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什麽特產?
北京鴨梨、北京白梨、白條雞、烤鴨、炸雞、果脯、北京蜂王精、北京秋驪膏、茯苓夾心餅、北京酥糖、六必居鹹菜、北京織毯、北京雕漆、景泰藍、北京玉器、彩繪壺、北京酒、北京白鳳龍牛黃丸、虎骨酒、北京刺繡、桃布。壹些知名的特產,壹直是北京人津津樂道的。包括10名菜:1。爆肚雞的炸肚;3.天星居炒肝;4.金鑫/inby的豆汁;5.白魁6號白水羊頭.老泉糖葫蘆/蒸餃;8.全聚德的烤鴨;9.東來順涮羊肉;65,438+00.田北京最有名的烤鴨是全聚德烤鴨店,它始建於130年前。如果烤鴨店的鼻祖楊經營鴨子,還需要30年。全聚德烤鴨是用掛爐制作的。首先,用獨家調料給生鴨子塗上壹層。然後就是掌握好火候。缺火則健康,多火則黑暗。烤鴨色澤紫紅,光亮有光澤,皮脆肉嫩。烤鴨由廚師切成薄片,每壹片都要薄而肥;然後放在桌子上,旁邊是面包、大蔥、面醬等簡單可口的食材。2.在封建王朝,只有禦廚掌握了它的配方和釀造技術,它的酒“選取八月桂花飄香季節要開的花,制成酒,封藏三年,才成佳釀,味道甘甜醇厚,有開胃提神的功效”。釀造出來的酒叫“桂花陳年酒”,專供皇帝和皇宮裏的達官貴人享用,普通官員和百姓也不多見。3.茯苓餅,北京特產,原為清末宮廷食品。現代茯苓餅采用新舊工藝相結合,用料考究,做工精細。精選多種堅果,輔以桂花、蜂蜜、海藻、茯苓粉,香甜可口,入口即化,清爽適口。這確實是壹種受歡迎的北京風味小吃。相傳有壹次慈禧太後生病不思飲食,難斷禦廚。廚師們絞盡腦汁,挑選了幾種健脾開胃的中藥,發現產於雲貴壹帶的茯苓味甘、性平,有健脾安神、利水滲濕的功效。故以松子、桃仁、桂花、蜂蜜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茯苓粉,再以細澱粉烤制餅皮,精工細作而成。慈禧吃完後非常滿意。4.內畫壺,北京特產,也叫鼻煙壺。內畫壺是壹種給料器(以前中國對玻璃的稱呼),也有水晶質感。因其數量多,影響大,是清末發展起來的民族手工業。如滕的布貼畫,享有極高的藝術價格。以前西方人不相信是直接畫出來的,直到技術公開,可以參觀生產現場。起初內畫壺只是壹個裝飾性的鼻煙壺,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壹種工藝品。內畫壺壹般用半透明的進料器,比如玻璃,高級的也有水晶、瑪瑙、玉石等材質。內畫壺作為壹種精美的裝飾品,享譽國內外。5.北京的特產,大磨盤柿,京郊盛產柿子,品種很多,但最有名的還是大磨盤柿,屬於北京特產。這種柿子個頭大,壹般250克左右,大的500克。大磨盤柿子好吃又有營養。還具有降血壓、止血、潤腸的功效。6.北京面人北京面人又稱面塑,是壹種制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民間工藝品。和面藝人根據需要,先以面粉和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加上色素、石蠟、蜂蜜等配料,經過防裂防黴處理,制成各種顏色的軟面團。面團經過幾次揉搓、搓揉、提拉,熟練地點擊,用小竹刀切開。戴上發飾,穿上衣服,瞬間就釋放出各種藝術形象,有婀娜飄逸的美人,有天真無邪的孩子,有各種童話、戲劇中的角色、歷史人物。北京作為千年帝都,匯聚了世界各地的能工巧匠。具有東方特色和濃郁“京味”的手工藝品和文物,使北京的手工藝品更加集中,體現了中國民族工藝的精髓。景泰藍、牙雕、玉雕、漆雕被稱為北京“四大名手工藝品”。北京的面人、泥人、絲人、臉譜、風箏、剪紙也是壹絕;北京的樂器制作水平也非常高。許多客人選擇購買中國民間樂器,或學習演奏或裝飾它們。中國傳統家具近年來也很受歡迎;各種果脯和北京小吃,還有中藥滋補品也很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