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灰樹花工廠化栽培有哪些步驟?

灰樹花工廠化栽培有哪些步驟?

日本稱灰樹花為灰樹花。灰樹花因其獨特的形狀和風味很受日本消費者的歡迎,經常被作為禮物贈送。市場需求促進了灰樹花工廠化栽培的發展。部分空調培育室位於菜市場附近,消費者可以手工采摘。兩個新鮮的灰樹花放在簡易的竹籃裏,表面用保鮮膜覆蓋。壹般每筐重約1kg,灰黑色品種價格約2300日元/筐,白色品種價格約2700日元/筐。這麽高的價格壹般都是禮品菇,平時吃的灰樹花便宜很多,質量更差。工廠化生產使得灰樹花在日本的產量迅速增加,年產量65,438+10萬噸仍然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日本年消費量約為2萬噸。

筆者參觀了日本群馬縣的壹家空調灰樹花栽培工廠。業主在不到65,438+0,000平方米的場地上投入了2000萬元人民幣的巨額設備,並雇傭了5名尼泊爾工人進行操作。平均2000袋蘑菇,1袋濕料2.5公斤,1次鮮菇約500克,每天都有鮮菇產出。若按當年日本市場價格折算為人民幣100元/公斤,則日產量約為人民幣100萬元,年采菇時間約為200天,年銷售額為2000多萬元,經營兩年即可收回投資。可以說,灰樹花在日本的周年工廠化栽培是壹種高投入高產出的商業模式。

(1)栽培原料及配方日本使用的木屑大部分是各種硬木木屑的混合物。針葉樹木屑壹般不適合栽培灰樹花,但在闊葉樹木屑中添加20% ~ 30%針葉樹木屑對產量影響不大。妳也可以在硬木鋸末中加入不到30%的谷殼和其他替代品。此外,在培養基中添加20%的山土可以促進子實體的發生。灰樹花培養需要更多的空氣,木屑的粒度對菌絲生長和產量有影響。因此,在培養基中添加30% ~ 40%的粗鋸末(用機器將樹棍粉碎成豌豆大小的鋸末)可以獲得較好的收獲。

玉米粉是最合適的栽培輔料,其次是麩皮。由於麩皮單獨使用的產量低於玉米粉,所以麩皮和玉米粉混合使用效果更好,麩皮和玉米粉的比例為1∶2。以柳杉木屑為袋栽材料時灰樹花產量較低,但若與青岡(山毛櫸)木屑混合,可獲得與青岡(山毛櫸)相同的產量(表4-2)。此外,在新培養基中添加20% ~ 30%的含有灰樹花的老菌糠,灰樹花產量提高了5% ~ 10%,這可能是老菌糠中含有促進灰樹花產量的因子。

將鋸末和輔助營養物按10: 1 ~ 10: 2.5的體積比混合均勻,幹料按10: 2 ~ 10: 3.5的重量比混合。壹般來說鋸末顆粒細,輔助營養成分要少加。鋸末與針葉樹鋸末混合時,應多添加輔助營養素。對於灰樹花真菌,培養基中的含水量為50% ~ 55%。壹般以用手緊緊握住培養基,水滴從手指間滲出而不掉落為宜。對於子實體的發生,培養基的含水量為64%。

表4-2不同鋸末混合物的栽培效果

(2)培養袋(瓶)的準備

1.日本采用方形聚丙烯袋栽培。包的規格如圖4-3所示,寬20cm,厚12cm,高45cm。袋的上部設有用於通風的除菌濾膜。值得壹提的是,這款培養袋是日本的專利設計。

圖4-3日本采用的方形栽培袋

用裝載機裝載2.5 kg濕料,料塊高度為15 ~ 18 cm。同時打6個直徑為15 ~ 20 mm的孔,材料頂部剛好在濾膜下3 ~ 4 cm。操作時不要刺破袋子。冬天因為袋子變硬容易破,所以最好提前把塑料袋放在培養室裏保暖。鋸末和輔料的顆粒都比較細,所以要裝得松壹些,反之要裝得緊壹些。袋栽生產周期為60 ~ 70天。

