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新生兒臍部護理

新生兒臍部護理

壹次十月懷胎,分娩,在媽媽肚子裏呆了這麽久的小家夥終於出生了。看著這個嬌弱的小生命呱呱墜地,媽媽們又喜又急。我怕我處理不好會傷害到他。那麽,我們來了解壹下新生兒的肚臍護理。

新生兒臍部護理方法

護理工作要分兩個階段,簡而言之就是臍帶脫落前後兩個階段的變化。

第壹階段:臍帶脫落前。

臍帶被剪斷後形成傷口,是細菌入侵新生兒的重要門戶。輕者可引起臍炎,重者可引起敗血癥和死亡,因此臍帶的消毒和護理至關重要。壹般包紮好的紗布要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打開,以促進臍帶殘端的幹燥和脫落。處理臍帶時,先洗手,然後拿起臍帶,輕輕提起,用75%消毒酒精棉簽對臍帶根部周圍進行消毒,並擦去所有分泌物和血液,每天1 ~ 2次,保持臍帶根部清潔。同時,尿布壹定要勤換,避免尿液和糞便汙染肚臍。

臍帶脫落前,應保持清潔幹燥,尤其是尿布不要蓋在臍帶上,以免排尿後弄濕臍部傷口。經常檢查包紮好的紗布外面是否有出血。如果有出血,需要再次結紮止血。如果沒有出血,每天用75%的酒精棉簽擦拭臍帶根部,等待其自然脫落即可。

第二階段:臍帶脫落後。

臍帶脫落後,臍窩內常有少量滲出物。此時可用75%酒精棉簽卷起臍窩,再用無菌紗布覆蓋。剛失去臍帶的新生寶寶,建議用搓澡,不要弄濕肚臍。寶寶不要下水,媽媽把紗布擰幹壹半,輕輕在寶寶身上擦。傷口完全愈合後,可以洗澡,但不是直接把寶寶放進水裏,可以在浴缸上放壹個浴床,讓寶寶睡在上面洗。寶寶5、6個月能坐的時候,可以直接在水裏洗。

另外,在護理新生兒的臍帶時,壹定要註意壹些具體的細節。

1.媽媽在護理臍帶時壹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細菌感染寶寶的肚臍。

2.寶寶在洗澡的時候,不要讓臍帶弄濕,以免脫落。如果在新生兒階段給寶寶遊泳,壹定要貼上防水貼。

3.千萬不要用紫色藥水。有的寶寶肚臍長期不脫落,或者脫落後膿液不好。有些老人為了擦幹臍帶,不得不用紫色藥水給嬰兒擦拭。以前經常用這種方法,現在醫學上不推薦,因為紫色藥水的幹燥效果僅限於表面,而碘伏的幹燥效果是由內而外的。

4.臍帶結紮後24小時內,家長應密切觀察是否有出血。部分新生嬰兒會因臍帶結紮帶松動而出現少量滲血或滲血。如果發現覆蓋臍帶的紗布被血液汙染或浸濕,應立即請醫生再次消毒結紮。

5.每天用碘伏棉簽擦拭兩次,早晚各壹次。擦拭時,壹只手提起臍帶結紮部位的小細繩,另壹只手用蘸有碘伏的棉簽充分擦拭臍帶和肉接頭。並用無菌紗布包紮。以後定期換藥。如果棉簽臟了,要及時更換。不要用臟棉簽反復擦拭,會感染發炎。

6.但不要在肚臍上撒“消炎粉”,以防感染。如果臍窩有膿性分泌物,周圍皮膚紅、腫、熱,孩子厭食、嘔吐、發熱或體溫不升(肛門表面溫度低於35攝氏度),提示有臍炎,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新生兒臍部化膿

新生兒臍部有黃水和膿性分泌物,那麽這就是臍炎,

新生兒臍部膿性(臍炎)是指新生兒臍部出現黏液和膿性分泌物,有臭味或臍窩周圍皮膚發紅。輕者除臍部異常外,體溫、食欲均正常,重者出現發熱、吃奶少等癥狀。

臍帶根部發紅,或脫落後傷口不愈合,臍窩濕潤流膿,是臍帶炎癥的最早表現。以後肚臍周圍皮膚紅腫,臍窩有漿液性膿性分泌物,氣味難聞。臍部周圍皮膚變得紅腫,或形成局部膿腫和敗血癥,會導致腹膜炎和全身中毒癥狀。發燒,沒有哺乳,精神不好,易怒等。臍部肉芽腫形成於慢性臍炎,這是KINOMOTO SAKURA的壹種紅色腫瘤,常有粘稠分泌物,長期不愈合。

了解了新生兒臍炎的癥狀後,家長要密切關註寶寶的健康!

新生兒臍炎的病因

細菌感染(60%):臍帶斷裂時,或臍帶斷裂後,多為臍帶斷裂時或出生後處理不當所致。消毒不好,護理不當,容易導致細菌汙染和臍炎。常見病原體: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其次是溶血性鏈球菌或混合細菌感染。

其他(10%):異物刺激引起的影響,臍炎的可能。臍帶脫落後,傷口遷延、濕潤、滲血,這是感染的初期癥狀,隨後臍帶周圍皮膚紅腫,蔓延至皮下。殘端有膿性分泌物,膿汁發臭。還可以看到腹壁水腫發亮,形成蜂窩組織炎和皮下壞疽。慢性炎癥常形成臍部肉芽腫,阻礙臍部傷口愈合。

新生兒肚臍滲血

在寶寶成功脫臍帶之前,有些寶寶總會遇到壹些小問題,比如出血、流水、紅腫等。媽媽們要註意了。

新生兒肚臍出血——媽媽首先要觀察寶寶肚臍是否紅腫。如果只是有點滲血,問題不大。有時候可能是因為衣服或者被子的摩擦,肚臍上剛打結的血痂破了,導致臍部出血。這個時候,家長要好好照顧寶寶的肚臍。給嬰兒穿的衣服和被子壹定要柔軟。

新生兒肚臍流水——正常新生兒臍帶脫落後,臍窩稍濕或有少許分泌物。用酒精或鹽水清洗後,會在壹周內變幹。經過上述處理後,臍帶仍在運轉,屬於異常現象。妳應該去醫院及時治療。

新生兒臍帶發紅——在臍帶殘端脫落的過程中,肚臍經常會出現四周微微發紅的現象,這是臍帶殘端脫落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必擔心。但如果肚臍和四周皮膚變得很紅,用手觸摸時皮膚有發熱感,很可能是肚臍感染了,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

新生兒肚臍用什麽消毒?

新生兒出生後,醫生會剪斷新生兒的臍帶。如果護理不當,會出現壹些臍帶問題,如臍帶炎癥、臍部出血等,對新生兒的健康造成威脅。為了預防新生兒肚臍感染,新生兒肚臍的消毒是怎樣的?肚臍怎麽消毒?

首先要做好準備,包括幾個棉簽和壹瓶75%的酒精。然後徹底洗手。在給寶寶餵奶之前,壹定要用肥皂從手腕到指尖摩擦20秒左右,達到殺菌的效果。

取壹根棉簽,蘸75%的酒精(如果完全浸濕效果較好),用手拉起寶寶的臍帶,露出根部(經常拉起寶寶的臍帶可以加速斷裂),然後依次從根部到頂部擦拭,最後塗抹到臍帶周圍的皮膚上。

用同樣的方法消毒兩次。

如果寶寶肚臍幹燥,狀態良好,完成前三步就可以穿上尿不濕了。但如果寶寶肚臍感染,出現臭味或不明分泌物,就要找醫生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