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腌制青椒食材:青椒100斤,鹽重4斤,大料0.25斤。方法:將青椒洗凈,擦幹表面水分,紮破罐子。鹽和大料放在紗布袋裏,用水煮。5分鐘,冷卻料液,取出紗布袋,將料液倒入人缸中,每天攪拌1次,持續3-5天,30天後食用。
三、腌制四季豆食材:四季豆100斤,鹽35斤。方法:將嫩青豆用開水焯2分鐘,放在壇子裏晾幹,壹層壹層撒鹽,上面多放點鹽。當天倒缸,每天壹次,連續3天,取出後放入另壹道彩虹中,剩下的20公斤鹽用開水融化,冷卻後倒入彩虹中,放在陰涼處。7天後倒缸1次,15天即可食用。
四、腌豆配料:嫩豆100kg,鹽20kg,水15kg。方法:將豆子洗凈,風幹表面水分,放入缸中。先用10斤鹽腌制,每日兩次倒入缸中。5-7天後取出,倒掉廢鹽水,將豆子捆起來放入缸中。將10公斤鹽用5公斤的沸水溶解,冷卻,倒入裝有豆子的罐子中,用石頭壓實豆子,30天後食用。
五、腌茄子食材:嫩茄子100斤,鹽重5斤。方法:茄子紮入沙井,分層撒鹽,最後壹層多放點鹽,撒壹點鹽水。3天後倒彩虹,每天1次,連續3天,15天後就可以吃了。
六、腌番茄食材:番茄100斤,鹽4斤,醬油20斤,姜2斤,蒜1斤,味精0.1斤,大料適量。方法:將西紅柿洗凈,切成三角片,與其他食材壹起放入煮沸冷卻的鹽水中,20天後即可食用。
七、腌芹菜食材:芹菜100斤,鹽20斤,胡椒粉少許。制法:芹菜剝去葉和根,洗凈,略幹。鹽和胡椒放入缸中,加入開水,冷卻後加入芹菜,10天後即可食用。
八、腌制香椿食材:香椿100斤,鹽15斤。方法:將香椿洗凈晾幹,拌入少量鹽放入缸中,壹層香椿壹層鹽用石頭壓實,2天內將缸翻1次,最後密封。
九、腌制香菜食材:香菜100斤,鹽100斤,胡椒粉適量。方法:將香菜去黃葉、去根,洗凈,稍晾幹。鹽和花椒放在壇子裏,鹽用10斤煮。冷卻後將香菜在鹽水中打個盹壓實,15天即可食用。
十、泡制蓮藕食材:蓮藕100斤,鹽20斤,姜2斤,八角0.5斤,冷水50斤。方法:將蓮藕去皮切片,放入鹽水缸中,每天灌缸1次,連續4-5天。最後倒出鹽水,拌入各種食材,加入少量醬油,4~5天後即可食用。
蘿蔔幹的生產
蘿蔔幹的制作方法和鹹菜差不多,不同的是曬幹工藝。鹹菜用專制的竹子曬幹,比較正規正統,而蘿蔔幹的制作比較隨意,也比較有意思。同樣是蘿蔔熟了的季節,從地裏拉回家,用蘿蔔籽餵豬,大多是豬,或者泡點嫩泡菜吃。而那紅的或白的蘿蔔切成蘿蔔條,或兩三顆牙連在壹起,就這樣在深秋初冬甚至冬天掛在桃枝、梨枝、梅枝上。幹蘿蔔煮好了,鄉下的傍晚很美。樹枝,或者說落葉的枝頭,似乎覆蓋著壹些織錦和花朵。這樣,幹燥的蕪菁通過風蒸發將它們在那些樹的樹枝上的全部水分擴散到冬天有些幹燥的空氣中。蘿蔔幹就是這樣誕生的。
從樹上摘下來的蘿蔔幹,經過了風霜雨雪的浸泡,經過了日月星光的呵護,自然和從土裏摘下來的蘿蔔不壹樣。用山溪沖走蘿蔔幹上的泥沙和壹些汙染,同時吸壹些山溪,放在壹個壇裏,放上椒鹽、花椒、辣椒。鹽是各種口味之王,辣椒是食物的胭脂和口紅,這樣穿有點活潑香。摘壹個賠壹個,唉,脆,甜,入腦入心。
輕型
[實踐]
1.黃瓜和蘿蔔切片,胡蘿蔔切碎,洋蔥切片,用清水洗凈。
2.將姜、蒜和海帶切碎。
