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們從上朝到穿衣吃飯都有嚴格的規定。這些規矩,壹般人可能不會遵守,但對於壹個有壹定地位的讀書人來說,大多數情況下,是他已經融入生活的習慣和天性。
在家裏對孩子要求嚴格的曾國藩,在家裏定下了很多規矩。“他壹生治軍、治家、修身,踐行了封建文人立功、立言、立德的最高追求。”
這樣壹個嚴於律己的政治家、軍事家,曾經因為壹頓飯就明白了壹個人的本性,從而避免了壹個錯誤的決定。同時他告誡我們,在飯桌上這樣表現的人,千萬不要親密。發生了什麽事?
1.詳見印章。
曾國藩出生於1811年,湖南湘鄉人。他壹生都在中國國力的衰弱中度過。雖然他曾經力挽狂瀾,卻沒能挽救這座大樓免於倒塌。曾國藩總是自省,他的品格得到了當時和後世很多人的欣賞和欽佩。他本人也被後人視為道德修養的典範。
被大多數人認可,不僅需要很高的個人修養,還需要高超的情商和人際交往能力。能夠從細節中觀察壹個人的真實之處,從而防止時間的拖延,做事恰到好處,可以使人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在晚清,憑空組建壹支驍勇善戰的隊伍是非常困難的。當時敵人的武器裝備精良,而清朝的地方軍不僅沒有足夠的軍備與之對抗,就連軍餉也不是很充裕。
但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國家做貢獻,曾國藩還是接受了朝廷要求他剿滅叛軍的任務,並在這之後立即開始到處招募人才。
那時候各地的交通還沒有現在這麽發達,技術也沒有發達到妳可以通過互聯網非常了解其他地方的民風民俗的地步。
為了便於統壹管理,同時也為了盡量減少自己隊伍中因地域、風俗不同而產生的嫌隙,曾國藩決定以家鄉湖南為基地,通過吸引當地人,建立壹支有凝聚力的湘軍。
要想在短時間內盡快組建壹支各方面都能達到壹定標準的軍隊,選人非常重要。只有通過細節快速判斷壹個人的真實情況,才能盡可能組建壹支綜合條件過硬的軍隊。
當曾國藩傳出要組建軍隊的消息後,不久,壹個看起來憨厚的鄉下人來到曾國藩面前。
2,差之千裏。
選擇候選人時,壹個粗心的人可能會輸掉比賽。由於這支軍隊的重要性,曾國藩在挑選軍隊人選時非常謹慎。
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同城出生,朝廷很多幫派都是以同城為據點的。所以曾國藩想組建湘軍,因為那是他的家鄉,他自然最了解家鄉的情況。其次,在家鄉組建的軍隊,方便他就近管理,即使臨時有事,家人也能盡快接手。
其實如果湘軍建立成功,他家鄉的地位也能得到壹定程度的提升。但如果組建湘軍失敗,不僅日後組建湘軍變得更加困難,就連曾國藩也無法在朝廷面前交差。
由於當時軍隊建設的困難和對家鄉的殷切期望,曾國藩歡迎所有前來參軍的人,只要他們思想純潔,誠實賢惠,能在壹切方便時滿足自己的要求。
但是,當壹個看起來很忠厚老實的同鄉來找曾國藩,說想得到壹個官位時,曾國藩的心裏拒絕了。
軍隊的建立本身就是為了平息叛亂。如果參軍的人只想當官,享受權力,那麽這支軍隊註定不可能走遠。正當曾國藩要拒絕時,那人趕緊說,他來參軍不是為了升官發財。他只是想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湘軍的發展做貢獻。
他的外表似乎給人壹種非常值得信賴的感覺。有了他真誠的承諾和保證,曾國藩最初的拒絕開始動搖了。
“夫為天下,亦xi以異常牧羊哉?操那些傷馬的!”如果本來人員素質很好的軍隊因為壹個失誤混進了壹群害群之馬,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人們有時會在最細微的地方被看到。
為了能夠確認這位同鄉的真實品質,曾國藩特意在最後邀請他壹起吃飯。飯桌上,老鄉們看到了各種顏色的簡單菜肴和混著粗糧的米飯。出於生活習慣,老鄉們幾乎想都沒想就把細米粒裏的粗糧都壹粒粒挑了出來。
能邊吃邊慢慢挑米粒,說明這個同鄉對饑餓毫無認識,卻能準確地挑出所有粗糧,只吃精米,說明這個同鄉對軍旅生活沒有清醒的認識,所以不能做好投身艱苦軍旅生活的準備。換句話說,他真正想的,其實是他當初享受當官的事實。
3.嚴師出高徒。
曾國藩通過自己的細心觀察,成功地為自己的軍隊避免了壹場可能的災難。在曾國藩精心嚴格的選拔和訓練下,壹支訓練有素、戰鬥力卓越的湘軍迅速建立起來。
對於朝廷賦予的平定叛亂的任務,曾國藩依靠這支在短時間內組建的湘軍,歷經波折成功擊敗了叛軍。“65438年二月二日,曾國藩攻占田家鎮,殺敵數萬,燒船五千,圍攻九江。”
與造反派鬥爭的道路並不是壹帆風順的,也有過不少挫折。如果軍隊裏都是像那位同鄉壹樣只願享樂,不肯吃苦的人,那麽這支軍隊在等待最後勝利之前,就已經散夥而死了。
細節看人品。曾國藩在飯桌上通過細致的觀察,拒絕了壹個貪圖名利的人,也通過更細致的觀察,為他後來在湘軍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