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隨筆

隨筆

最近因為壹些原因,偶然看到東坡的詩《點睛唇,臥胡床》:“臥胡床,樓外萬峰,與誰同坐?月明風涼。不搭順風車,要壹起唱。要知道,自從加了壹個,風和月就平分了。”我很愛這句話。“妳和誰坐在壹起?明月當空,清風送爽。後來才知道,蘇州園林拙政園裏有壹個亭子叫“陪誰坐”,它的亭子名字就來源於這句話。

在月夜,獨自坐在涼亭上,清風,明月,我,在寒冷中增添別致與舒適。

是的,我壹直愛蘇軾的瀟灑。

前幾天上古代文學課的時候,無意中得知我壹直喜愛的那句“萬人如海”也是蘇軾寫的,更是令人愉悅。記得高中的時候,在安妮的《不眠空間》裏讀到過“萬人隱如海,現在心安理得”。當時只覺得新穎獨特,是壹句很美的句子。萬人如海,感覺很無助,但是全身都藏著就放心了。現在才知道,我借用了東坡的壹句話“三首詩之壹,聽說因病不能去商州”。原詩是:“壹聽說我病了,就有空來公幹,什麽時候多旅行?”不要遠知道官階好,想家了就覺得老了。寫書和業余時間是個好主意,但是去了老家也沒用。唯有王城最幽,萬人隱如海。“是關於被隱藏在城市裏。正因為城市裏人多勢眾,人才雲集,才更難被人註意到。隱居也很簡單很舒服。

突然我想到了安妮。在她後來的散文中,除了經常提到佛教的預言,中國的古典詩詞散文都有涉及,以至於裏面的語言略顯古典,用詞也大多講究。她在隨筆中也提到,她經常閱讀佛經和壹些經典隨筆,比如《東京夢中華》、《浮生六記》。她曾經寫了壹篇文章,講述了她讀完《浮生六記》後的感受。其實當時看到這篇文章我也有點驚訝,因為安妮的文字壹直都是關於她自己,關於愛情,關於生活,關於存在等壹系列不太具體的東西,很少看到她寫壹些類似書評的正式文章。當然,那不是書評。只是個人觀點,不壹定權威,正合我意。

從初中開始,我就癡迷於優美華麗的句子,哪怕它們沒有表達任何實用的道理,只是寫風景,我也喜歡。後人長大了,開始在華麗的句子中尋找人生的意義和哲理,不再單純追求形式美,明白了簡單中也有美。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不再喜歡華麗的詞藻。每當看到漂亮的句子,我還是會嘴皮子提醒,拿出紙筆寫下來。如果有壹句話既文藝又優美,寫在心裏,那就直接背下來,記在心裏。

現在學的是中文專業,我覺得每天讀壹兩篇文言文,讀幾首詩,沒什麽大不了的。但是對於我這種在高中沒有太多空閑時間,即使有時間也是大部分時間看電視劇和暢銷書的人來說,我很羨慕那些有時間看古籍的人。記得那時候很早就開始讀語文了。背完必修的文言文後,我總會抽時間去讀課本上我喜歡的詩詞和散文,比如歸有光的《吉翔玄之》,張岱的《陶安夢》,陶淵明的《歸詞》。我更喜歡寫感傷的詩,或思念人,或自由表達自己。現在接觸的詩人作家越來越多,我發現我中學時最喜歡的,老子,陶淵明,王維,蘇軾,好像都是道士,天生安逸。也許是因為現實生活中體會不到這種自由,所以特別向往他們在詩中營造的舒適世界。

我可能寫不出什麽好詩,我也可能以後不學古代文學,但毫無疑問,那些東西在我以後的生活中不會缺席。哪怕我只是壹個欣賞者,壹個欣賞者,我也要把那些喜歡的古詩詞集壹篇壹篇讀下去。我始終認為,各種文學作品可能有文言與白話文、漢語與外語的區別,有古代、現代、當代寫作背景的區別,有中外的區別,但人性是* * *,這也是文學有價值的部分。好的文學總是能揭示普遍的人性,那些永恒的、古今中外都能聽到的東西,正是文學所追求和表達的。

我壹直被局限在壹個怪圈裏,總覺得自己喜歡的應該成為自己壹生的事業。後來我漸漸發現,可以稱之為“事業”的東西,被分割得越來越細,職業意識也越來越強。壹個人喜歡的東西太多了,可以稱之為愛的東西也不只有壹個。也許,妳以為妳愛的只有壹個,但最後,妳發現那個唯壹可以分成好幾個,然後妳不得不做出另壹個選擇。做壹個選擇總是很難的,因為無論妳選擇哪壹個,妳都壹定會錯過另壹個選項帶來的所有可能,更別說讓妳在每個人都熱愛又不會放棄的事物之間選擇了。

但最後還是會被現實逼著做選擇,所以我要挑出壹個我最愛的,或者說挑出最適合我的,把它作為我的事業。但這並不意味著放棄其他的愛。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我們都可以朝著自己選擇的方向前進,但沒有人可以永遠停下來。我們生命中短暫停留的地方就是我們放棄的地方。

就像我可能沒有上天賜予的幸運,也可能無法把寫作當成事業,但寫作從來沒有缺席過我的生活。我過去從未缺席,將來也不會缺席。這些不能作為事業,但又不缺席的部分,是我們人生的另壹種完成。

我們都有自己的成就。

今晚妳和誰坐在壹起?清風明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