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2020年,人類進入20世紀20年代。就像在過去的歷史中,人類從未停止探索,有許多希望和願望有待探索和實現,有太多美好的場景值得回憶。但是,遺憾也不少。

近日有媒體報道,中國長江特有的珍稀物種長江白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滅絕。其實早在2019年9月17的壹次學術會議上就有披露,但大概是出於謹慎,經過專家組評估後直到2020年1.2才正式公布。

長江白鱘是壹種稀有物種,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曾是百萬年前one hundred and fifty中生代白堊紀大滅絕事件中幸存的少數古老魚類之壹。它躲過了地殼的劇烈運動和火山爆發,躲過了自然環境的各種惡劣變化。但它逃脫不了人類的濫殺和人為造成的環境惡化的嚴重後果,因而滅絕了。

長江白鱘,曾是江中壹景,古詩詞中常吟誦。比如西漢詞人王勃寫了壹首詩,“鯨鱘隱居遊,從蝦到竹。”魏晉文學家張寫過壹首詩“宣和墜雲煙,鱘魚躍入江中”南北朝文學家余健吾說:“海鷗來來去去,鱘魚唰唰。”唐代沈中昌說:“江南中秋,鱘魚鼻大如船。”宋代王安石說:“睡在白沙上,浴鱘魚於清波中。”明代徐鉉甚至有“霜侵朱元鱘千尺,月照寒鹿。”好句子代代相傳,現在只能在詩詞中品味。

更為可惜的是,不僅是野生的長江鱘,至今也沒有人工養殖的個體留存。從此,長江鱘魚只能從動物標本中觀察,只能從圖片和影像中了解。雖然人們還抱有壹絲期待和希望,希望壹些漏網之魚可能還能在長江的壹些水域存活,但從2003年到現在,沒有發現長江白鱘存活的痕跡,所以希望渺茫,或許只是壹廂情願的自我安慰。

這不是中國第壹次發生珍稀瀕危物種滅絕事件,已經發生過多次。上世紀初,曾經廣泛分布於南方省份的中國犀牛,在人類肆意捕殺的情況下宣告滅絕;高鼻羚羊,20世紀40年代滅絕;白頭鸛,50年代滅絕;1972年,臺灣雲豹宣告滅絕;1979年,新疆虎被宣布滅絕;上世紀80年代,曾經是中國最北靈長類動物的織裏獼猴被宣布滅絕。滇池的蠑螈滅絕了;2001年,野生動物卡馬翅雞在中國滅絕。2007年,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白暨豚在野外被宣布滅絕;2015,長江鰣魚被宣布“功能性”滅絕;……

以上只是眾多滅絕事件中的壹部分,不僅動植物的滅絕遠遠多於動物,而且物種的滅絕是全球性事件。據統計,自17世紀工業革命以來,平均每十年就有壹個物種滅絕。進入20世紀後,平均每天有壹個物種滅絕。現在,世界上每天有75種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種物種滅絕。

雖然造成如此令人震驚的滅絕事件的原因有很多,但大自然受到威脅的主要原因還是人類!許多國家和地區不計成本地過度發展經濟,城市化的擴張,工業化的嚴重汙染,以及人為的放任和忽視,惡化了自然環境,加速了物種的滅絕,從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或許有壹種說法認為這些物種的滅絕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這完全是缺乏常識的陳詞濫調。要知道我們的世界是壹個生態循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會發生自然淘汰和物種進化。然而,這是壹種動態平衡。只有當這個生態系統中的物種和環境通過自然協調和自我調節達到穩定狀態,整個生態才能得以維持。任何壹個節點發生變異,都會造成系統失衡,物種滅絕,甚至整個生態系統的毀滅。

歷史上發生過五次物種滅絕,都是地質災害、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造成的。然而,我們正面臨著第六次物種滅絕危機,而這壹次,是我們人類造成的。人類無節制的需求和肆意的擴張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工業化造成的自然環境汙染和惡化已經嚴重威脅到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人為的肆意砍伐、對植被森林的破壞和不加選擇的捕撈加速了自然物種的滅絕。如果不加以控制,人類的生存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難以為繼。

以長江白暨豚、長江鰣魚和長江白鱘為例,長江水域的滅絕性捕撈和水環境的改變是它們滅絕的主要原因。中國母親河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河流之壹,也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屏障。

然而,多年來,人們在長江上的築壩、堵水道、水汙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挖沙采石等活動,導致長江環境日益惡化,生物多樣性指數持續下降,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全面下降,許多物種滅絕,已經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

如果不采取措施,珍稀魚類的滅絕只是壹個開始,生態平衡被打破,生態圈更加脆弱,將導致更多物種滅絕,進壹步影響生態環境,進壹步影響周邊地區的人類生活,並將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

好在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人類才是自己生存的最大敵人。如果他們想保持生態平衡,適應人類的發展,他們必須與自然和諧相處,有計劃地開發和利用它,而不是失去控制,肆意破壞它。以中國為例,從2020年6月65438+10月1零時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讓長江休養生息,這是難能可貴的。

但也要看到,長江水域物種滅絕、環境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要采取禁漁措施,還要采取更多措施恢復長江水域生態。比如要重新審核全河部分項目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調整周邊省份的經濟發展規劃,加強水產養殖的整治。總的來說,應該采取綜合措施來挽救生態環境加速惡化。

長江白鱘滅絕只是局部地區的典型案例。但這次事件的教訓可以推廣到全國,推廣到中國整體生態環境的整治和治理。需要註意的是,中國還有很多物種面臨滅絕,很多地方的生態環境值得關註。不能“按下葫蘆浮起瓢”,真的“舉壹反三”,不能讓長江白鱘滅絕事件再次發生。

《戰國策·楚策》:“見兔不晚,顧犬不晚;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希望有關方面能夠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也希望我們每壹個人居安思危,體恤他人,把愛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2020/1/3玉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