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黃柏,黃連,黃芩有什麽區別?

黃柏,黃連,黃芩有什麽區別?

黃柏又名黃柏、黃柏,為蕓香科植物黃柏或黃柏的樹皮,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是清熱解毒的常用中藥。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去汽、解毒生瘡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泄瀉、黃疸、赤白帶下、淋證、夢遺、骨蒸勞、盜汗、目赤腫痛、口舌生瘡、腫毒生瘡、濕疹瘙癢等。目前市場上加工旋花科植物甘薯的塊根,冒充黃柏。應該引起重視。

黃連,毛茛科植物黃連或同屬植物黃連的根莖,是臨床最常用的清熱類藥物之壹。性寒,味苦。心脾胃肝膽大腸經。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對濕熱飽脹、嘔吐、吞酸、泄瀉、黃疸、高熱昏迷、心火亢盛、血熱嘔吐、目赤牙痛、消渴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外治瘡瘍、癰腫、濕疹、濕瘡、耳道流膿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本草正義》中說“凡能祛濕之藥,必生熱,能清熱者,不可祛濕。但黃連以苦燥濕,以寒除熱,可壹舉兩得,故非此處之神。”現代研究發現黃連具有解熱、抗炎、降血糖、利膽、保肝、抗潰瘍、止瀉和抗腫瘤等作用。《珍珠膠囊》說:“黃連有六用:瀉心火,壹還;二、去除中間焦的濕熱;凡瘡必用,三也;去風濕,四也;治紅眼病之爆發,五也;中間止見血,六也。”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柏和黃連中還含有較多的小檗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綠色鏈球菌、痢疾桿菌等有抗菌作用。其煎劑對壹些常見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還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保護血小板、降低血壓等作用。

黃芩又名山茶根、空心草、金茶,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如前所述,黃連更傾向於入心經,瀉心火,治療失眠、心煩和上腹部不適等涉及意識的癥狀;黃芩更傾向於入肺經,擅長清肺熱,如治療痰熱咳嗽等癥,以治氣熱為其特殊功能。而且也是止血的良藥。

總之,黃連和黃芩的異同點在於黃連性味偏入心,長於清火解毒,性燥。為心胃之劑,主治心煩,兼治心脹,利濕,調理腸胃,治濕,防熱,止渴,解巴豆毒,善消水火之亂,散久泛之證。黃芩擅長清肺熱。雖寒而不燥,可治熱、陰、濕,主治熱證出血、氣熱襲血所致出血證、小兒腹絞痛或腹痛,安胎,治燒火。

黃連和黃芩性質相近,各有特長,兩藥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清濕熱之利顯而易見。如《金匱要略》中“瀉心湯”的壹方是由大黃、黃芩、黃連組成。

黃柏,黃連,黃芩有什麽區別?

我從植物形態學的角度來回答壹下。

這三種植物分屬不同的科,外部形態差異很大。黃柏為木本植物(樹),黃連、黃芩為草本植物。

1.黃檗:其正式中名為黃柏,屬於蕓香科黃柏屬。又名黃菠蘿樹、黃檗、柏樹。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河南、安徽等地,常生長於山地混交林和沿河谷地帶。

其外觀特征:樹高20米左右,樹冠寬闊,大樹的樹皮木栓層較厚,樹皮呈灰色或灰褐色,不規則網狀裂紋,內皮薄而亮黃色,

苦味也是黃檗名字的由來。單個羽狀復葉有五至十三片小葉,小葉紙質,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約10厘米,葉有細鋸齒。花序頂生,花瓣紫綠色,花期5-6月。果實球形,直徑1厘米,藍黑色,9月成熟。

黃柏的主要用途有:壹、樹皮內層加工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作用。二是其木質堅硬,邊材呈淡黃色,心材呈黃褐色,可用於制作家具、膠合板和裝飾。第三,它的木栓層是制作軟木的材料;種子榨油業。

黃連:黃連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於我國陜西、四川、貴州、湖南、湖北等地。這種野生草本植物通常生長在山地森林和峽谷的陰濕處,並且被部分栽培。其別名有川連、吉兆連等。它屬於毛茛科黃連屬。

其外觀特征:根莖黃色,常分叉,有許多須根;葉均為基生葉,葉柄長約10厘米,葉稍革質,卵三角形,寬10厘米,中裂片卵菱形,長約6厘米,有3至5對羽狀深裂。

花葶1-2枚,高約20厘米,頂端有3-8朵花,萼片5片,花瓣狀,黃綠色,長約1厘米;花瓣小,條狀或條狀披針形,長約6毫米;有二十枚雄蕊。它在二月和三月開花。果實長約6毫米,4-6月結果。