日本還有壹種瓶栽法,用聚丙烯塑料瓶,每瓶容積1000 ml,壹般放600克培養基為宜(視木屑和輔料種類和粒度而定)。培養基不能裝得太緊,否則灰樹花子實體容易畸形。塑料瓶培養需要45 ~ 55天。

2.滅菌在低於100℃的大氣壓或120℃左右的高壓下進行。滅菌後,將培養基冷卻至25℃左右進行接種。

3.接種過濾無菌空氣凈化接種室,接種時始終保持接種室正壓,即氣流從室內流向室外。噴酒精消毒。進入接種室時,換上幹凈的衣服,盡量少帶灰塵進入接種室。另外,使用過的器具也要洗幹凈,然後用酒精或火焰消毒。袋培接種量為每瓶菌種20袋(600克),瓶培40 ~ 50瓶。

4.在自動調節溫度、濕度和氧氣的培育室內,產卵期通常需要40天左右,從接種到出菇的生產周期約為80天(圖4-4)。

圖4-4栽培灰樹花從接種到結果的變化

15 ~接種後20天,由於灰樹花菌絲體的生長代謝,料袋內的溫度會比室溫高2 ~ 3℃,因此培養室的控制溫度應較低,22 ~ 23℃為宜。此時,如果不通風降溫,在25℃的較高溫度下仍會產卵,積累的營養物質會因過度呼吸而被菌絲消耗,因此菌絲單薄,缺乏活力,這就是“悶菌”現象。另外,如果培養室的相對濕度超過70%,雜菌就會變得活躍,培養室的墻壁容易發黴。因此,培養室要經常通風,二氧化碳濃度不能超過0.3%。為了使室內空氣流通良好,排列時袋子之間要間隔3 ~ 4厘米。

光照是灰樹花原基形成不可或缺的條件,但在培養的早中期,光照會使灰樹花菌絲體表面呈褐色,所以培養35天內不宜使用光照。如果細菌生長後不給予光照,材料表面的菌膜會繼續增厚,原基形成很晚甚至沒有。因此,為了促進原基的形成,以50勒克斯的光照為好。灰樹花不像金針菇,出菇前不能“撓菌”。

室內22 ~ 23℃培養,瓶培35天,袋培40 ~ 50天後,材料表面菌絲開始聚集並向上爬,形成凸起的生物膜。此時光照7天後,凸起部分會由灰色變為黑色灰樹花原基,部分會再次凸起成塊狀,很快表面就會起皺(組織分化)。

分泌黃滴,正是開袋出菇的合適時機。仔細觀察原底座。水滴在原基上形成時,先是霧滴,然後聚集成大水滴,很快水滴就消失了。這個時候轉蘑菇管理最合適。培養合格的蘑菇,關鍵是從產卵間到出菇間時的原始狀態,這比出菇間的條件更重要。所謂原基狀態,不僅僅是指原基的大小,還包括它的生長階段。如果在進入菇房之前就已經形成了大的原基,並且已經開始了菌蓋分化,那麽以後就很難長成強壯的菇體了。總之,原基進入菇房壹定還沒有開始分化,表面剛剛從光滑狀態變成粗糙狀態(有棱角)。

灰樹花容易形成原基。接種40天後,形成大量原基,消耗營養,導致蘑菇發育緩慢。為了獲得高產,必須抑制原基的過早和過量形成,盡可能多地積累養分。該方法是用黃光抑制灰樹花原基的形成。該方法可將原基形成時間從40 ~ 45天推遲到60 ~ 65天,可推遲20天左右,產量可提高15% ~ 20%。

(三)出菇期的管理灰樹花的出菇期壹般為30 ~ 40天,管理要點如下:

