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我們常見的日本白鰻,學名為Auguilla japonica,英文名為Japanese eel。
分類地位:在分類學上,魚類分為硬骨魚和軟骨魚兩類,硬骨魚屬的魚類有堅硬的內骨骼;鰻魚屬於硬骨魚類,鰻鱺、鰻鱺、鰻鱺。
生活習性:鰻鱺屬於外圍淡水魚,對海水的適應性很強,也能在淡水中生活。它通常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沼澤或河口,白天躲在石堤或洞穴中,晚上出來覓食,屬於夜行性魚類。
體型:鰻鱺細長如蛇,屬於長帶型,又稱鰻型。
體色:鰻魚的體色會隨著棲息地的不同而變化;不同年齡的鰻魚體色不同,幼鰻的顏色為黃綠色,壹旦到了繁殖期,顏色會變成銀灰色;對於同齡的鰻魚來說,雌性鰻魚比雄性鰻魚輕。養殖的鰻魚有深綠色、深褐色和深黑色,其中藍色最受消費者歡迎。
大小:野生鰻魚體長約60-90厘米,重約1公斤,最長130厘米,重約5公斤。而我們平時吃的日本白鰻,大部分都是人工養殖的成年鰻魚,壹般體長在40-50厘米左右,體重在150-500克左右,也就是六尾的壹公斤到壹公斤之間。
運動方式:鰻魚的遊動方式屬於壹種特殊的蛇形,也稱鰻魚型。鰻魚因為身體長,尾鰭不發達,遊泳時呈S形曲線前進,像蛇爬行,時速約2-4公裏。相對於時速80公裏的箭魚,鰻魚就是個慢性子醫生。
食性:鰻魚是肉食性動物,牙齒小呈鐮刀狀,昆蟲、小魚、魚卵、小水禽都吃,連水中的壹些腐殖質也不能幸免;人工飼養的鰻魚吃漂浮物、粉末等人工餌料;最特別的是,成熟的雌雄鰻魚遊回海裏產卵的時候都不吃東西!
壽命:野生黃鱔壽命可達十年以上,最長可達五十年;不過壹般養殖的鰻魚壹般壹年就能賣出去。妳怎麽知道鰻魚的年齡?我們可以從鰻魚的鱗片上看年輪,也可以在鰻魚死後取出耳石做切片。鰻魚耳朵裏的耳石有像樹年輪壹樣的年輪,壹個年輪代表壹年,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計數來知道鰻魚的真實年齡。
鱗片:剛剛提到鰻魚的鱗片,妳壹定很想問:“鰻魚有鱗片嗎?”答案是肯定的!鰻魚的鱗片很小很軟,藏在皮膚下面。如果妳不仔細觀察它們,妳可能還沒有發現它們!
性別:鰻魚如何分辨雌雄?告訴妳壹個很簡單的方法!壹般來說,同年齡的鰻魚,雌鰻比雄鰻大,體色較淺。
鰻鱺粘液:鰻鱺的體表經常分泌粘液,具有保護作用,因為鰻鱺的皮膚也能吸收空氣中的氧氣,所以鰻鱺離開水後,只要體表的粘液不幹燥,就能存活壹段時間。
下行遷徙:鰻魚為了產卵而從淡水遊向海洋的習慣,被稱為“下行遷徙”。壹般來說,遊回來的魚很多,遊回來的原因包括:1。尋找合適的水溫;第二,尋找食物;第三,尋找產卵的地方。其中鰻魚屬於第三個找卵的地方。
長途旅行者:鰻魚是魚類中最著名的長途旅行者,因為它要遊回大海產卵五千多公裏,是魚類中最長的。
鰻魚的生活:
鰻鱺卵在海中孵化時,稱為“狹頭幼魚”,體長約1-2厘米,全身透明如柳葉,又稱“柳葉鰻”,隨波逐流覓食。
當柳鰻蛻變成透明而規則的鰻苗時,稱為“鰻線”,此時的鰻線已呈鰻形,長約四五厘米,細如壹條線,所以稱為“鰻線”,因為這壹時期的鰻還是透明的,也叫“玻璃鰻”
小鱔魚隨波逐流,需要壹到三年才能遊到河裏,在淡水中長大。幼鰻的體色起初是黃綠色,也叫“黃鱔”。當它們進入生殖期時,體色會變成銀灰色,也就是所謂的“銀鰻”。
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成熟的鰻魚會沿河遊到深海產卵,然後力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