞭草、酒壹碗、姜壹片,取汁去渣敷之。

1.疥瘡的治療:將馬鞭草炒熟,洗凈。

12.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膿腫的治療方法:將馬鞭草壹兩片切碎,曬幹備用,用水沖服,每日壹劑。

13.喉嚨腫得很深,連臉頰都吐氣了:捏住馬鞭草的根,剪去兩端取汁。

14.治療咽喉痛:將新鮮馬鞭草莖葉搗碎榨汁,與人乳混合吞服。

15.黃疸的治療:鮮馬鞭草根二兩水煎,取糖,肝部腫痛者加山楂根或山楂三錢。

壹些專業知識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