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擅長煮、燉、蒸,少煎、炸,重油、重色、重火工。徽菜繼承了祖國藥食同源的傳統,註重食補,是徽菜的壹大特色。
徽菜,因為紅燒是壹個大類,而紅燒的“紅”就表現在糖色上。對消防工作的嚴格要求。食用油為自種自榨菜籽油,大量使用木材作為燃料:有炭火溫燉,有柴火急燒,有樹塊慢燒,更為精致。傳統的重油、重彩、重火工,在徽州有著特殊的條件。
徽菜走向全國的時候,依然保持著厚重的色彩:配色的力量;重油:調味的力量;重火工:錘煉的工作。比如老的或嫩的,硬的或軟的,打結的或松的等等。用火腿給徽菜調味是壹種傳統。
1.火腿燉甲魚屬於徽菜。主要原料是甲魚和火腿。味道鮮香。工藝是燉,烹飪難度進階。甲魚具有良好的血液凈化作用,經常食用可降低血液膽固醇,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有益。甲魚還能“補勞、壯陽、大補陰”;對肺結核、貧血、體虛等很多患者也有壹定的輔助作用。
火腿燉甲魚
2.黃山清燉乳鴿是安徽黃山的壹道傳統名菜。它是用黃山鴿子和山藥加水燉制成的。湯清澈鮮美,鴿肉酥爛,山藥清香爽口。這道菜鴿子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有補腦益腎,增強記憶力的食療作用。山藥肉質柔軟細膩,微甜,富含澱粉,常被視為滋補蔬菜。這道菜又是壹道滋補健身的菜。
黃山燉乳鴿
3.虎皮毛豆腐是用安徽省屯溪、休寧壹帶的特產毛豆腐(特殊工藝制作,白毛長約3厘米)炸制而成。是安徽徽州非常有名的傳統美食,屬於徽菜——素食。相傳與明朝朱元璋有關。
虎皮豆腐
4.臭魚是傳統名菜,徽菜代表之壹,起源於安徽徽州(徽州今黃山市),流行於徽州。第壹次見面的人都不敢吃筷子,因為桂魚的臭味讓人有點擔心。其實妳完全不用擔心。這絕不是菜的異味。這是這道菜的獨特風味。當妳咬上壹口,妳會驚訝地發現它的味道是如此的鮮美。這是徽州的名菜——臭魚。
臭鱖魚
5.雙脆鍋巴是傳統名菜,屬於徽菜。五花肉頭和鴨肫,切花刀,放入香菇、竹筍、火腿片等湯中煮開;另外,鍋巴是用油炸的,澆上湯。又脆又好吃。
崔爽鍋巴
6.鄭文山的竹筍是安徽徽州的壹道傳統菜肴,用歙縣鄭文產的竹筍燉制而成。在傳統的烹飪方法中,臘肉和竹筍通常壹起燉,所以它也被稱為拉文祥鄭竹筍;後來,這道菜用香腸和蘑菇調味,所以它被稱為兩個香筍。鄭文的竹筍紅白相間,鮮嫩可口。此外,在烹飪過程中加入調味料,改善口感。煮熟後又脆又好吃,竹筍微甜,和鮮筍壹樣開胃。
鄭文山竹筍
壹品鍋是惠州山區冬季常吃的典型傳統食品,屬於火鍋範疇。相傳,這道菜是明代石臺縣“四大臣”畢強的妻子石喻所創。有壹次,皇帝突然造訪尚書府。除了美食,余太太還特意做了壹道徽州家常菜——火鍋。沒想到皇帝吃得津津有味,贊不絕口。後來皇帝得知好吃的火鍋居然是玉夫人自己做的,就說還是“壹鍋”!這道菜的名字是錘出來的。“壹品鍋”的烹飪更加精致。在火鍋裏,鍋底鋪上筍幹,第二層鋪上壹塊肉,第三層是白豆腐或炒豆腐,第四層是肉丸,第五層鋪上粉條,用菠菜或黃花菜點綴,加調料和適量的水,再用文火煮。這道菜鄉土氣息濃郁,味道濃鮮,誘人食欲。
蓋碗
8.方臘魚又名黃山方臘魚,與北宋起義軍首領方臘有關,是徽州傳統名菜之壹。
方辣魚
這道菜是用桂魚和蝦用不同的烹飪方法制成的,如煎、滑、蒸。它香、鹹、微甜、微酸,風味獨特。
9.清蒸石雞是以石雞、水發木耳、熟火腿片為主料,以料酒、精鹽、味精為主要調料制成的菜肴。這道菜是蒸的。
清蒸石鍋雞
10.鳳凰燉牡丹是壹道具有安徽特色的名菜。徽菜擅長烹飪和燉煮,是傳統燉菜的典型代表之壹。這道菜是雞和五花肉同鍋,小火燉,湯汁奶稠,雞酥鮮嫩多汁,肚軟醇厚。雞的藥用價值很大,民間有“救世良藥”的美譽。在徽州及沿江江南地區,它不僅是壹道盛宴菜肴,也是產婦的滋補佳品。比較適合孕婦、老人、體弱者、久病者。
雞肉燉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