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用來炸制食用的臭豆腐發黴時間短些。
等等,中間還有壹些細節,且各地的做法都有區別。
總之在家中自己做臭豆腐過於麻煩,壹次黴幾塊豆腐還不夠折騰的,最好還是認準些牌子買瓶裝貨吧,臟不到哪兒去,反正都是發黴的東西。"
附臭豆腐的吃法:
毛豆煎臭豆腐
做法:
臭豆腐洗凈,切成小塊,漓幹水分。毛豆剝殼去衣。油鍋燒熱,將臭豆腐下鍋炸至金黃撈起。鍋內留少量油,燒至八成熱,下毛豆翻炒至熟,再將臭豆腐倒入加少許水,加鹽、味精,待湯汁收幹後裝盤即可。
風味特色
味道鮮美
清蒸臭豆腐
材料:臭豆腐四塊,酸菜二片,大豆芽四兩,冬菇六只,紅辣椒壹只,芫茜適量。
調味:麻油,黑醋,鹽,醬油,糖各適量。
做法:酸菜,冬菇,紅辣椒切絲。芫茜切碎。豆腐放碟或碗內加入調味及酸菜絲等,中火蒸約十分鐘,灑上芫茜碎即成。
麻辣臭豆腐
材料
絞肉、臭豆腐(A料)香菇、蝦米(泡軟切末)、大蒜、辣椒、蔥(切末)、(調味料)辣椒醬、酒、糖、水、醬油均適量
作法
平底鍋倒少許油,開中火,將A料及絞肉入鍋炒香後,放入臭豆腐及調味料、水(蓋過臭豆腐即可)蓋上鍋蓋煮滾至臭豆腐熟透,入味即可。
肉醬蒸臭豆腐
材料:1.廣香肉醬1罐2.臭豆腐6塊3.毛豆仁2大匙4.紅辣椒1條
調味料:1.醬油膏1大匙
作法:1.將臭豆腐洗凈切成4塊。2.毛豆仁洗凈,紅辣椒切片。3.廣達香肉醬與調味料加上毛豆仁與紅辣椒攪拌均勻。4.臭豆腐排盤後,將作法3淋在上面,用猛火蒸約15分鐘即可。
備註:素食者可將廣達香肉醬1罐改用廣香吉丁醬2罐。
硬豆腐壹塊,切成2CM見方的小塊,放在開水鍋內燙30秒。撈出涼幹,盡量控幹水分。放在幹凈的飯盒內(不要密封),室溫,直到豆腐有絨毛。控幹水,然後放鹽,花椒面,姜粉,辣椒粉,香油。註意鹽要多放。放在冰箱裏半密封狀態,2周左右。可以經常拿出來嘗嘗,根據個人口味放調料。如果想吃就試壹試。
南京、紹興、湖北、安徽、天津、雲南等地都有臭豆腐,口味和做法也隨著當地的飲食習慣而不同。除了油炸之外,還有黃山的蒸臭豆腐、雲南的鴨油臭豆腐、烤臭豆腐幹等等。
南京的臭豆腐可分為兩種,壹種是灰白的嫩豆腐,壹種是瓦灰的豆腐幹。嫩臭豆腐下到油鍋裏炸至金黃色,就可以起鍋,吃的時候澆上壹些辣椒醬、芝麻醬、蒜汁、香菜、小蔥、姜末,吃起來外脆內酥軟,味道香濃;灰色的臭豆腐幹子,在油裏炸的時間需稍久壹些,才能炸得透,隨著誘人的臭味彌漫開來,豆腐幹的表面就會起小泡泡,待色轉變成灰黑色,就可以吃了。這樣的臭豆腐幹子壹般切成小塊,串在竹簽上,炸熟後直接刷上攤主備下的調味醬,趁熱食之,香脆可口,頗有嚼頭。
南京高淳的臭豆腐在做法上也有些與眾不同。先用上好的黃豆制成水豆腐,然後把白嫩的水豆腐壓制成白白的豆腐幹子;再把豆腐幹加入到壹種鹵液中。此處的鹵液是最有講究的,需要用隔年留下的爛鹹菜汁做成,純綠色、純天然,沒有添加任何色素,散發出來的是很自然的臭味。把盛放的壇子封好口,再埋到地底下,數天之後取出,白豆腐已成青墨色的臭豆腐幹了。掰開豆腐幹,可以看到從裏面到外面,都是青墨色,聞聞奇臭,炸熟後入口卻又是奇香無比。這種地道的臭豆腐,近年來已經快在市場上絕跡,出售的多是些仿制的贗品。
=================================
臭豆腐的幾種吃法:
1.用油炸;
2.用其爆炒;
3.用其燒湯;
以上是普通的做法,有心的人可以試試:
1.用其煮面條:把青菜和臭豆腐壹起下鍋,
依個人的喜好放上其他的配料,
再放適當的水(太多——味不好,且喝不完;太少濃湯)
壹直煮到臭豆腐浮起,再下面條,
面條好了就可以開動了!
