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流程:
1.將面條放入沸水中,小火煨壹會,撈出用冷水沖洗幹凈;
2.鍋加熱,潤滑(這樣不會粘鍋),加入雞蛋,翻炒,上桌;
3.放入蔥、韭菜、油菜、胡蘿蔔絲、肉絲,翻炒加醬油調味,再放入面條繼續翻炒;
4.用筷子不停的攪拌面條,為了把面條攪起來,然後加入雞蛋和洋蔥翻炒壹會兒。
練習2
炒面食材:面條、洋蔥、香菇、火腿、臘肉、白菜、幹辣椒(或辣椒醬)、生抽(或老抽)、雞蛋、香菜。
生產流程:
1,把食材切成顆粒,大小自己定,手指肚大小比較合適;
2.把面條煮到中間沒有硬心,涼水放壹邊;
3.鍋裏放油,放入洋蔥末,洋蔥開始燃燒的時候放入蘑菇。最好把洋蔥燒焦。這時候洋蔥的甜味就出來了;
4.蘑菇開始收縮時,放入火腿、培根,翻炒壹會兒再放白菜;
5.白菜開始出水的時候,把面條倒進去,然後翻幾下。這時候如果壹開始油不夠,就多加點油,不然會粘鍋;
6、幹辣椒(或辣椒醬)放進去,和面條放在壹起就沒那麽辣了;
7、加鹽、醬油(或生抽),記得要壹直翻面;
8.雞蛋打好,倒進去,把面粘在壹起,然後使勁翻,就可以出鍋了。最後,放壹些香菜在上面。
練習3
炒面食材:三包雞蛋炒面(黃色,壹般超市有售),六根廣式香腸,胡蘿蔔,洋蔥,蔥,醬油。
生產流程:
1,香腸切塊,胡蘿蔔、洋蔥、蔥切成絲;
2.將炒面放入沸水中焯壹下,時間不要超過壹分鐘;
3.將切好的香腸丁、胡蘿蔔絲、洋蔥絲、洋蔥絲放入油鍋翻炒,加入少許醬油(約1-2湯匙),三四分鐘後出鍋待用;
4.將炒面分成幾份,分別煎,煎的過程中加入醬油,待炒面變成金黃色後出鍋;
5.上菜後,倒入炒好的香腸和胡蘿蔔絲。
炒面【1】壹般指兩種,壹種是炒面,壹種是炒面粉。炒面(面粉)是將玉米和豆類油炸磨碎制成的面條,這樣就可以用熱湯或攪拌食用。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人民誌願軍戰士在補給不足時吃的“壹把炒面壹把雪”,就是指這種炒面。
山東炒面
山東炒面(6張)
在北京和天津,有壹種食物叫油茶面,就是把小麥面粉用植物油炒至金黃色。食用時,加入少量水攪拌成糊狀,然後用開水沖洗幹凈。可以添加各種添加劑,如糖、蜜餞(杏幹、葡萄幹等。),核桃仁,芝麻,瓜子,等等。類似的用小米粉做的食物叫做“茶湯”。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的部分地區,炒面是用燕麥粉炒的。油面的熱量比小麥粉多。
北方回族的茶湯是用牛骨髓的油炒的,比較香,但是熱量高。藏族人吃的巴贊是青稞粒磨碎炒熟,吃的時候加酥油茶或綠茶,用手揉成壹團。
面茶和茶湯的區別:茶湯是用煮好的小米面燒開水制成的,甜點加入紅糖、白糖、苔紅絲、果脯、果仁;面茶用生小米粉做成粥,撒上芝麻鹽和芝麻醬,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