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基本信息
功效和功能
用法和註意事項
枇杷葉的基本信息
另壹個名字
蘆柑葉、烤枇杷葉、巴葉。
起源
它是薔薇科小型常綠喬木枇杷的葉子。主產於廣東、江蘇、浙江、福建、湖北等地。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栽培。
枇杷葉
收集和處理
壹年四季都可以收獲。最好是葉大,灰綠色,不易破碎的。曬幹,刷,切絲,用蜂蜜烤。
性格品味
苦,微寒。屬於肺胃經。
枇杷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
清肺化痰,止咳,減少不良反應,止嘔。
app應用
壹、咳嗽的癥狀:此味苦寒,香味未幹。能潤肺、清火、降氣、祛痰、止咳。
1.肺熱咳嗽:熱毒侵肺,痰氣上沖,出現氣短、面紅、唇紅、痰黃。本品用於清肺降氣化痰,常與麥冬、花粉、黃芩、梔子等滋陰清熱藥物配伍,如《宗彜金鑒》中的金青散。
2、痰阻咳嗽:痰阻氣滯,咳嗽氣短,胸悶,結合降氣化痰行氣的功效和作用,如杏仁、紫蘇、橙子、枳殼,如《宗彜金鑒》中的“寬氣飲”。
3.肺熱久咳:若身如火灸,宜與桑白皮、大黃、紫菀、杏仁同用,瀉肺止咳。例如,在《本草伊彥》中,它像艾灸處方壹樣長期治療肺熱。
4.濕熱痰多,咳嗽濕熱阻肺,咳嗽燥熱,胸脅脹滿者,用淡豆豉、射幹、玉瑾、曹彤等配伍,如《傷寒論》徐安畢湯。
5.陰虛幹咳:熱邪傷肺,肺陰耗傷。如果看到幹咳無痰,則是結合了石青、麥冬、桑葉、杏仁的功效和作用,如醫法中的清燥救肺湯。
6.肺虛久咳:肺氣虛弱,久咳氣喘。本品常結合阿膠、百合、黃芪、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
第二,白喉
對於疫毒襲肺,發熱惡寒,咳嗽如狗吠,咽喉腫痛者,常以本品消腫止咳,常與金銀花、桑葉、薄荷清熱解毒的功效和作用,甘草的功效和作用配伍,如白喉清熱解毒湯等忌用。
第三,出血綜合癥
吐血衄血:對於肺胃熱盛者,用於清胃火,驅逐肺熱。可與滋陰清熱涼血之品、蘆筍、石斛、黃芩配伍,如《太平困人方及方劑局》甘露飲;也可以單獨使用,如《太平盛輝方》治療鼻衄,即單獨發酵粉,茶葉的功效和作用。
四、嘔吐、呃逆綜合征
本品淡而香,但味濃,有醒脾和胃、降氣、燥濕、祛痰生津、止嘔之功。
1.嘔吐:用於食後嘔吐者,常用於清胃止嘔,常與山治、半夏、陳皮等功效同用,如方靜的助乳湯。若因發熱而致中焦濕滯嘔吐,可配伍淡竹葉、白茅根,如《古枇杷葉飲》。
2、小兒吐奶不確定:取枇杷葉3g(擦毛,微棕),母丁香3g,搗碎成粉。如果妳吐痰,在妳的乳頭上畫壹個字來阻止妳的孩子舔(“太平盛輝方”枇杷粉)。
3.呃逆:對於不能吃的人,常與生姜、陳皮、甘草的功效作用相結合,如《生肌宗錄》枇杷葉湯。
此外,還可用於治療肺風鼻塞紅酒渣:取琵琶葉,焙幹,調茶3~6g,1(技巧方)壹日三次。
枇杷葉
臨床新用途
1.乳汁回收:枇杷葉5片,牛膝9g,水煎,有效(浙江藥用植物)
2.百日咳防治:取枇杷葉1000g,百部1000g,白茅根1000g,大蒜500g,絲瓜絡250g,清水12500ml,水煎至4000ml,每次服用65438+。江西中醫藥學校。
3.治瘡:枇杷葉、桑白皮、黃柏各9g,黃連功效6g,甘草、人參功效6g,65,438+003例幼瘡用湯劑每日65,438+0劑,治愈90例,好轉8例。總有效率95%,最少5劑,最多35劑【河北中醫雜誌】。
枇杷葉的使用及註意事項
劑量
5~10g,宜用蜂蜜焙幹止咳,生吃或生姜汁防止嘔吐;熬成膏劑,或制成丸劑或散劑。
註意使用
感冒咳嗽和胃寒嘔吐慎用。
第二,服用去毛枇杷葉會引起咳嗽加重、喉頭水腫、痙攣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