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求竹蟲養殖技術。

求竹蟲養殖技術。

所謂竹蟲,就是黃蜂的蛹。

胡蜂(wasp)的養殖在雲南很多山區農民中已經比較普遍,但由於規模小,養殖技術落後,養殖效益不僅低,而且是建立在破壞生態的基礎上的。因為他們的繁殖方法只是把小壹點的蜂巢搬到壹個自己能控制,別人不能隨意拿走的地方,讓它自然繁殖,然後燒蛹,完成整個繁殖過程。這種養殖方式如果從生態學角度考慮,本質上和“殺雞取卵”沒什麽區別。

近年來,由於蜂蛹價格昂貴,在雲南許多山區農村,每年8月-165438+10月自發組成幾支“季節性專業燒蜂隊”,破壞性地焚燒蜂蛹。在壹些地方,大型黃蜂物種,如胡蜂和黃蜂,已經滅絕。其他黃蜂種類也在迅速減少。如果這樣下去,黃蜂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被燒死,給人類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殘跡在昆蟲世界中處於食物鏈的頂端。雖然遺跡的生存和繁殖活動完全依賴於森林(樹木),但所有樹木的生長都與遺跡密切相關,因為遺跡的主要食物是包括森林害蟲在內的所有昆蟲。據觀察,大約70%的樹木害蟲是殘余物的獵物。此外,黃蜂在捕食其他昆蟲的同時,還能間接提高植物的授粉率,從而提高植物的果實(種子)產量。因此,禁止破壞性焚燒蜂蛹,倡導科學合理飼養黃蜂,保護黃蜂種群的正常繁殖,將造福於人類,對維持生態環境的相對平衡非常重要。

繁殖和保護黃蜂的好處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保存胡蜂成蟲的前提下,取出商業蛹,使胡蜂成蟲的勞動力得到再利用,種群能夠正常繁殖,從而長期造福人類。

2.通過合理的食物補充,每窩黃蜂蛹的產量可增加1-2倍,從而體現養殖的經濟效益。

3.商業蜂毒的提取。目前國內外每克高純度蜂毒的市場價格是每克黃金的兩倍左右。

4.可以減少包括果樹在內的所有樹木的害蟲,間接提高植物的授粉率,從而提高果實(種子)的產量。

第壹節黃蜂的生態

1.名稱與屬性:馬蜂俗稱胡蜂,根據種類不同,各地名稱略有不同。比如在樹上築巢的馬蜂統稱為“葫蘆袋”或“掛袋蜂”,在洞穴中築巢的大型馬蜂也稱為“大馬蜂”、“大馬甲”、“老土釘”。在教科書中,它們統稱為胡蜂,屬於昆蟲綱、膜翅目、胡蜂屬,食譜大同小異。築巢的方式和使用的築巢材料是壹樣的,所以它們的生活條件和繁殖活動基本相同。

二、生存環境:胡蜂生存能力強。從海拔300-3000米,只要有壹定數量的樹木(雜木林),就會有它們的蹤跡,這與它們食物的多樣性密切相關。雲南已知的胡蜂有20多種,已知有繁殖價值的約有8種。

在壹定區域內,胡蜂的種類和數量完全取決於植被的密度和多樣性。相對來說,植被密度大、多樣性高的地區,胡蜂的種類和數量會相對多壹些,反之亦然。這是因為植物的多樣性會給黃蜂帶來足夠的食物。同時,壹定區域內馬蜂的強弱(巢的大小)、種類和數量可以揭示周圍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的好壞。

3.越冬:所有的黃蜂都需要越冬。秋末冬初,馬蜂成群散開,在向陽背風的地方尋找洞穴。在雲南,胡蜂越冬的持續時間取決於海拔高度。海拔越高,越冬時間越長。海拔越低,越冬時間越短。最長的越冬時間是從每年10月初的165438+開始。約為140天(海拔2100米以上),65438年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最短越冬時間僅為60天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黃蜂越冬後的存活率極低,約為萬分之三到萬分之五,只有受精的雌蜂(蜂王)才能存活。每壹只存活下來的蜜蜂都是當年每壹窩蜜蜂的祖先。所以馬蜂的生存方式就是以最大的繁殖系數獲得最小的生存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年復壹年的生存下去。

