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徽菜介紹

徽菜介紹

安徽人的“吃論”有很多:春秋時期,老子說“治大國,可烹小鮮”,這就為治國定下了基調,類比,煲湯;後來管仲提出了“民以食為天”的至理名言。漢代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三國時期,曹操和他的兒子曹植寫了《四季禦膳制》、《尋賢宴》、《平樂宴》,對中國的“食療”理論和宴會設計產生了很大影響。魏晉名家塗的《養生論》也有深遠影響;明朝時,朱元璋首創了臘八粥,與之相關的還有朱洪武豆腐。清代桐城名人張穎著有《飯十二集》,全面闡述了飲食理論。微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壹。據考證,微菜起源於唐宋,興盛於明清、民國,菜譜數以千計。

晚年定居徽州祁門的晚唐詩人張說“桃花流水鱖魚肥”,令人垂涎三尺。詩中提到的桂魚是徽州山澗的石桂魚,又名桃花桂,桃花盛開時肉質鮮美,最為鮮嫩。南宋時期,安徽南部山區的特產馬蹄龜(甲魚)和牛尾果子貍(果子貍)制作的菜肴聞名於世。

當時,宋高宗向學士王藻問“味”,王藻引用了北宋宣城詩人梅的兩句詩:“沙裏壹只馬蹄龜,雪天壹只牛尾貍。惠州有很多竹筍和蔬菜。歙縣鄭文山出產的苗竹筍最有名。因為土質的原因,這種象牙筍非常嬌嫩,扔在地上都會碎。是制作徽菜的好原料。

據說在杭州做生意的歙縣人經常找老家的人問政筍的事。新安江下來的徽州人,剝了些竹筍,切成砂鍋,用炭火燉。到了杭州,打開砂鍋,香氣幾乎傳遍了整個杭州。偏愛杭州的南宋,對徽州的山野菜情有獨鐘。鄭文山的竹筍是貢品之壹。

惠州食材豐富,出產800多種食用蔬菜、水果、菌類、澱粉、竹筍、野菜、花卉、藥材,200多種飼養和野生動物。徽菜的原料也隨著時間而變化。壹些沿海地區的徽商不僅把山貨從家鄉帶走,回國時還帶回幹貝、海參等海鮮,海鮮出現在徽菜中。

鱖魚是淡水魚中的極品,鮮嫩,香甜。從石臺、貴池、安慶等地回屯溪的路上,徽商看到就會買。為了防止魚變質,他們會壹層壹層地撒鹽。回到家,鱖魚皮有點臭,不忍心扔掉燒掉。沒想到味道極好,臭鱖魚聞名天下。

以前壹般認為微菜的特點是油重、色重、火力重。現在總結為四點:以鹹鮮為主,講究原汁原味;註意消防工作;文化底蘊深厚;註意食補和養生。徽菜的烹飪方法有燒、燉、燜、蒸等。其中,燉煮不破壞原料的營養,使人更容易吸收。

回族文化中有新安醫學,很多徽菜廚師都是新安醫學的傳承人。那些強身健體的食療藥膳也很早就被納入了徽菜。《徽州文化百科全書》“徽菜”卷記載的87道徽菜中,有72道是績溪人創制的。菜品方面,徽菜包括宴席菜、和諧菜(套餐)、五規、八菜十碗、大眾菜、家常菜。在民間的宴席上,壹個鍋,六個大盤子,九碗六,十碗八等等都是相當講究的。東望舊園,食中有鄉愁。績溪出來的胡適,雖是漸行漸遠,但壹直喜歡吃家鄉菜,除了蝴蝶面,那是壹鍋。

胡適的妻子擅長這道菜,所以無論在北京還是在國外,胡適總是向朋友們推薦,鍋香遍海內外,被稱為“胡適壹品鍋”。

在歷史的大潮中,沒有壹成不變的東西,徽菜也是如此。雖然今天的徽菜早已不是明清江南士紳富家青睞的樂道餐飲巨頭,但20世紀以後,以其豐富的品種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以江淮風味菜肴為代表的徽菜,觸動了無數人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