3.將1和2倒入容器中,加入40毫升糧食醋、壹勺鹽和200毫升水,然後加入紅辣椒,蓋上蓋子,放入冰箱。
韓信回答采納率:47.7%,2008年9月報道-1110: 35。
涪陵榨菜的吃法很多,有獨特的神奇功效。大白菜的頭皮呈青綠色,肉質潔白豐滿,質地嫩脆,營養豐富。煮、炒、腌、泡、生吃都很好吃。在涪陵,用白水煮菜頭,配以調料,是壹種民間習俗,風味獨特,而且還有壹種說法,多喝菜頭湯可以發汗,治感冒。或者把青菜頭和肉壹起燉,比較好吃。川味菜譜中的“金鉤烤菜頭”已被列為精品菜,或將菜頭切成絲、片做涼拌菜,加入幹海椒、鹽翻炒,都是不錯的佐料。民間比較常見的是把青菜頭做成泡菜吃。據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福州誌·品》記載:“另壹種白菜,用糯米腌制,甚脆。”鹽水浸泡的泡菜。說明涪陵民間用青菜頭炒菜的歷史相當悠久,壹直流傳至今。要求浸泡時間壹定要掌握得當,鹵水香料的濃度也很有講究。如果浸泡得當,鹽度適中,菜肴香脆可口,美味奇妙。
人們壹般把青菜頭的老皮剝下來,放在通風處風幹,切成絲或片,洗凈晾幹水分,再用鹽和香料腌制。這是涪陵傳統的加工貯藏方法。形狀為絲、片、丁、尖、碎,口味為麻辣、糖醋等。,而且是裝在陶罐裏的。用鹹菜葉封好,倒在瓦盤裏,盤裏用水封好,久不爛,越老越香,這種民間技藝至今猶存。青菜頭壹旦腌制,存放時間長,味道鮮美,能刺激食欲。也用於烤肉、炒肉絲、肉片、紅燒魚、蒸雞鴨或煮湯,也能為這些菜肴和湯貢獻鮮味。也可以剁成碎米,用作包子或餃子;或者放入切面,增加面食的風味。如果再配上海鮮燉品,味道就更美了。民間用菜葉做酸菜,也可以腌制成鹹菜葉。葉柄不僅可以做泡菜,還可以腌制成“節日菜”。這些已經成為農民的常規泡菜。大白菜的頭是短時間吃新鮮的,不容易保鮮。壹般是腌制後食用。比如腌制的鹹香菜尖,可以用來蒸肉做底子,可以和“冬菜”相提並論。涪陵人愛吃愛做鹹菜,大部分人都會儲備幾種鹹菜,四季都不缺。有些家境殷實的富裕家庭,泡菜種類多達10種、20種,菜壇可以整整齊齊擺滿壹屋子,稱為“泡菜室”。存放鹹菜的陶罐有大有小,如“自倒水”、“甕缸裝菜”、“卸碗裝菜”,似乎是陶器時代的陳列室。
人們壹般用青菜頭加工鹹菜,掌握這種技術的多為女性。農村習俗,女人以擅長做鹹菜為榮,所以做姑娘的時候壹定要學手藝,不然到了公婆家會被鄙視為“無良”之人,就看誰做的鹹菜品種多、刀好、味美了。所以壹代又壹代,幾乎所有的民間女子都是泡菜專家。涪陵人請客,甚至辦酒席。泡菜永遠是餐桌上的最後壹道菜,必須盛在精美的盤子裏。盤子裏放著七八種甚至十幾種鹹菜,有“幸福”、“長壽”、蝴蝶等圖案和花樣,壹塊塊鹹菜總是擺在顯眼的位置。鹹菜雖然上得晚,但最能引起客人的興趣。壹般客人要把鹹菜放在嘴裏慢慢咀嚼。如果味道好,當場就會眉開眼笑,贊不絕口,玩得不亦樂乎。誰的鹹菜做得好,受到好評,這個家庭的主婦就會被認為是乖巧有教養的,在家裏和出門的時候都會很有面子,會特別受人尊敬。如果有人的鹹菜沒有做好,樣品不多,甚至連鹹菜都上不了,人們就會私下議論:“壹個服務員懶,沒管,窮得連鹹菜都沒有。可憐!”可見涪陵人對鹹菜的重視,也可見巴人淳樸的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