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有自已的語言,佤語屬南亞語系佤崩龍語支,分為三大方言。過去佤族沒有文字,1957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形式的文字方案。
受傣族影響信奉小乘佛教,部分地區傳入了基督教。
佤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
佤族青年向姑娘敬竹筒水酒,祝賀春節。敬竹筒酒是佤族的古老習俗,每逢過年,佤族男女都要互敬竹筒水酒,相互祝福。
禁忌:不能騎馬進寨,須在寨門口下馬;忌別人摸頭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雞蛋;忌任意進入木鼓房;忌諱送給少女裝飾品;忌諱客人在家裏坐婦女坐的鼓墩或數鈔票;若門前放壹木桿,說明家裏有病人,忌外人進入。
1954年6月16日成立雲南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1955年10月16日成立雲南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1964年2月28日成立雲南滄源佤族自治縣;1965年3月5日成立雲南西盟佤族自治縣。1985年成立雲南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佤族婦女在取新火。在壹年壹度的“取新火節”上,佤族人都將舊火熄滅,然後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鉆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寨子裏的每家每戶都要到造新火的地點取新火,拿回家重新燃起,預示新的壹年吉祥安康。
男方父親(左壹)在為新郎(右壹)新娘(右二)拴魂線。在佤族的傳統婚禮中,拴魂線意味著拴住新娘新郎的魂。
日常食俗 佤族以大米為主食。西盟地區的佤族都喜把菜、鹽、米壹鍋煮成較稠的爛飯。其他也區的佤族則多吃幹飯。農忙時日食三餐,平時吃二餐。雞肉粥如茶花稀飯是家常食品的上品。旱稻多現吃現舂,男女老幼皆食辣椒,民間有“無辣子吃不飽”之說。佤族的肉食主要來源於家庭飼養,有豬、牛、雞。此外也有捕食鼠和昆蟲的習慣。捕到鼠後,先用火把手燎光,除去內臟,洗凈,當成肉壹樣與大米煮成稀飯食用。也有的用火塘把鼠肉烘幹,制成鼠肉幹巴儲存,隨吃隨取。所獵取的鼠類有竹鼠、松鼠和田鼠。壹些地區的佤族還有捕食昆蟲的習慣,根據季節的特魚,更替食用竹蛹、寄生於草木植物的紅毛蟲、掃把蟲和寄生於冬瓜樹的冬瓜蟲等十余種。壹般時都把可食的昆蟲與米壹起煮成粥,加菜、鹽、拌辣椒,香辣可口。低族養蜂比較普遍,但養蜂方法十分特別,先用壹段掏空的圓木,兩頭封口,留出數個小孔,供野蜂進出,放在森林或屋椽下,使其繁殖釀蜜,每年割2、3次,與其中蜂蛹壹起食用。佤族普遍喜飲酒,喝苦茶。所飲用的酒都是自家釀制的“泡水酒”。泡水酒的制作方法簡單,多以小米、高梁或紅薯、芭蕉芋切片炒幹或碾罐或大竹筒內封存少則7—8天,多則幾個月(時間越久越醇)。需飲時,把酒罐揭開對入山泉水,濾去渣後即可飲用。泡水酒含微量酒精、酵母,可以幫助消化,常飲泡水酒不但於身體無害,反而有益健康。近幾十年低族才開始飲用燒白酒。除飲酒之外,佤族更愛喝苦茶。喝苦茶要選用大葉粗茶,放入茶缸或砂罐裏在火塘上慢慢熬,直到把茶煮透,並使茶水變稠才開始飲用,稱為苦茶,有的苦茶熬得很農,幾乎成了茶膏。苦茶雖然味苦,但喝後有清涼之感。對於外在氣候炎熱地區的佤族,具有神奇的解渴作用。嚼檳榔是佤族男女老少普遍的嗜好,平時勞動休息或閑談,口中都嚼壹塊檳榔。所嚼檳榔都是用麻櫟葉和石灰煮成的代用品,據稱嚼檳有健齒作用。佤族習慣在吃飯時全家圍著火塘,主婦把飯盛到木碗裏,分給所有的成員,壹般按各人飯量壹次分完,如有外人在場也可分壹份。
佤族“剽牛節”上,壹位佤族勇士將鋒利的剽器紮進牛的軟肋中。佤族是壹個崇敬牛的民族,每年凡遇重大節日和祭祀活動,佤族都要舉行剽牛儀式,以此來表達渴望豐收、祈求平安的心願。
佤族群眾在表演拉木鼓。木鼓是佤族的通天神器和佤族悠久的傳承物。佤族人每年到山上用丟雞蛋的方式尋找最硬最耐敲打的樹種,由全寨人載歌載舞地拉回寨子,並制成木鼓。木鼓平時放置在壹般人嚴禁靠近的木鼓房裏,只有在較大的宗教活動和發生重大災害時才擂鼓聚眾。
節日、祭祀、禮儀食俗 佤族過去普遍信奉萬物有靈原始教,有部分地區的佤族信奉佛教,差不多所有節日都伴有祭祀活動。傳統的祭祀活動除殺雞和殺豬外,還要進行特有的剽牛。如:播種節(佤歷氣艾月,公歷三月)全寨人聚居在壹起進行剽牛,剽牛儀式由捐牛的主人主持。屆時由主人持悵柄鐵剽刺進牛的心臟使其致死,而後把牛肉均分到客戶祭祖。牛骨歸主人,牛頭骨被視為富有的標誌。祭祖儀式後,全家吃午餐,開始播種旱谷。“崩南尼”是舌燭舊迎新的年節,要選在佤歷(候歷屬)壹年最後壹月的祭亥日,當夜四更,全寨的頭人、青壯年男子,都要集聚到寨王家,並湊錢買豬、雞各壹只宰殺,各家用小篾桌端去壹盆糯米飯、壹塊粑粑等給寨王拜年,祭神靈和祖先。後互贈粑粑,互相祝賀。天亮時祭神樹,並開始打獵、撈魚蝦,以求新的壹年裏交下好運。其他節日如接新水節、取新火、拉木鼓等活動,都要殺雞、殺豬祭祀。其中拉木又的祭祀規模較大,整個過程要十余天,需壹布數家剽牛祭視,全家壹起置酒慶賀,拉木鼓前後不得吃姜,還能用芭蕉葉盛飯,還能使用碗筷等。佤族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當先,認為無酒不成禮。佤族待客敬酒習俗多樣。其壹是敬酒主人首先自飲壹口,以打消客人的各種戒意,然後依次遞給客人飲。敬給客人的酒,客人壹定要喝,而且要盡力喝幹,以表示心地坦誠,否則被認為對主人不敬;另壹種形式是主客均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遞給客人,客人用右手接過後先倒在地上壹點或右手把酒彈在地上壹點,意為敬祖。然後主人和客人壹起喝幹。佤族民間有不知心,不善良者不敬酒的習慣。每逢兒子出門,客人離去,主人還要打“送親禮”。即給親人或客人敬酒,屆時主人用葫蘆(盛酒器)盛滿酒,先喝壹口,然後送到客人或遠離的親人嘴邊,客人需要喝到葫蘆見底,以表示親情、友誼永遠不忘。
典型食品主要有茶花稀飯,以雲南西南部森林特產茶花雞肉與大米壹起煮制而成,火燒蛇肉、青豌豆炒螞蟻蛋、油煎柴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