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長發育特點:春季種植,前期主要生長於地上,8月以後塊根生長多於地上。霜凍後地上部分枯萎,自然越冬,當年不開花。田間越冬植株,100%在第二年春天開花。
2.環境要求:生長需要較高的溫度,但耐寒。生長前期土壤含水量約為12%(土壤呈黃色)。8-9月塊根膨大高峰期,保持土壤適度濕潤有助於高產。整個生長期需要充足的陽光;喜歡中性或微堿性,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喜歡肥料,有機肥最好。
二、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最好選擇平坦、肥沃、無遮蔭、向陽、排水好、灌溉好的沙壤土,避免連作,也避免以前用作花生、豆類、芝麻。秋收作物收獲後,施足基肥,耕深25-30cm,仔細耙平。在多雨低窪地區做高壟,壟距33-78cm,高25cm,表面耙細;在幹旱地區,制作寬度為130cm的平邊。
2.繁殖方法:主要用塊根繁殖,也可用芽繁殖。①塊根繁殖:日平均氣溫達到65,438+03℃時,適宜種植期為65,438+0-265,438+0%,北京為4月上半月,重慶為3月,河南為4月上半月,晚熟地黃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選擇新鮮、無病害、厚度為0.8-1.2cm的塊根,切成5-6cm的段作為籽料,最好用刨子刨。土壤肥沃時,每1公頃種植50000-105000株;土壤薄時,每1公頃種植10.5-15萬株。種植時,在田埂或畦邊開溝,間距33cm,每隔15-20cm放壹段種料,覆土3-4cm,壓實表土並澆水。種植後用塑料薄膜覆蓋效果更好。(2)催芽繁殖:當苗高達到7-12cm時,將嫩苗從母株(種莖)上扯下,立即種植。這種方法節省塊根和勞動力。
3.田間管理:保持田間無草即可,有芽隨時拔除。出苗1個月後,每667平方米施豆餅100公斤或硫酸銨150-225公斤,施於植株旁。如果澆稀糞,要及時澆水。出苗前保持土壤略濕潤,出苗後少澆水,保持“黃壤水分”(土壤呈黃色)為宜。采取“三澆、三不澆”的方法,即施肥後澆水,夏季雷雨後涼井水,中午植物枯萎時澆水;不幹燥,地面溫度和氣溫都很高的中午不澆水,陰天下雨。如有積水,應及時清除。
4.病蟲害防治:①黃斑枯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高峰期為7-8月的雨季。這種細菌在患病植物上越冬,並在第二年成為傳染源。防治方法:選擇無病區留種;在收割和挖掘前,收集地面以上的病株,並徹底處理;發病初期,用1000倍液或用雙波爾多液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②地黃枯萎病:土壤和種子植物是最初的傳染源。防治方法:選擇高旱地種植:與禾本科作物輪作,避免與玄參、菊花輪作;選擇無病材料留種;增加磷鉀肥的施用量;註意排水。③大豆胞囊線蟲:對根系有害,防治方法:避免連作,以大豆為前茬:溫水浸種,土壤消毒等。④棉葉蟎:成蟲和若蟲吸葉汁,6月中旬和9月出現兩個高峰-10。防治方法:收割挖前清園,處理病殘;遠離棉田:發生期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或20%雙甲脒EC 1000倍液噴灑。
3.采收加工:當年9月-65438+10月地黃停止生長時即可采收。挖出塊根,去土,得鮮地黃。加工時,將鮮地黃放在火炕上慢慢烘烤,直至內部逐漸變幹,顏色變黑,全身發軟,表皮變硬,即可取出。堆1-2天,讓它回潮,然後烤成生地。將生地加入50%黃酒,密封於壇子或其他容器中,放入水浴鍋中,加熱燉至酒完全吸收,取出曬幹至上皮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