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把現有的空置房間,地下室等變成蘑菇屋。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建立壹個新的蘑菇屋。菇房應坐北朝南,設在地勢高、 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菇房大小以房內栽培面積20平方米為宜,屋頂和墻壁應厚實,門窗布置應合理,有利於保溫,保濕,通風和透光。內墻和地板最好塗上石灰並用水泥塗抹以便消毒。此外,還可以建造壹個簡單的蘑菇屋,即距離地面1.5-2.0米的半地下蘑菇屋。為了充分利用蘑菇室空間,可以在蘑菇屋內放置床架進行栽培。床架從北向南排列。要在墻壁和床架之間留出60厘米寬的走道,持續四周。上床和下床相距50厘米,下層距離地面20厘米。不要將上層超過窗戶,以免影響光線。床寬不超過1米,易於管理,床上鋪有木板,竹竿或草簾。
二、蘑菇室消毒
蘑菇屋應在使用前進行消毒,特別是老蘑菇屋,應徹底消毒,減少細菌汙染和害蟲的發生。
三、培養材料的制備
木屑,棉籽殼,廢棉,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稭稈,花生殼,豆稈粉等原料都可用於培育平菇。如果想要獲得高產量,高質量的栽培效果,應添加適量的麩皮,米糠,石膏和過磷酸鈣。
四、播種
平菇的播種方法很多,有混播,穴播,層播和覆蓋式播種等。
以下主要介紹層播:在床上鋪壹層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鋪壹層營養素,厚約5厘米,然後鋪上壹層菌種,再鋪壹層營養料,然後在再上面鋪上壹層菌種,最後壓平壓實。床面要求是平的並且具有龜背形。
通常,每平方米表面的材料約為20千克左右,厚度為10-15厘米。在播種前,應先從瓶子或塑料袋中取出菌種,放入幹凈的盆中,用洗凈的手將菌種掰成棗子大小的菌塊,然後播撒到材料中。播種後,表面覆蓋塑料薄膜,有助於滋潤和防止細菌汙染。播種時間,壹般從8月底到4月的第二年結束,期間均可播種。但是春播要早,秋播要晚,溫度低於15°C是適宜栽培平菇的時期。適用於平菇的生長和發育,不適合細菌的生長。壹般播種量為材料重量的10%-15%。上部播種率占菌種類的60%,並且用菌種封閉表面材料,要以防止細菌汙染。
五、管理
(1)發菌期管理:菌絲生長發育階段的管理主要是調節溫度,滋潤和防止細菌汙染。為防止細菌汙染,播種後10天內室溫應控制在15°C以下。播種後兩天,菌株開始發芽並逐漸生長到周圍區域。此時,每天檢查培養材料的溫度變化次數,並將材料的溫度控制在30℃以下。如果材料溫度太高,應打開薄膜,降低溫度。溫度下降後,覆蓋薄膜。在材料溫度穩定後,不必掀蓋薄膜。 10天後,菌絲長滿料面,並向料層內生長。此時,室溫可升至20-25°C。如果發現雜菌汙染,可以將石灰粉撒在雜菌的生長處或用0.3%的多菌靈進行摩擦。在此期間,空氣的相對濕度保持在65%左右。在正常條件下,播種後,菌絲將在整個培養基上生長20-30天。
(2)萌芽期管理:菌絲長滿培養物後,每天在最低溫度下打開蘑菇門窗,塑料薄膜1小時,然後覆蓋,可以增加溫差。材料表面,促進菌子實體的形成。同時根據濕度噴水,使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調節到80%以上。當達到生理上成熟的菌絲體並且遇到適當的溫度,濕度,空氣和光時,就扭結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狀的菌蕾堆。此時,噴灑到空間以保持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在85%左右。不要在表面噴水,以免影響芽的發育並導致幼苗死亡。同時,應支起塑料薄膜,使其既通風又保濕,室內溫度可保持在15-18°C。 菌蕾堆形成後生長迅速,2-3天菌柄延伸,形成頂部呈灰黑色或棕色扁圓形的原始菌,把覆蓋的薄膜掀掉,可向料面 噴少量水,保持室內空氣相對濕度在90%左右。壹般每天噴2—3次,溫度保持在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