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翹嘴紅鲌在運輸過程中影響存活率的因素有哪些?

翹嘴紅鲌在運輸過程中影響存活率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翹嘴紅鲌運輸成活率的因素很多,且相互關聯。翹嘴紅鲌在運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1)溶解氧: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影響翹嘴紅鲌運輸密度和成活率的主要因素。魚類在運輸過程中不斷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當水中的溶解氧下降到壹定程度時,魚苗開始死亡。正常情況下,翹嘴紅鲌的耗氧率與鯉魚相似。據測定,體長7厘米的翹嘴紅鲌的耗氧率為0.1.5毫克/克·小時,體長9.5厘米的翹嘴紅鲌的耗氧率為0.1.3毫克/克·小時..如果用尼龍袋裝運幼苗,就不會出現缺氧的問題,因為袋子裏充滿了大量的氧氣。在露天運輸中,要充分註意氧氣的補充。通常我們可以通過人工沖氧和運輸途中換水來提高水的含氧量。

(2)水溫:水溫對幼苗運輸密度和成活率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隨著水溫的升高,翹嘴紅鲌的耗氧率增加,其代謝強度也不斷增加。此外,氣溫高時,水體中腐敗物質分解速度加快,導致水質惡化,導致苗種死亡,降低翹嘴紅鲌運輸的安全系數。因此,在高溫季節運輸時,可以通過減少裝載量、加冰、夜間運輸等方式提高運輸的安全系數。水溫低有利於魚苗的運輸,但越低越好。水溫過低容易造成魚類凍傷。值得註意的是,如果在運輸過程中需要換水,容器內的水溫不能在3℃以上急劇變化,否則魚不能迅速適應而患感冒病,嚴重時可能導致魚苗死亡。

(3)水質:在運輸過程中,排泄物(如運輸前的不完全排泄物)和排泄物(二氧化碳和氨氮)不斷排出,極易使水質惡化,甚至導致魚類在運輸過程中死亡。因此,要求運輸用水水質新鮮,無汙染,溶解氧充足,有機物和浮遊生物少,中性或微堿性,無有毒物質。壹般的河湖、水庫、井水、自來水都可以作為運輸用水,現在井水、自來水都被廣泛使用。使用井水時,壹定要註意曝氣處理,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自來水脫氯後才能使用。脫氯的方法:壹是將自來水放入大容器中2 ~ 3天,或對水進行曝氣,或開啟微型曝氣機24小時後再使用,以使水中的氯自然逸出;其次,每100升水中加入0.63g硫代硫酸鈉(na 2 S2 o 3·5h2o),可使水中的氯含量降至0.1mg/kg的安全濃度。

如果經過24小時的運輸仍不能到達目的地,就需要換水重新充氣,以便及時清除運輸過程中的魚屎和二氧化碳、氨氮的堆積。當然,如果能在20小時左右到達目的地,為了防止水質惡化,在種苗運輸水中加入青黴菌和鹽可以抑制細菌活動,延長運輸時間。

(4)魚類體質:朱鹮的體質與運輸成活率有很大關系。瘦弱或患病的朱鹮缺氧耐受力差,經不起長途運輸。因此,在運輸前,必須加強飼養管理,使魚健康、無病、無傷,這樣魚才能抵抗不良環境,運輸成活率才會更高。魚苗運輸前,要進行2 ~ 3次拉網練習,壹方面清理翹嘴紅鲌的糞便,減少粘液分泌;另壹方面可以使其肌肉強健,提高抗缺氧和密集運輸的能力。長途運輸在裝運前必須在清水中“懸掛”壹夜。

(5)航運密度:航運密度與運輸過程中的水質和運輸成本有關。應根據魚類的種類、規格、體質、水溫、運輸時間、運輸方式等確定合理的運輸密度。

(6)運輸魚類的選擇:

①飛濺:通常正常魚苗顏色潔白,大小均勻,遊動活潑,體表光滑,無粘連,基本無異常魚苗。

②小規格魚苗:優質小規格魚苗的特點是:壹般體長2厘米左右,魚體粗短,健壯,體色亮白,個體大小基本壹致,在養殖池塘中有較強的集群性,在臉盆中有較強的追溯性,大小規格整齊,體表光滑完整,無附著物和寄生蟲附著。如果有單獨遊泳的個體,頭尾下垂或轉身,就應該被淘汰。

(3)大型魚種:根據翹嘴紅鲌的生長規律,6-7月份繁殖的魚苗,8月份應達到3-5 cm,外觀與成魚完全相似,9月份應達到8 cm,6、10月份達到10cm。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就不能算優質魚。另外,優質的魚還必須皮膚光滑,無贅生物,無傷病,身體強壯,跳躍性強。

④成魚:要求個體無明顯外傷,無明顯癥狀,體格健壯,肥度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