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亞麻子山藥子
別名亞麻子、亞麻籽、扁虱麻和大麻。
英文名亞麻子
種子來自亞麻植物。
植物形態為壹年生草本,高度30 ~ 100 cm。莖直立,上部分枝,基部稍木質,表面有縱條紋。單葉互生,無柄或近無柄;葉片線形或線形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脈通常3。花單生於枝頂和上部葉腋;萼片5,宿存;花瓣5,藍色或白色,倒卵形或寬倒卵形,先端近圓形,稍凹,基部逐漸縮小,邊緣稍波狀和具缺刻;雄蕊5枚與花瓣互生,花藥線形,縱向開裂,花絲細長,線形扁平,基部逐漸膨大,稍呈三角形,退化雄蕊5枚,僅留齒狀痕跡,與雄蕊互生;子房5室,每室2胚珠,5花柱,分離柱頭。蒴果球形,稍扁,淺褐色,成熟時頂部有5個裂爿。種子平,卵球形或橢圓形卵球形,黃棕色或暗褐色,發亮。花期為6-7月,結果期為7-9月。
產地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地。
收獲和加工當秋季果實成熟時,收獲植物,幹燥,播種,除去雜質,然後幹燥。
藥材扁橢圓形,長4 ~ 7毫米,寬2 ~ 3毫米。表面呈紅褐色或灰褐色,光滑有光澤,壹端鈍圓,另壹端尖銳略斜,放大鏡下可見微小凹坑。種臍位於頂端凹陷處,種脊位於壹側邊緣。種皮薄而脆,胚乳薄而褐,子葉2枚,黃白相間,富含油脂。用水浸泡後,種皮表皮中的粘液膨脹成透明的粘液膜,包圍整個種子。沒有氣,嚼起來像豆子。飽滿、明亮、紅褐色為佳。
性味甘甜,性平。歸肺經、肝經、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潤燥祛風。屬於瀉藥的範疇。
臨床用於疔瘡、癤腫、皮膚幹癢、陰虛血虛、腸燥便秘、毛發枯萎脫落;此外,還可用於血虛、頭痛、頭暈、麻風、肺燥、咳嗽。煎服,劑量為9 ~ 15g;或外用適量。
藥理研究具有輕度誘導腹瀉、防癌、潤滑、緩解刺激和調節血脂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局部炎癥和預防高脂血癥或動脈粥樣硬化。註意,由於氰苷,服用時要註意副作用。
化學成分主要含有亞麻油和30% ~ 40%的脂肪油。油中主要成分為亞油酸、α-亞麻酸、油酸、肉豆蔻酸和棕櫚酸,還含有_牛兒基_牛兒基。
胃弱、便溏、孕婦禁用。
相關方劑①治療老年皮膚幹燥脫屑:亞麻籽90g,當歸90g,紫草30g。制作蜜丸。每次9克,用開水沖服,每日2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②治療過敏性皮炎和皮膚瘙癢:亞麻籽60g,白鮮皮60g,地骨皮60g。做蜜丸。每次9克,用開水沖服,每日2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③治療濕疹:亞麻籽15g,白鮮皮12g,地膚子15g,苦參15g。用水煎服,熏洗患處。(山東中草藥手冊)
(4)治療老年性或病後便秘:亞麻籽、當歸、桑葚均分。制成蜜丸,每次9克,每天3次。(寧夏中草藥手冊)
⑤產後便秘的治療:亞麻籽和紫蘇平分。壹起研究,用開水沖服,每次9克,每日2次。(寧夏中草藥手冊)
⑥治療脂溢性脫發:鮮柳枝30g,亞麻籽30g。煎服。(江西中草藥)
⑦燙傷的治療:將亞麻籽油(高溫消毒)塗於患處。(《食物中醫與方便藥方》)
植物形態亞麻籽是壹種紅棕色的小水果,具有強烈的堅果味道,即使在烘焙食品中也是如此。事實上,在許多歐洲國家,面包師經常在幾乎所有的食物中使用這種谷物,如餅幹、蛋糕、面包等。請記住,這種谷物必須研磨,以獲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