第二節黃蜂的習性和繁殖

第壹,食物來源;黃蜂的食物結構由四類組成;即含糖樹脂、昆蟲、漿果和花蜜。

含糖樹脂:能分泌含糖樹脂的植物有;麻櫟、白櫟、板栗等植物都屬於殼鬥科,其中麻櫟分泌最多,蛋白質含量最高。其次,壹些薔薇科植物如梨、糖梨也分泌壹點。

昆蟲:其種類復雜,可以斷定以下昆蟲馬蜂不會捕食;1,有毒的昆蟲或有特殊氣味的昆蟲,2,有數倍於黃蜂本身體重和相對堅硬外殼的昆蟲,3,生長發育階段的毛蟲,但在交配和產卵期(蛾期)仍是黃蜂最喜歡的獵物。

漿果:黃蜂主要吃有蟲洞或即將破皮的成熟水果的汁液,所以壹些果農認為黃蜂對水果有害。事實上,被黃蜂咬過的水果95%都被損壞或裂開了。與害蟲相比,黃蜂的存在絕對是利大於弊。因為它們的存在,壹方面害蟲會大大減少,另壹方面也會間接提高花期果實的授粉率,從而提高產量。常見的有桃、梨、李、葡萄、荔枝、野糖梨、核果等。

花蜜:常見的花蜜有案樹、香蕉、車前草、黨參、野生白山茶等。此外,約0.1%的雲南松針也分泌糖分,這也是胡蜂喜歡收集的食物之壹。除了以上四種食物,馬蜂還會品嘗所有動物的鮮肉,尤其是家禽的鮮肉。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它們還會捕食明顯比自己小、不是同壹物種的蜜蜂或其他黃蜂物種。

二、生活習慣和特點;殘跡屬於雜食性昆蟲,有相同的食譜和以下的習性和特征。

築巢:巢材都是用樹木的外層軟木,或者枯木和樹葉,被黃蜂咀嚼,用唾液粘合而成。黃蜂築巢的方式是裏面咬壹層,外面加壹層。所以,大部分的蜂巢,無論大小,看起來都像是成長的圓圈。巢基是圓形的,多層的,由幾個平行的六邊形組成,即;他們知道如何用最少的建築材料獲得最大的空間。巢的外殼由3-5層不規則的甲片組成,層與層之間的間距為2-4厘米。這種外殼結構既能給巢穴保暖,又能防止洞穴內溫度過高。

保護巢穴和食物:所有的黃蜂都會攻擊任何入侵或接近巢穴的動物,尤其是移動的目標。所以當妳不小心被馬蜂襲擊的時候,妳最好的選擇就是借助植被躺下裝死,等它在妳身邊盤旋幾十秒再找機會離開。否則,妳可能會受到更多黃蜂的攻擊。

食物保護在大型黃蜂中較為常見,當它們在進食過程中突然受到幹擾(吮吸含糖樹脂、花蜜或切割獵物)時,它們會攻擊幹擾者。所以,當妳需要觀察和接近馬蜂的時候,要慢慢靠近,避免馬蜂誤會並攻擊妳。

三、生殖:馬蜂的壹生分為四個階段:卵、幼蟲、蛹和成蟲,卵期;雌蜂(蜂王)在巢基中產卵,48小時後自然發育為早期幼蟲期。此時幼蟲大小與卵相差不大。用40-60倍的放大鏡,可以看到頭、嘴、爪子開始蠕動,此時成蜂開始餵食自己的果汁食物。幼蟲期;從進食到化蛹大約需要兩周時間。第壹周以果汁為主,第二周以固體(昆蟲)食物為主。蛹期;從卵到蛹大約需要10-15天。此時幼蟲成熟,停止進食,頂端結繭,開始發育成成蟲。同時壹次性在巢底排便。成人階段;從蛹期到破繭成蜂大約需要10天,出繭3天後會自動外出覓食。黃蜂從卵長成成蟲大約需要25天。但是,適當的溫度、濕度、食物的多少和食物種類的質量都會影響馬蜂的繁殖和生長速度。如果溫度在20-25度,相對濕度在60%-70%,食物來源充足,馬蜂的生長發育過程會提前3-5天完成。否則將延遲5-10天。

