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湯主要分為白酸和紅酸,其中白酸又分為大米白酸和面粉白酸;紅色酸主要分為毛果蕓香酸、紅色油酸、辣椒醬酸、蝦酸、臭酸。
米白酸
貴州酸湯有7種做法,但知道的廚師不多!
特點:
米白酸香甜,壹般用來做清淡的菜。
練習:
先將大米或糯米淘洗兩遍,取第二次淘米水倒入泡菜壇,在水盆中多加入大米慢煮至米粒開花(半熟),然後濾出大米,將熱米湯(註意保持溫度在40℃-50℃)倒入壇中,再倒入少許老白酸湯,蓋上碗,倒壹圈水,靜置發酵24小時。
白面粉酸
貴州酸湯有7種做法,但知道的廚師不多!
特點:
面制白酸的味道和秘制白酸差不多,但缺少後者的米香味。
練習:
將300克用作面團的老面粉混合,放入鍋中,加入5公斤溫水,混合均勻,倒入鍋中,放在火上,邊加熱邊攪拌,然後將100克糯米粉或玉米粉、黃豆和自發面粉用清水混合,倒入鍋中,待鍋內湯汁沸騰時,從鍋中取出放入瓦罐中密封存放壹至兩天(30℃下存放5天)。
毛狀角蛋白酸
貴州酸湯有7種做法,但知道的廚師不多!
特點:
又叫紅酸湯,是用貴州當地的壹種野生番茄——貓齒料制成的酸湯。紅酸味醇厚,色澤微紅,清香撲鼻。
練習:
將5斤貓齒料(貴州本地野生番茄,可用栽培番茄代替)洗凈,放入缸中。加入生姜500 g、精鹽250 g、花椒1 kg、糯米粉100 g、白酒250 g,將缸內裝滿水並蓋好,放置15天。使用時,將壇內原料剁成泥狀。
貴州酸湯有7種做法,但知道的廚師不多!
△毛角
更簡單的做法是在白酸湯的基礎上,再加上毛辣水果制作而成。口味層次更豐富,但酸味本質不變。
紅色油酸
貴州酸湯有7種做法,但知道的廚師不多!
特點:
紅油酸又稱辣酸,粘稠、鮮紅、酸而可口。
練習:
將酸辣椒用油炒至見紅油,再放入新鮮西紅柿,炒香,加入湯汁,放入缸中發酵。
辣醬酸
貴州酸湯有7種做法,但知道的廚師不多!
特點:
酸甜可口,色澤鮮紅。
練習:
酸辣醬是將鮮紅的辣椒、魚、糯米磨成醬,再加入少量精鹽、甜酒入壇發酵而成。使用時,可用水或燒油配制。
蝦酸
貴州酸湯有7種做法,但知道的廚師不多!
特點:
蝦酸多見於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三都縣等地,其味酸、香、醇,臭味濃烈。
練習:
將蝦仁、大米焯水,加入精鹽、白酒、甜酒糟、辣椒醬,放入缸中發酵。吃的時候用油煎或者加湯做。
臭酸
貴州酸湯有7種做法,但知道的廚師不多!
特點:
酸酸又名雅酸,也叫聚酸。是黔南州布依族人做的壹種酸湯,是貴州省獨山縣最有特色的壹道菜。但其發酵的氣味往往讓外國食客“敬而遠之”。
練習:
它是將雞、魚和各種蔬菜煮熟,冷卻後壹起放入壇子裏,加入山泉水和老酸湯,發酵壹個月,越陳越香,用時舀出來。
另外,酸湯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分為如下幾種:
根據湯的質量和清澈程度,有:高酸湯、上酸湯、二酸湯、清酸湯、濃縮酸湯等。
根據湯的口味,有鹹酸湯、麻辣酸湯、麻辣酸湯、鮮酸湯等等。
按湯的原料分,有:雞酸湯、魚酸湯、蝦酸湯、肉酸湯、毛辣牛角酸湯、蔬菜酸湯等。
按民族分,有苗族酸湯、侗族酸湯、水族酸湯、布依族酸湯。
這些酸湯基本都是由以上七種酸湯改良而來,這裏就不贅述了。
貴州酸湯有7種做法,但知道的廚師不多!
根據不同民族和地區的不同口味特點,貴州酸湯還可加入白酒、料酒、甜酒(用來滲透精鹽水,保持湯汁清澈,起到殺菌增香,提高發酵速度和增味的作用)、甘蔗(吸收異味,防止變質)、紅糖、冰糖、幹辣椒(提味鮮)、姜、蒜、八角、桂皮、草果、花椒。
而且上面的配方可以根據當地口味進行改進。比如紅酸湯,可以通過減少番茄和辣椒的用量來降低湯的酸度和辣度。另外,在用水方面,山泉水是最好的,這樣做出來的酸湯會更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