1.溫度控制灰樹花在出菇期需要相對穩定的溫度。如果在此期間溫度急劇變化,原始發育也會停止。平菇、平菇栽培中,即使因室內低溫而暫停生長,溫度升高後子實體也能順利生長。而灰樹花在蘑菇生長過程中壹旦受到低溫(10℃以下)就停止生長,即使調節到合適的溫度也不能長時間生長。所以這個時期的環境要求是:空氣新鮮,濕度略高,溫度恒定。

灰樹花原基分化的適宜溫度為18 ~ 22℃,出菇的適宜溫度為18 ~ 20℃。在菌袋中灰樹花原基形成後的2-3天內,將灰樹花原基上方的塑料薄膜用刀切成十字狀。種植瓶子時,請移除蓋子。

2.通風、通風和降溫是誘導灰樹花原基形成的決定性因素。為了誘導原基形成,應將室溫降至65438±08℃,並盡可能多通風,以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氧的含量。這種環境變化將促進灰樹花菌絲體從營養生長到生殖生長。工廠化養殖,通風應控制在二氧化碳濃度0.65438±0%。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15%的,帽小而薄;當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2%時,灰樹花的菌蓋呈漏鬥狀或球形。

在整個出菇期,尤其是菇床上長了很多菇的時候,大量的通風是必須的。否則蘑菇叢中的呼吸氣體逐漸積累,主要含有二氧化碳。通過檢測提取的蘑菇叢中的氣體,二氧化碳的濃度高達0.4%。相比之下,新鮮空氣只含0.03%的二氧化碳,高出10多倍!

隨著時間的推移,蘑菇體的扇形帽不斷分化,形成壹個木瓦狀的重疊。時間越長,菌蓋表面顏色由深灰黑色向淺灰色變化越大,菌蓋下的白色種子層逐漸發育形成,出現菌洞。扇形菇蓋幼時向上傾斜,菇體長大後逐漸趨近扁平。過熟菇體,扇形菇蓋向下彎曲,成熟菇體,孢子向外飛,可見壹層白色孢子粉,菇蓋顏色變為淡白色。

灰樹花從出現腦皺紋到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生長成熟壹般需要20天左右。溫度低時,生長速度慢,有時需要20多天才能生長。灰樹花的扇形菌蓋外緣無白色生長端時,菌蓋扁平,顏色為淺灰黑色,整個蘑菇形似盛開的荷花,散發出濃郁的蘑菇香味。壹般八成熟就可以摘了,熟了要摘壹朵。袋栽的方法是用刀把灰樹花的基部切掉,瓶栽是用勺子從瓶口內側插入,然後把培養基挖出來,把灰樹花的基部切掉。每袋平菇可收400-500克,轉化率40%-50%。

(4)余料出菇為了充分利用工廠的空間和設備,日本工業化灰樹花栽培只出了壹個菇,菌床內的營養物質沒有被耗盡。所以有人把采了壹個潮菇的所謂“廢菇床”搬到外面,埋在土裏,產出兩個潮菇。覆土栽培的灰樹花比室內栽培的肉質更豐富,顏色更深,香味更濃。每袋可收獲蘑菇250 ~ 300克。

5月前老菇床覆土,出菇率70%左右,7月出菇率在10%以下。新菇床在6月前覆土,出菇率可達80% ~ 100%,7月下降30%左右。這說明灰樹花在自然環境下栽培時,菌床覆土時間應不遲於6月。埋袋時,沿材料表面切掉塑料袋的上部,切掉袋的側面和底部,便於吸水。花園土壤是最好的覆蓋土壤。經常進行噴水管理,9月份氣溫降至14 ~ 20℃時,蘑菇開始生長。

廢菌床也可以排放在森林中沒有陽光直射、通風排水良好的空地上。為了防止菌袋表面幹燥,要用落葉、稻麥稭稈等覆蓋。,這樣它就能自然長出蘑菇了。這種方法生產的食用菌,梗短,蓋多,質量不如蓋的好。每袋可收集150 ~ 250克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