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壹種麝鼠分泌的麝香,也叫麝鼠香,主要由麝鼠的麝香腺組織分泌。麝鼠香含有與天然麝香相同的主要成分,如麝香酮、去甲麝香酮、烷酮等。,有較明顯的減慢心率作用,並有抗炎、耐缺氧、降血壓、抗炎、抗過敏和雄激素作用。
麝
拉丁學名:麝香。
別名:麝[1],麅子,山驢。當門子、臍香、麝臍香、四聞、臭、臘、香臍香、余香、心香、生香、元寸香。
科屬分類:脊椎動物門的脊椎動物,哺乳動物門,偶蹄動物門的偶蹄動物門,鹿科。
體型小,體重8 ~ 13kg,體長65 ~ 95cm。被毛厚而硬,曲折呈波浪狀,易斷。兩性都沒有角。耳朵直立,上半部圓,眼睛圓,口鼻外露,無眶下腺和瞼板腺。雄性的上犬齒特別發達,長而尖,從唇邊露出,略向下彎曲。女性的犬齒很小,不會從嘴唇露出來。四肢細長,後肢長於前肢,主蹄狹長,側蹄顯著。尾巴很短。雄性動物腹股溝有麝腺,呈囊狀,稍向外凸起,香囊外有短而細的毛,皮膚稀疏裸露。麝毛色均勻,深棕色,體背和體側毛色較深,腹側毛色較淺。背部有不明顯的肉桂色斑點,呈四五豎排排列,腰部和臀部兩側的斑點更明顯。嘴,臉頰,耳朵後面,肩膀,身體側面到尾巴和外部四肢是棕色和灰色,帶有肉桂色斑點。前額毛色略深,耳尖和耳後為純棕灰色,耳廓內側為白色,耳根有土黃色斑點,下頜為白色。頸部兩側毛色為白色並延伸至右肩有兩條白色條紋,面部毛色較淺,腹股溝為淺棕灰色。毛色和斑點差別很大。有的個體斑紋很少,隱約可見,有的則更明顯,連成黃色斑塊的碎片。
棲息於巖石或大型針葉林和針葉混交林中。很少在平坦的森林,平原,池塘或沒有森林的山區。無固定棲息地,多在陰涼、幹燥、溫暖的地方休息。早晚鍛煉,白天休息。通常雄性和雌性單獨生活,而雌性經常和它們的幼崽呆在壹起。能在陡峭的懸崖和深雪中輕快靈活地行走,有爬斜樹的習慣,善於跳躍。視覺聽覺敏感,性膽小。以松樹、杉樹和雪松的嫩枝、樹葉、地衣、苔蘚、雜草、嫩枝、嫩芽和野果為食。
在我國分布廣泛,包括東北的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長白山和三江平原,華北,西北的祁連山,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東北,內蒙古,四川,新疆。
Ondatra zibethicus是麝鼠屬的唯壹成員,是原產於北美的大型水生嚙齒動物,後被引入歐洲。它們在大西洋中部被稱為“沼澤松鼠”。成年麝鼠通常長約25-40厘米,有壹條長約20-25厘米的結實尾巴。它們的身體覆蓋著厚厚的棕色防水皮毛。它們的後腿有蹼,有壹對像人手壹樣的小前腿,重達1700g,大約是壹只溝鼠體重的4倍。雄性麝鼠在4-9月的繁殖期,可通過生殖系統的麝鼠腺分泌麝鼠香,香味濃郁。麝鼠香不僅可以代替麝香成為名貴的中草藥,還可以作為制作高檔香水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