以下選載:
——可惜都沒吃過!
新浪網友:深圳文哥
王致和臭豆腐、剛出鍋的玉米貼餅子、蝦皮白菜湯,好飯!那玉米餅子底層貼得焦黃,而面上卻保持松軟,趁熱抹上壹層藍瓦瓦的臭豆腐,如同往法式面包上塗抹牛油,如果再來點辣椒醬就更妙了。另壹只手再抓只大蔥吧,左壹口右壹口,低頭喝壹口湯,臭、香、辣、辛、鮮,諸味齊至,壹出香臭交集的舌尖喜劇開演了。
與“王致和”不同,南方的臭豆腐以毛豆腐和臭豆腐幹為主,而北方“王致和”形態上則是臭豆腐乳。汪先生家鄉的臭幹子,是天下最臭的,最好是油炸。用小火炸得酥酥的,兩面金黃,加上香油醬油。不過江浙人不善於吃辣,不知道用辣椒醬,臭味單壹太突出了點。
最有名的當然是長沙火宮殿的臭豆腐了,偉人下過結論的:“臭豆腐還是火宮殿的好吃。”不過這是壹家之言,個人愛好,不用迷信。火宮殿臭豆腐與眾不同之處在於豆腐胚在下油鍋前用鹵水泡過,所以滋味厚實壹些,而且正宗的是用清茶油來烹制,確乎外焦裏嫩,新鮮的剁辣椒增色不少。不過,真正懂得吃臭豆腐的老長沙對火宮殿是不屑壹顧的,他們往往說黃興路解放路某某老頭的臭豆腐如何如何。我沒機會嘗試,據說是把豆腐胚炸成泡狀時在中間鉆個洞,灌之以大蒜汁和醬醋,再刷上剁辣椒。更高級的是從中間破開,夾入辣椒蘿蔔條,又酥又脆,真是想想都流口水。
臭豆腐拌馬蘭頭,是江南有名的小菜。馬蘭頭是野菜,比薺菜更高壹格,上海人喜歡用臭幹子來拌,取其口感之韌;而安徽人則喜歡用毛豆腐來拌,取其口感的糯。二者各有千秋,我更喜歡毛豆腐,臭味濃,而且切得碎碎的與馬蘭頭結合得好。
臭豆腐煎餅果子,就是在攤煎餅的時候,把甜面醬改成了王致和臭豆腐,壹吃難忘,妙人才想得出。後來在荷澤吃過臭豆腐包煎餅,煎餅與北京是相同的,只是佐料更多,有雞蛋、蔥花、蝦醬等,先炸三塊臭豆腐,再攤壹張煎餅把臭豆腐壹卷,刷上油和蝦醬煎成金黃,好吃好吃,天才天才。
臭豆腐煎卷,是上海的壹道小吃。臭豆腐剁成泥,與筍丁、豬肉泥、蝦仁末壹起炒熟,用春卷皮包起來在平底鍋裏油煎,沾鎮江香醋吃,很精致。適合臭豆腐初學者入門練習。
最火爆的臭豆腐是貴州的臭豆腐麻辣火鍋,滾滾的紅湯中,臭豆腐上下翻飛,佐之以魚腥草、鹽酸菜、油炸門板酥肉、鮮牛肝菌,臭豆腐也是先油炸過的,在紅湯裏返酥,浸滿了麻辣香氣,與牛肝菌夾在壹起吃是壹酥壹嫩,與門板酥肉夾在壹起則是亦葷亦素,都屬天作之合。
蕪湖的清蒸臭豆腐則是最有情調的,這種臭豆腐比壹般的要大幾倍,裏面鑲了豬肉、蝦泥、冬筍丁的三鮮餡,蒸熟後用刀從中間攔幾下,象整整齊齊的壹堆瓷磚,上面細細的綠色黴斑如壹幅淡淡的山水,透著壹股清靈。其湯甚美,臭香臭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