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

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

中秋節,又稱中秋、中秋節,與春節、端午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成為唐宋以後的節日,是從中秋節祭祀月神發展而來的。自北宋末年以來,中秋節有了更不同尋常的內涵。破山河,破汴京明月,中秋月圓珍貴。此後,中秋節的團圓性質和地位在南宋得到確認,並流傳至今。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廣為流傳的故事只有三種,但民間流傳著故事和傳說兩個版本。讓我們壹起來看看:

第壹,?中秋節的起源是什麽?

?中秋節的起源之壹:來自李周理論?

至於中秋節的起源,據史書記載,是寫在漢代之間的《禮記》(周公旦傳世,其實是寫在漢代之間)。“中秋節”壹詞最早出現在《李周》壹書中。

《禮記·月令》雲:“中秋月養衰老,行粥飲食。”到了魏晉時期,就有了“告尚書鎮牛惑,中秋夕與左右微服過江”的記載。到唐朝初年,中秋節已經成為壹個固定的節日。《唐太宗書》記載了8月15日的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代,到明清時期,它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壹。由於《禮記》記載“秋日黃昏落月”,拜月祭祀月亮、賞月的習俗已流傳千年,中秋節又恰逢秋高氣爽月圓之日,所以人們總會想到月亮、賞月以及與月亮有關的神秘傳說。

《李周》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壹。李周、李逸和《禮記》合稱為“三禮”,是中國古代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的規律和意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影響最深遠。《李周》記錄了先秦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和禮儀,史料豐富。涉及的內容極其豐富,包羅萬象,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的寶庫。

?中秋節的第二個起源:祭月的演變

?其實,祭月是古人對“月神”的壹種崇拜活動。秋分時節,是壹個古老的“中秋節”,而中秋節則來源於傳統的“中秋節”。中秋節是從古代對月亮的崇拜慢慢演變而來的。古代歷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即孟玥、中秋節和越吉。農歷八月是秋天的第二個月,所以叫“中秋節”,而農歷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天的壹半,所以叫“中秋節”。起初,這壹天被定為古代皇帝祭祀月亮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為中秋節。

中秋節流行於漢代,這是壹個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時期,不同地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共同傳播。唐朝以後,中秋節在中國北方流行。北宋時期,中秋節已成為壹個流行的民間節日,農歷八月十五日被正式定為中秋節。

?中秋節的第三個起源:起源農業生產理論

中秋節的起源與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解釋為“莊稼熟了的秋天”。八月中秋,莊稼和各種水果陸續成熟。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之情,農民們把“中秋節”作為壹個節日。

農業農耕在古代是中國的立國之本,農業在古代是民生命脈,就像今天的城市生活壹樣:如果經濟運行停止,整個社會馬上癱瘓。“中秋節”的意思是秋天的中間。農歷八月是秋中的壹個月,十五日是這個月中的壹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代秋報傳承下來的習俗。

如今,隨著我國秋收、秋耕、秋種季節的臨近,全國各地的農機公司也迎來了農機銷售高峰,農民也開始抓緊時間購買聯合收割機、拖拉機等國家補貼的農機,為即將到來的秋收、秋耕、秋種工作做最後的準備。

第二,?中秋節的故事和傳說?

?中秋節傳說之壹:嫦娥遙祭?

相傳古代天空中有十個太陽,依次出現,照亮大地,給大地帶來溫暖。但是有壹天,十個太陽壹起出現,地球上的莊稼都被燒焦了,人們的生活非常艱難。後來,壹個叫後羿的神槍手在昆侖山頂用弓射下了九個太陽,為所有的人消除了災難。

後羿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並帶走了帝君的女兒姮娥,她被稱為嫦娥。後羿收了許多徒弟,並教他精湛的箭術。在業余時間,他會帶他的學徒們出去打獵,磨練箭術,收集食物。

後來後羿去昆侖山求道,在回來的路上遇到了前來訪友的西王母。西王母知道後羿壹直想修仙。西王母為了表彰他對世界人民的貢獻,給了他壹副長生不老藥。後羿想為妻子再要壹個,被西王母拒絕了。

回國後,後羿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嫦娥,並保證不會丟下嫦娥不管。為了表示決心,他把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保管。不料,這些事被後羿的徒弟孟鵬聽到了,他無法拒絕成仙的誘惑。

當後羿帶領他的弟子外出打獵時,孟鵬找了個借口留了下來。後羿走後,他立即來到後羿的家。逼嫦娥交出長生不老藥,嫦娥自己被迫吞下長生不老藥,飛升到月宮,成仙。當孟鵬看到嫦娥飛升長生不老時,他知道他的主人永遠不會放過自己,就逃走了。

當後羿回來時,他知道發生了什麽事。他思念妻子,夜不能寐。他在月亮上看到了妻子的影子,趕緊命人帶著妻子最愛吃的點心去拜祭嫦娥。後來,每年拜月的中秋節,普通婦女都會在月宮裏祭祀嫦娥。

?中秋傳說之二:隋末唐鈞的俸祿理論

壹些歷史學家指出,中秋節的起源應該是隋末唐軍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裴濟,唐軍,帶著圓月的想法,成功發明了月餅,作為軍餉發放給軍隊,成功解決了因吸收大量反隋叛軍而衍生的軍糧問題。

裴寂出生於公元573年,從小就很聰明。十四歲時,裴濟成為主簿,是個有為青年。壹次偶然的機會,裴濟認識了當時正在太原呆著的李淵,兩人壹見如故,成了摯友。自從李淵在太原開始推翻隋朝的統治以來,裴濟壹直跟隨在他的身邊,給他出謀劃策。裴濟當時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把原本準備給隋煬帝的糧食、馬匹、盔甲等物品都轉移給了李淵。這些東西成為唐高祖起義的重要材料,唐高祖的信任日益喪失。

李淵壹路打勝仗,吸收了不少將士。士兵多了,食物就不夠了,很多士兵開始挨餓。看到這壹幕,唐高祖非常難過,但他苦於沒有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唐高祖很擔心這件事,當時的長史裴濟看到後急忙跟著唐高祖。那是8月15日,天上的月亮又圓又大,很像壹個餡餅。看著天上的月亮,裴濟太有福氣了,想出了美食月餅。月餅這種食品,不僅攜帶方便,還能補充士兵體力。裴濟成功解決了食物不足的問題。

唐朝以後,中秋節成為獎勵大臣的節日,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明清時期,中秋節已成為中國的壹個主要傳統節日。據鄭德江寧縣誌記載,南京人中秋之夜必賞月,家人團聚稱為“慶團圓”,團坐飲酒稱為“滿月”,進城旅遊稱為“月上漫步”。?

中秋節的起源南北不同,但有壹點基本相同,那就是家人團聚、走親訪友、看望長輩等。我希望我們能把這些充滿深情和美好祝願的習俗和起源銘記在心,並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