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釘螺介紹:
釘螺是壹種在田間生活的動物。由於釘螺是血吸蟲幼蟲的主要寄主,所以水患期間,各地都會努力撲滅釘螺,以減少血吸蟲患者的數量。
釘螺隸屬於腹足綱、前腮亞綱、中腹足目、蓋螺科、釘螺屬,它是日本血吸蟲唯壹的中間宿主。棲息於淡水水域但水陸兩棲。個體小、殼高約10毫米、寬3-4毫米。外形成尖圓錐形。殼面光滑或有粗、細縱肋。殼口呈卵圓形,外唇背側有隆起唇脊或無。肉可食。
釘螺孳生環境可分為三類:
1、湖沼型:主要分布於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等省的長江沿岸和湖泊周圍,存在著大片冬陸夏水的洲灘,以及珠江下遊小片地區。釘螺分布面積大,呈片狀分布。
2、水網型:主要分布於長江三角洲地帶。水系有河道及灌溉溝組成,縱橫交錯,密如蛛網。釘螺沿河岸分布,多棲息於水線上、下各1米範圍內的湖堤岸上和水中。
3、山丘型:主要分布於我國四川、雲南、廣西、福建、臺灣以及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山區。釘螺按水系分布,分布廣、環境復雜。
釘螺有5-6毫米長,個頭只是管螺的1/3。
二、釘螺的防治方法:
對釘螺孳生環境進行控制治理,切斷血吸蟲的傳播途徑,用各種方法消滅釘螺。
消滅釘螺的方法歸納起來有:物理滅螺、化學滅螺、生物滅螺、綜合滅螺方法。
采用化學藥物滅殺釘螺方法,分別是噴灑、泥糊、浸殺。由於3種方法對於環境的客觀條件都有所不同,在應用過程中缺少技術的支撐,且作用時間短,只能對泥土表面的釘螺起到殺滅作用,對於大部分隱藏在泥土表面以下的釘螺無效。
傳統的3種化學藥物滅螺方法(噴灑、泥糊、浸殺)由於對土壤內釘螺殺滅效果差,60~90天後又有釘螺出現。黑色地膜覆蓋滅螺法在溝渠、田地、堤坡等環境下使用,30天殺滅釘螺效果達88~93%,60天後基本達到100%,90天完全達到100%,效果最好,但是作用時間長。
通過滅螺方法摸索、效果比較,我們掌握了各種滅螺方法的利弊,我們在實施過程中盡量克服其弱點,根據現場情況和天氣、人為等多種因素,針對不同環境采取了不同的方法,盡量充分發揮4種方法各自的優點。
黑色塑料地膜覆蓋滅螺:目前國內最新、最好的滅螺方法,此方法操作簡單,節省時間、人力,效果明顯、直觀性強,能使土表及土層內釘螺全部死亡,適宜寬度不超過8米的溝渠和山地堤坡、田地等多種環境使用,施用後第10天、30天、60天、90天活螺密度下降分別為:85%、88%、96%、100%。
參考文獻及鏈接:
1、《地區滅螺方法的綜合應用技術報告》:
/view/404004262f60ddccda38a012.html;
2、《我國常用的滅螺方法》:/view/b544df25eefdc8d376ee3274.html;
3、《釘螺》:/view/91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