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淺析如何拆解短視頻案例

淺析如何拆解短視頻案例

美好實驗室

研究生

?註意他

10人贊同文章。

如何拆解分析短視頻的案例?可以按照五維分解。

1,轉發

社會化意味著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熱點在短視頻上的權重,轉發>評論>喜歡,如果妳的視頻獲得更多的轉發,也意味著有更多的機會走紅。

2.內容

優秀的內容給我們提供了來自視頻的借鑒,也讓我們具備了快速模仿的能力。

3、BGM

Tik Tok Tik Tok,如果妳選擇了正確的音樂,妳將是下壹個10W+爆炸。

4.持續時間

Tik Tok判斷壹個視頻的有效播放,也就是視頻播放的完成>;=75%。

5.史料

歷史數據的維度是讓我們都知道壹個賬號的成長軌跡,知道如何破局,少走彎路。

分析案例:凱先生的企業

壹:轉發

我們從轉發的角度來分析,因為在Tik Tok,發這個視頻流行的重要性是轉發>;評論>喜歡,這就需要我們去思考,我們的短視頻內容有什麽價值?如何激發用戶主動分享這些知識。

比如我之前生活小貼士的賬號,用戶願意分享的原因就是生活幹貨。

比如乒乓球的基礎教學,烹飪,寓教於樂,搞笑,可以思考讓用戶學到東西的內容,值得分享。

所以穿號的定位本身就有分享的價值,比如教男生學穿,女生會轉發給男朋友,讓他自己搭配。

在這個層面上,我們更需要思考的是,如果是針對男生穿呢?我們選壹個高顏值的帥哥來做?還是選擇顏值稍微壹般的人穿?

我覺得這個地方講的是粉絲的精準性。如果妳是找帥哥的話,可以吸粉比較快,但是妳的粉裏會有很多控色,不壹定是穿粉。

如果妳選的是顏值壹般的人,吸引別人眼球的壹定是妳的視頻內容,妳篩選的粉絲壹定更精準。兩者各有利弊。

第二,遊戲內容自成壹體

時長:7秒

BGM:節奏型

內容:七個情節設置在7S時鐘中。每集時長1S,也符合視覺效果。

第壹步:拍攝穿鞋的特寫。

第二步:穿上褲子的顯示鏡頭。

第三步:把鏡片戴在挎包上(同樣省略)。

第四步:穿衣鏡頭(這個鏡頭壹般有2-3件衣服更換)控制在2S。

第五部分:戴帽子的鏡頭

第六步:同時展示全身和剪刀手。

如果是另外壹個尺寸,我建議妳也可以嘗試模仿這種方式,看看能不能有所突破。

第三,BGM的重要性

我自己在課程中也講過BGM的重要性,因為有些內容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但正是因為正確使用了BGM,才有了10W+的爆款作品。這就是Tik Tok的魅力,只要妳把其中壹個因素發揮到極致,就能產生優秀的爆款。

前期嘗試用網絡熱點的爆款音樂來復制。

後期初期以節奏音樂為主,反復使用印爆的音樂。

總結壹下:有節奏的,重復的,有爆發力的音樂。

第四,短視頻播放時長

視頻時長全部控制在7-8S,其中7S視頻占據前八的位置。可以說7S是他賬號的精準定位時長。

註意,既然他的7S時長有效,那我們的其他賬號是否可以遵循他的7S時長定律?

首先,我們都知道Tik Tok是壹個短視頻APP。壹開始是15S。粉絲數破1000後,可開啟1分鐘的權限。不過15S的短視頻其實可以發的更短。而Tik Tok系統推薦,要求(據稱)時長不得短於6S,所有爆款視頻和視頻時長保持在7S。

這是我們很多創作者沒想到的,就是抖音短視頻有壹個完成率機制,壹個視頻只有完成率在70%以上才能算播出。如果妳的短視頻太長,內容不吸引人,用戶可能看3秒就退出了。這時妳的視頻長度是15S。這不是壹部有效的戲劇。但是,如果妳的視頻只有7S,那麽妳很可能會得到有效的播放,在世界範圍內有炙手可熱的機會。

可以說這個賬號的長度精致的卡在了7秒,令人佩服。

動詞 (verb的縮寫)史料

翻看他的歷史內容,發現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他前期內容混亂,內容淩亂。依次播放了更多的圖片秀和圖片,只有幾百個視頻被喜歡。

2.第二階段是幹視頻分享——圍巾系法等。

他的內容開始轉型,分享了壹些幹貨,比如怎麽戴圍巾,包括怎麽系鞋帶。這樣的工作幫助他在短時間內迅速制造了多個爆款。

這類內容的性質使得用戶願意分享,但絲巾的內容畢竟有限。我們能看到的是,這個男裝尺碼在前期壹直在不斷嘗試尋找突破口。

第三階段,凱老師開始嘗試壹些有節奏的穿搭,註意長度和音樂。

其實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應該是連載在壹起的,因為我發現第三階段之後,他的視頻開始時間控制在15S以內,8S是他已經摸索到的極限。

第四階段,他的賬號在7秒內成功控制了短視頻內容。我能看到截圖的數據,7S時鐘出現的65438+萬贊和爆款占了90%以上。基本都是7S爆款,這也是我叫他7S哥的原因。

第壹步:拍攝穿鞋的特寫。

第二步:穿上褲子的顯示鏡頭。

第三步:把鏡片戴在挎包上(同樣省略)。

第四步:穿衣鏡頭(這個鏡頭壹般有2-3件衣服更換)控制在2S。

第五部分:戴帽子的鏡頭

第六步:同時展示全身和剪刀手。

發布於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