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中可加:姜、胡椒、孜然、紅糖、大棗、蓮子、南瓜、胡蘿蔔、紅薯、豬肚等暖胃食材。
(1)胡蘿蔔素屬脂溶性,和肉壹起燉最合適。(註:胡蘿蔔性味甘平,中國醫學認為它“下氣補中,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有健食之效”。 )
(2)可用南瓜煮粥或湯,滋養腸胃。
(3)可每天以椰菜榨汁飲用,還可混合蜂蜜食用,有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
(4)菠菜燉湯,但因為菠菜草酸含量高,妨礙鈣質吸收,應避免與豆腐、紫菜等高鈣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輕汆,除去草酸。
(5) 多吃紅薯,紅薯內澱粉含量很高,吃完後會轉為葡萄糖,不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姜糖大棗粥
原料:粳米、糯米、姜、紅糖、大棗
做法:將粳米、糯米洗凈,放入沙鍋中,加水燒開,放入姜末、大棗、紅糖壹起熬燉到粘稠即可。熬煮的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調節,想稠糯壹些就熬長壹點時間。
■姜糖大棗粥的藥性解釋:
1、粳米性味甘平,為滋養強壯品,有補脾養胃的功效。 粳米煮粥是胃腸功能薄弱者的滋養佳品。
2、糯米富含B族維生素,能溫暖脾胃,補益中氣。對脾胃虛寒、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壹定緩解作用。
3、姜有溫中散寒的功效,非常適用於體虛寒涼引發的胃痛。
4、紅糖具有益氣養血,健脾暖胃,驅風散寒,活血化淤之效。
5、大棗性溫味甘,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強身的功效。
此粥原料簡單、采購方便、功效顯著、制作容易,比起鋪天蓋地的各種胃藥來說,這是壹款不錯的家庭治療胃寒的好方子。
■蓮子糯米粥
原料:蓮子50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溫開水浸軟蓮子,去皮、芯,清水洗凈;糯米淘洗幹凈,清水浸泡1~2小時,撈出瀝幹,
待用。放入蓮子、糯米,清水適量,置火上,煮成粥,白糖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補中益氣,清心養神,健脾和胃。
■蟲草老鴨湯
原料:枸杞20克、蟲草3克、老鴨壹只,香菇、蔥、姜適量。
做法:將鴨子裏面的內臟都去掉,洗凈後放入蟲草,然後把剖開的口縫起來,再放入其他
配料,接著放壹些料酒,再放入水把鴨子浸沒。燒的時候首先用大火燒開,然後用文火煲
壹小時左右,起鍋以前放適量鹽。
功效:滋陰養胃。吃的時候以喝湯為主,喝完湯後還可以加水繼續煮。
■桂棗山藥湯:將紅棗泡軟,山藥去皮、切丁後,壹同放入清水中燒開,煮至熟軟,放入桂圓肉及砂糖調味即成。山藥補脾和胃,桂圓、紅棗有益氣血、健脾胃的作用。
■胡椒豬肚湯:先將豬肚洗凈,把豬肚塊放入裝有清水的鍋內,再加入白胡椒,煲兩個小時左右,湯稠肚爛時,加入食鹽、料酒、味精即可食用。此湯健脾益胃,補中益氣,對胃寒、腹冷、虛寒性之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有壹定功效。
■鵪鶉健脾湯:鵪鶉兩只、瘦肉250克、黨參 15克、淮山50克。將鵪鶉宰洗幹凈,其它各料也分別洗凈後***置瓦煲,加水煲兩小時即可。鵪鶉補益脾胃,配淮山、黨參、瘦肉更加補氣養血,凡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不分男女老幼,均有食療補益之功,秋冬可以常做日常湯水。
■三七藕蛋羹
原料:鮮藕500克,三七粉5克,雞蛋1只,精鹽5克。
做法:藕洗凈切碎,用紗布絞成藕汁(約125毫升),三七粉、雞蛋放入碗內調勻;鍋內放藕
汁和少許清水,煮沸後加三七粉、蛋糊、精鹽調勻即成。
功效:益胃健脾,生血止血。適宜用於胃潰瘍、胃炎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所引起的嘔血、黑便。因肝硬化、食管下端靜脈曲張破裂而引起急性出血停後,亦可作為康復時的飲料。
■紫菜南瓜湯:老南瓜100克,紫菜10克,蝦皮20克,雞蛋1枚,醬油、豬油、黃酒、醋、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先將紫菜水泡,洗凈,雞蛋打人碗內攪勻,蝦皮用黃酒浸泡,南瓜去皮、瓤,洗凈切塊;再將鍋放火上,倒人豬油,燒熱後,放人醬油熗鍋,加適量的清水,投人蝦皮、南瓜塊,煮約30分鐘,再把紫菜投入,10分鐘後,將攪好的蛋液倒人鍋中,加入佐料調勻即成。此湯具有護肝補腎強體之功效。
註意事項:南瓜性溫,胃熱熾盛者少食■木瓜鯇魚尾湯用料:番木瓜1個,鯇魚尾100克。
制法:木瓜削皮切塊,鯇魚尾入油鑊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許,放適量水,***煮1小時左右。
功用:滋養、消食。對食積不化、胸腹脹滿有輔助療效。
■參芪猴頭燉雞用料:猴頭菌100克,母雞1只(約750克),黃芪、黨參、大棗各10克,姜片、蔥結、紹酒、清湯、澱粉各適量。
制法:將猴頭菌洗凈去蒂,發脹後將菌內殘水擠壓幹凈,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雞去頭腳,剁方塊,放入燉盅內,加入姜片、蔥結、紹酒、清湯,上放猴頭菌片和浸軟洗凈的黃芪、黨參、大棗,用文火慢慢燉,直至肉熟爛為止,調味即成。
清腸養胃(疙瘩湯) /content/09/1017/16/332749_74177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