黃連的用途:其根莖為著名的中藥“黃連”,含有小檗堿、黃連堿等生物堿,可用於治療結膜炎、痢疾、嘔血等疾病。

黃芩:黃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於東北、華北、陜西、甘肅及南方少數省區。野生黃芩常生長在向陽的山坡草地和廢棄地,部分為人工栽培。它的別名是香水草等。,為唇形科黃芩屬植物。

其形態特征:莖長在地上或地上,高30 ~ 100厘米,基部莖略呈四棱形,綠色或略帶紫色,從基部分叉;根狀莖粗,肉質,2厘米厚,分叉。葉紙質,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約3厘米,全葉緣,表面淡綠色,背面有毛狀和腺狀斑點。總狀花序頂生,通常形成圓錐花序。花冠唇形,紫色、紫紅色或藍色,7、8月開花。

小堅果卵圓形,長約1毫米,深褐色,有瘤,果實在8月和9月成熟。

其主要用途:根莖可入藥,有清涼、解熱、抗炎作用。

中藥三黃,即“黃芩、黃連、黃柏”,用於治療人體三焦疾病。

在中醫的辨證治療中,三焦的流派很多。有人主張以臟腑辨證三焦,有人主張以部位辨證三焦。黃芩、黃連、黃柏味苦,功能主要是清熱解毒。黃芩分為秦青和苦芩(生長年限不同),黃連以雞爪蓮為主。功效和西醫的“消炎”差不多,只是歸經不同。如秦煌入上焦肺經,黃連入胃腸道,黃白入腎膀胱經。

黃芩、黃連、黃柏是三種常用的中藥材,都有苦寒之味,所以都以清熱瀉火解毒的功效而聞名,簡稱“三黃”。

那麽,這三種中藥有什麽異同呢?下面簡單介紹壹下這三種中草藥。

黃芩的功效應用

黃芩,又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來自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幹燥根。

其藥性苦而寒。肺、膽、脾、大腸、小腸經。具有清熱利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濕熱內熱、胸悶惡心、濕熱滿盛、泄瀉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癰腫瘡毒、血熱出血、胎熱胎動不安等癥。

黃連的功效及應用

黃連,又名威廉、川蓮和雞爪蓮。

它來源於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黃連或連雲黃連的幹燥根莖。其藥性苦而寒。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濕熱痞滿、嘔吐泄瀉、高熱眩暈、心火亢盛、煩躁不安、血熱嘔吐、胃熱吞酸、消渴止渴、胃火牙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耳道流膿等癥。

黃柏的功效應用

黃檗又名黃柏,來源於蕓香科植物黃皮或黃檗的幹燥樹皮。

其藥性苦而寒。歸腎經和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瀉火解毒、去骨蒸的功效。臨床上可用於治療濕熱泄瀉、黃疸、血尿、帶下、熱淋澀痛、骨蒸發熱、盜汗遺精、腫毒生瘡、濕疹、濕瘡。

三者的區別

黃芩、黃連、黃柏有相同點。

三味皆苦,味寒,善清熱利濕,瀉火解毒,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黃疸、腹瀉、痢疾等多種由濕熱引起的疾病。兩者均可用於熱毒,強熱渴,瘡腫毒。對於此類綜合征,三藥合用會有很好的療效。

黃芩、黃連和黃柏的區別

從來源來說,都來自不同科、屬的植物。

在歸經上,黃芩和黃連均歸脾、膽、大腸經,而黃柏歸腎、膀胱經,主下焦。再者,黃芩擅長清肺火、控制肺熱、止咳,具有清熱安胎的作用,可治療胎動不安;在黃連喜的旅行中,他傾向於清理心臟和胃,他主要負責胃熱嘔吐,心火亢盛和失眠。他對胃熱煩渴有很好的效果,他更多的是用它來緩解饑餓感。黃柏下行,善清腎火,解虛熱,治骨蒸潮熱,夢多遺精。

此外,黃柏還可用於治療濕熱帶下、腫癢。總之,黃芩、黃連和黃柏的差異最為顯著。

更多中醫知識,請關註作者!

清三焦熱毒,傷腎陽。

三種藥都是苦的,各自的經絡不同,治病救人的範圍也不同!其構成有失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