4.馬蜂的壽命和繁殖系數:計算方法為:1。抽壹個蜂巢,稱壹下成蟲的總重量和個體重量,算出蜜蜂總數,再把巢基裏的蛹數加上成蟲數,就是馬蜂的“總種群”。2.因為馬蜂從幼蟲到成蟲只排泄壹次糞便,永久停留在巢底,所以可以通過糞便的顆粒計算出這個巢中出生的馬蜂總數。經過不同地方、不同蜂種的幾次計算,發現出生數往往比蜜蜂總數多30%-40%,也就是說,黃蜂在不斷繁殖的過程中不斷死亡。黃蜂冬眠三周後,開始築巢產卵。第壹枚卵約25天後發育成成蟲,每天產卵壹定數量,成熟壹定數量的成蟲。黃蜂的繁殖數量乘以成蟲總數的2-5倍,以幾何放大的形式增加。比如每窩黃蜂第壹代繁殖2-5只(壹只蜂王),第二代4-25只,第壹代。也就是說,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裏,馬蜂可以從壹只繁殖到400-10000多只。2.黃蜂的壽命取決於生活環境。正常情況下,除蜂王外,壽命最長可達120天,最短只有45天。3.黃蜂的繁殖速度不是絕對壹樣的。它們受到地理環境、溫度、濕度和食物來源的影響和限制。4.只有蜂王(雌蜂)能在越冬後存活。

黃蜂繁殖的環境場所及註意事項

1.環境:選擇安靜、向陽、背風的環境,1000米範圍內有壹定數量的各種樹木,有水,是理想的繁殖地。同時,在選擇農場場地時,應考慮以下特征:

1,人畜安全;距離人、畜、禽經常出沒的區域不應少於300米,因為壹旦蜂群發生騷動,200米左右範圍內的任何移動目標都會受到危害。

2.有樹,有水源做築巢材料;巢材來自雲南松、沙松、藍案、馬纓花或各種朽木。

3.1.5平方公裏的周邊有多種植物,有利於馬蜂食物的多樣性。

二、註意事項;

需要指出的是,飼養黃蜂有兩種危險。首先是被蜜蜂蟄了。想要繁殖馬蜂,首先要做到以下兩點。(壹)對馬蜂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對其生活習性和規律了如指掌,會把被蟄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尤其是大型馬蜂的繁殖要非常小心謹慎。

(2)即使妳是防護嚴密的老手,偶爾被蟄也是難免的,因為1毫克的蜂毒(相當於兩只普通馬蜂的量)就能讓壹個高度敏感的人體有生命危險,所以如果妳想從事馬蜂養殖;妳需要逐漸增加對蜂毒的耐受力(醫學上叫抗體脫敏)來避免危險。具體方法是:第壹次拿壹只蜜蜂(蜂毒約為0.1 mg)蟄妳的胳膊肘或腿,然後每隔2-3天加倍,直到壹天能承受10次蜂蜇而無大礙,說明妳過關了,即使以後不小心被普通馬蜂蟄了三五下,也沒什麽大礙,只是有點痛。其次,馬蜂經常在陡峭的懸崖或幾十米高的樹上築巢。遷徙巢或取蛹時,壹定要樹立足夠的安全意識,量力而行,以免後悔。

(3)由於馬蜂喜歡捕食蜜蜂,特別是在食物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可能對100米-1500米範圍內的蜂群造成危害。因此,蜂場距離蜂場2000米以上為宜,以免發生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