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列火車叫D5912。靠它可以吃遍湖北!全程6小時13站,200元。妳離湖北美食只有壹票之差!
看看這些地方都有什麽好吃的。
黃岡市
黃岡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自然風光秀麗。避暑休閑的地方數不勝數,但吸引小張揚的卻是這裏的美食。
東坡肉:蘇東坡曾被貶黃州(黃岡古稱黃州),還在黃州寫過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所以黃岡與蘇大文豪關系密切,這東坡肉也是壹絕,入口軟爛,肥而不膩。
羅田蘇打粑粑:是用面團做成的,中間是黑芝麻,黑芝麻的醇香散在口中。
雞湯:當地農民招待客人的最佳食品,也是老弱人士的滋補佳品。不需要老母雞的鮮香和巴贊的軟糯口感。
還有特色的水晶蓮藕丸子、東坡糕等。很多地道的美食就藏在當地人熟知的“蒼蠅館子”裏!
孝城
漢川隸屬孝感市,歷史悠久,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壹。當然,不要錯過這裏的美食。
孝感米酒:不用我說,大家都很熟悉。早餐吃個蛋花米酒或者糊米酒,真的是沒有朋友的美味。與我們平時吃的米酒不同,這裏的米酒更醇厚,韻味更持久。
兩江三蒸:典型的地域菜,擅長蒸、粉蒸、泡蒸。其蒸法較為講究,萊菜更具特色。不同的蒸法給了口感更多的選擇。
孝感麻糖:歷史悠久。根據傳說,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吃過它並稱贊它,因此成為皇家貢品。
它以糯米、芝麻、白糖為主料,配以花生、焦鹽、杏仁等。,通過12個工藝流程和32個環節。它看起來像壹把木梳,顏色是白如霜。聞起來有芝麻香,超級誘人。
天門市
天門市是全國首個“中國蒸菜之鄉”,所以這次想吃正宗的蒸菜。
天門蒸菜:可以算是肉、魚、蛋,沒有什麽不能蒸的。據考證已有近4600年的歷史。關於吃湖北人就是這麽厲害!
黃壇米粉:和我們吃的糊湯粉很像。湯汁糊狀,細膩綿軟,搭配油條非常經典。這裏的黃檀米粉會配上鱔魚幹,壹口吃下去真的很好吃。
桶爐鍋盔:其實武漢各地都能吃到鍋盔,只是鍋盔根據地區不同有所變化。天門城裏的鍋盔,還是按照傳統工藝制作,用老面發酵,用炭爐烤制。我最喜歡的是豬油鍋頭盔,哈哈。
荊州市
荊州,古稱江陵,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三國文化的中心。談論食物也是壹個迷人的地方。
幾千塊的紅燒肉:沒想到肖公舉最愛吃的家常菜竟然來自荊州。它是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做的,水煮油炸,焦黃,切成薄片,放在碗裏蒸,瞬間溶解在嘴裏。嘖嘖嘖,看著就餓。
糯米包油條:真是天才發明,不讓漢堡和熱狗比。小桌子,方寸,糯米,油條,各種海帶絲,鹹魚絲,土豆絲,牛肉絲,火腿腸...相得益彰,味道自然。估計只有吃過的人才知道味道。
魚糕:吃魚看不到魚。魚嘗起來像肉,肉嘗起來像魚。它在妳的嘴裏是可溶的。嗯,確實是我最喜歡的火鍋伴侶,產地的魚糕大概更好吃。
八寶飯:由紅棗、蓮子、薏米、桂圓、蜂蜜櫻桃、蜂蜜冬瓜條、桂花、糯米蒸熟,再加入白糖、豬油燉成。入口香甜可口,油而不膩,甜而不膩。
宜昌市
宜昌享有“三峽門戶”、“三峽明珠”的美譽。這裏的食物和武漢的不壹樣。
涼拌蝦:用米漿煮熟,用漏勺漏到冷水盆裏。因頭大尾細形似蝦,故名。吃在嘴裏清爽綿軟,加上紅糖水特別甜。
蘿蔔餃子:制作方法與北方餃子有很大不同。蘿蔔切絲,拌入花椒粉等香料,炸制時,將底漿放入彎月鐵勺,放入蘿蔔絲作餡,然後蓋上漿,炸至金黃色。壹口下去,外酥裏嫩,辣而不刺,好吃。
三遊仙雞:相傳這道菜因宋代的“三蘇”而得名。早在北宋嘉魚元年(公元1056年),蘇洵、蘇軾、蘇轍三人壹同遊覽三遊洞時,就吃過這道菜。他們覺得食物很好吃,吃了之後心曠神怡,自得其樂超過神仙,故名。
恩施市
除了美麗的風景,就連這裏的美食也是我的最愛。
康土豆:其實就是個小土豆。和肖公舉在武漢街頭吃的感覺不壹樣。這裏的小土豆口感比較細膩,澱粉味比較濃。食材不會搶食材本身的味道,說都餓了。
蠟蹄火鍋:在火鍋中燉過之後,蠟的香味更加濃郁。經過咀嚼,豬肉的原味也很濃郁。咬壹口,可以看到肉纖維紅潤如松木,蠟汁濃郁誘人。夏天還得吃帶空調的火鍋。這就是生活!
張觀礦渣:礦渣也被稱為“懶豆腐”。渣煮好後鹵水變得略幹,鮮湯加入豬肉、肉雞、雞蛋,做成鮮肉渣、肉雞渣等系列渣火鍋。壹口下去,豆腐炸碎了味道,超級好吃。
這裏寫的小公契,是當下的心聲。
從黃岡到利川,是壹段停不下來的吃貨之旅。不急,來壹場舌尖上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