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秋季的養生之道

秋季的養生之道

 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 高度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壹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從其氣候特點看,立秋由於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那麽,立秋我們又該註意

 立秋

  立秋養生要註意:

  壹、精神調養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誌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養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壹地區也會出現“壹天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 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要註意起居飲食

  三、運動調養

 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裏給大家介紹壹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

 秋季吐納養生法

 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裏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 咽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腭,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 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四、預防感冒

 立秋過後,可以明顯感覺到晝夜溫差逐漸變大。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如果市民不註意根據氣溫增減衣服,就容易感冒。提醒市民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多加註意,不要貪涼,防止夜間著涼。

 預防感冒

 壹些市民習慣於在家赤膊睡覺,再加上空調溫度設定太低,夜晚睡眠時寒氣侵體,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專家表示,立秋過後,廣大市民在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空調全開,尤其是夜間,盡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勤開窗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五、飲食調養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 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 秋天宜滋補

 秋季燥氣當 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 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立秋食譜推薦

  1、茄子

 立秋吃茄子最去火,茄子不僅是價廉物美的大眾蔬菜,還是種食療佳品。中醫認為,茄子性涼、味甘,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寬腸利氣等功能,所以在這個季節吃些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

 茄子

  2、紅小豆

 紅豆具有很高的藥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紅豆藥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秋天吃紅豆可以養生,這是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後很長壹段時間,氣溫通常較高,空氣濕度也較大。

 紅豆

 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進補需先調理脾胃,調理脾胃須側重於清熱、利濕、健脾,而紅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及時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同時紅小豆還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可以為秋冬進補奠定基礎。

  3、藕

 藕既可當水果,又可作佳肴,生啖熟食兩相宜。藕不論生熟,都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生藕性寒,甘涼入胃,可消瘀涼血、清煩熱、止嘔渴。適用於煩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癥。婦女產後忌食生冷,惟獨不忌藕,就是因為藕有很好的消瘀作用,故民間有“新采嫩藕勝太醫”之說。

 多吃蓮藕

 熟藕,其色由白變紫,有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是壹種很好的食補佳品。而用藕加工制成的藕粉,既富營養,又易於消化,有養血止血、調中開胃之功效,實為老幼體虛者理想的營養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