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鴉片戰爭是什麽時候?

鴉片戰爭是什麽時候?

第壹次鴉片戰爭(1840-1842年)

1840-1842鴉片戰爭是封建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轉折點。

20世紀70年代,英國開始向中國大量進口鴉片。19世紀,鴉片進口量逐年增加。英國資產階級為了抵消英中貿易順差的現象,大力發展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貿易,以打開中國市場。19世紀初,4000多箱鴉片輸入中國,到1839,已經飆升到4萬多箱。英國資產階級從這種可恥的交易中發了大財。由於鴉片進口劇增,大量白銀流出中國,鴉片吸食者精神和肉體都受到極大摧殘。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就會造成國家財力枯竭,軍隊瓦解。因此,清政府決定禁止鴉片進口。

1839年3月,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通知外商三日內將庫存的鴉片全部上交處理,並宣布:“鴉片壹日不盡,臣絕不止。”林則徐克服英國在華商業監督法和非法煙草商的阻撓和破壞,* * *查獲各國(主要是英國)商人香煙煙霧237萬余公斤,於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公開銷毀。

面對清政府的禁煙措施,英國資產階級,尤其是其中的鴉片利益集團,立即掀起了侵華戰爭。英國政府很快決定出兵中國。1840年6月,英軍侵華總司令指揮40余艘船只,4000余名士兵,陸續抵達中國南海。6月28日,英國船只封鎖珠江口,第壹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國侵華戰爭正式開始。7月初,英軍入侵浙江定海,8月初到達天津大沽口外,逼近兩座都城。道光害怕了,於是他迅速罷免了林則徐,任命齊山為欽差大臣。年底,齊山在廣州與英國侵略者談判。但英軍在184117處突然向川碧洋發起進攻,攻占了沙角和大郊炮臺。65438+10月中旬,祁山被迫同意英國全權代表提出的割讓香港、賠償600萬元煙價、開放廣州等條件。齊山私下答應了英國的條件,違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後來受到了嚴懲。但在26日,英軍未經中國政府同意占領了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郊炮臺失守後,立即對英宣戰。2月下旬,英軍攻占虎門炮臺,海軍提督、愛國將領關天培等數百守軍壯烈犧牲。5月,英軍逼近廣州城外,清軍全部退入城內。當年下半年,新任倪凈將軍義山向英軍求和,與英國締結了可恥的同盟——《廣州和約》,規定清朝要向英軍交出600萬元人民幣,用於贖回廣州。

英國政府不滿足於義律從中國攫取的利益,於是派蒲丁茶為全權公使,增加援軍,擴大侵華戰爭。1841八月下旬,蒲丁茶率領壹艘英國船從香港北上,二十六日攻占廈門。英國軍隊於九月入侵臺灣省。10攻占定海、鎮海、寧波。1842年5月,英軍繼續北侵。6月,攻占長江口吳淞堡,寶山、上海相繼失守。然後,英軍回江西,於8月5日到達江寧(南京)。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命令盛京將軍英傑趕赴南京。29日,他與蒲丁茶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壹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第壹次鴉片戰爭在此結束。

與清朝統治者相反,沿海地區的人民始終堅持反對侵略的鬥爭。1841年5月,廣州北郊三元裏103鄉人民圍剿英軍的戰鬥,是他們自發抗英的高峰。

第壹次鴉片戰爭的結果是,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割讓香港,賠款21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個通商口岸,約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壹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和主權。《南京條約》簽訂後,美、法相繼而來,乘機主張特權,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壹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開始。此後,中國遭受的苦難越來越多,中國人民面臨著更加復雜和曲折的鬥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50年代,隨著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的進壹步發展,要求更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他們對第壹次鴉片戰爭中從中國掠奪的權益越來越不滿,要求在《南京條約》的基礎上簽訂新的不平等條約。1854和1856年,英法美以幫助鎮壓太平天國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包括開放中國全境、鴉片貿易合法化等無理要求,均被清政府拒絕。隨後,英法策劃了新的侵華戰爭,以武力達到其邪惡的目的。這是英法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法國以1856年2月法國神父馬萊在廣西西林遇害為借口侵略中國。而英國則急不可耐地制造了壹個發動戰爭的借口——亞羅事件。亞羅是壹艘中國走私船。它曾經在香港獲得過註冊證書,該證書已經過期。1856 10,中國海軍登上廣州附近的亞羅抓匪,遭到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的抗議。盡管兩廣總督葉同意遣返在亞羅號上被捕的中國船員,但英方不予理睬。10年6月下旬,英軍突然發起進攻,占領了廣州以南沿江炮臺,並壹度沖入廣州。由於兵力不足,英軍於6月1857從省河撤退,等待增援。

1857年9月,英國全權代表爾金率領海軍和陸軍進駐香港。5438年6月+10月,法國全權代表格羅也帶兵抵達。65438+2月中旬,英法聯軍5000余人向廣州發起進攻,29日占領廣州。兩廣總督葉被俘。廣東巡撫、廣州將軍投敵,在英法的監視下,組織了中國近代史上第壹個地方偽政權。

1858年4月,英法艦隊到達大沽口外海域。5月20日,盟軍發起進攻,大沽堡在頑強抵抗後陷落。英法艦隊隨即溯白河(海河)而上,抵達天津。慌亂之中,清政府立即派大學生桂良到天津講和。在英國和法國的威脅下,桂良在六月下旬同英國和法國簽訂了可恥的賣國條約——中英和中法天津條約。《天津條約》規定,外交部長派駐北京;開牛莊(後改為營口)、鄧州(後改為煙臺)、臺南、淡水、潮州(後改為汕頭)、瓊州、漢口、九江、江寧(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中國海關雇傭外來人員;外國傳教士進入內地自由傳教;外國人到大陸旅遊是為了貿易;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口來往;中國給英國賠款400萬兩,給法國賠款200萬兩。在此之前,中國、俄國和中國之間的《天津條約》已經先行簽訂。

1859年初,英法兩國政府分別任命普魯斯特和布爾布朗為駐華大使。6月中旬,英法大臣率軍艦到大沽口,拒絕清政府指定從北塘登陸,狂妄地經大沽口回京交換合同。6月25日,英法軍艦向大沽炮臺發起進攻。經過整頓,大沽守軍奮起反擊,擊沈擊傷英法軍艦10余艘,擊斃侵略軍四五百人。英法聯軍倉皇撤離大沽口。

1860年4月,英法兩國的全權代表爾金和格羅再次率領大批軍隊來到中國。5月下旬,英軍占領大連灣。6月初,法軍占領煙臺,完成對渤海灣的封鎖。1年8月,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21年8月落入大沽炮臺,8月24日占領天津。清軍退守張家灣、通州(今通縣)。9月9日,盟軍挺進通州,在通州八裏橋以21大敗清軍。第二天,鹹豐帝逃到熱河。10年初,盟軍占領圓明園,肆意劫掠破壞後,放火焚燒。因此,世界上最宏偉的宮殿傑作之壹被英法侵略者摧毀了。13,北京留守當局向英法投降,交出安定門,盟軍不流血控制了北京。10年10月下旬,清政府代表易信和恭親王先後與英法兩國代表交換了《天津條約》的批準文件,締結了《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到此結束。《北京條約》規定,天津應開放為商埠;允許中國工人出國;將九龍割讓給英國;歸還天主教資產;對英法的賠償增加到800萬兩。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再次向外國侵略者屈服,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中國更深地陷入了半殖民地的道路。然而,廣大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鬥爭從未停止過。英法聯軍所到之處,為保衛祖國而戰,表現了中國人民與敵人浴血奮戰到底的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