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米
水稻喜歡高溫高濕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高,但水稻土最好。幼苗萌發的最低溫度為10 ~ 12℃,最適溫度為28 ~ 32℃。分蘗期日平均氣溫在20℃以上,穗分化的最適溫度在30℃左右。低溫延長了枝和穎的分化。最適抽穗溫度為25 ~ 35℃。最適開花溫度30℃左右,低於20℃或高於40℃,授粉受到嚴重影響。
相對濕度為50 ~ 90%。結實的關鍵時期是從穗分化到充分灌漿期;營養狀況均衡、光合效率高的群體對提高結實率和粒重具有重要意義。抽穗結實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礦質營養;同時,要增強根系活力,延長莖葉的功能期。大約需要500 ~ 800公斤的水才能形成1公斤的大米。
2.小麥
土層深厚,結構良好,耕層深厚,有利於蓄水保肥,促進根系發育。土壤結構是指固體(有機和無機)、液體和氣體的比例,與土壤水分、空氣、溫度和養分密切相關。比如沙土、重粘土結構性差,難以形成高產。?
冬季品種日平均氣溫為16 ~ 18℃,半冬性品種為14 ~ 16℃,彈性為12 ~ 14℃。氣溫和空氣受地理緯度和海拔的影響,即緯度和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播種期越早。?
日照時間長(每天8至12小時光照)的小麥作物,如果日照條件不足。過不了光階段,結不了頭,結不了果。小麥的光照期在春化期之後。
3.玉米
玉米是喜溫作物,整個生長期需要較高的溫度。玉米的生物學有效溫度為65438±00℃。種子發芽需要6-10℃,10℃以下發芽較慢,16-21℃發芽旺盛,最適發芽溫度28-35℃,40℃以上停止發芽。苗期可以承受-2 - 3℃的短期溫度依賴。拔節期需要15-27℃,花期需要25-26℃,灌漿期需要20-24℃。
4.甘薯
紅薯喜歡溫度,怕冷,不耐寒。適宜生長溫度為22-30℃,低於65438±05℃時停止生長。紅薯喜光,是短日照作物。植物生長需要高光能,它是壹種不耐陰的作物。甘薯對幹旱的適應性強,土壤含水量應控制在60-70%,適宜的水分條件能滿足不同生長期的需要。
5.土豆
溫度:喜歡冷涼,不耐高溫。生長期日平均氣溫為65438±07℃~ 265438±0℃。?
光照:光照強度高,葉片光合作用強度高,塊莖形成早,塊莖產量和澱粉含量高。
水分:馬鈴薯的蒸騰系數在400-600之間。如果總降雨量在400 ~500 mm之間,且在生長季內分布均勻,就可以滿足馬鈴薯的需水量。
土壤:植物對土壤要求非常嚴格,表土深厚、結構疏松、排水透氣好、有機質豐富的土壤最為適宜,尤其是孔隙度大、透氣性好的土壤,更能滿足根系發育和塊莖生長對氧氣的需要。
營養:馬鈴薯的生長發育需要十多種營養元素,對肥料的需求量最多,其次是氮,最少。
6.大豆
大豆喜溫。種子發芽溫度10-12℃,最適溫度15-20℃,生長20-25℃,開花結莢期20-28℃,低溫下結莢延遲,14℃以下不能開花,溫度過高。
種子發芽需要更多的水分,開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否則會增加掉芽率。大豆開花前吸收的肥料量不足總吸收量的15%,而開花結莢期占總吸收肥料量的80%以上。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大豆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土豆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紅薯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玉米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小麥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