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末伏養生吃什麽

末伏養生吃什麽

 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後壹伏了,那麽到了末伏養生該吃什麽呢,下面我為大家介紹7款末伏養生的食物,歡迎大家閱讀。

 1、烙餅攤雞蛋

 進入末伏,難熬的伏天進入尾聲,天氣開始轉涼,簡單方便的烙餅成了受歡迎的食物。在餃子、面條、烙餅這三種面食當中,以烙餅的烹調方式最好。因為烙餅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過水,各種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最小。餅和雞蛋固然不錯,但缺乏膳食纖維,鉀元素和維生素C也不足,要再加涼拌蔬菜來搭配,營養才平衡。所以,吃烙餅時,可以切幾片醬牛肉,加些豆腐絲。還可以加點菜進去,放點應季野菜也不錯。

 2、黃瓜健脾開胃

 暑熱天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暑濕,暑濕侵入人體後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適當攝入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水、排毒通便。黃瓜就是涼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大量出汗後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3、鴨肉滋陰養胃

 秋初末伏,吃肉不僅讓人覺得有些油膩,還容易上火氣躁。因此,在肉類的選擇上應首選性質偏涼,或性平的肉。俗話說“防苦夏吃吃鴨”。這是因為鴨肉性涼,具有健脾益氣,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幹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鴨肉還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

 4、綠豆粥消暑解渴

 綠豆粥是老百姓最喜歡的消暑粥。綠豆可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不過應註意,綠豆屬於涼性藥食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過量飲用,會出現腹痛腹瀉,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致虛火旺盛而出現口角糜爛、牙齦腫痛等癥狀。

 5、西紅柿增強免疫力

 西紅柿富含抗氧化劑番茄紅素,每天攝入15毫克番茄紅素可將曬傷的危險系數下降40%。番茄紅素還可增強免疫力,改善皮膚老化及老年斑;還能抑制包括乳腺癌、肺癌、胃癌及內皮組織癌細胞的生長,血清中含較高量番茄紅素的婦女,罹患子宮頸癌的幾率較低。

 6、鯉魚祛濕消腫

 眼下的鯉魚體內積蓄了很多脂肪和營養成分,身體肥碩而結實,因此肉的味道最鮮美,吃起來有種香甜的感覺。溫熱潮濕的季節,適當喝些鯉魚湯,有助於祛濕開胃、利水消腫。而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包括兒童、孕婦、老人在內的各類人群都適合吃。

 7、木耳潤肺提神

 白木耳又稱銀耳,是“菌中之冠”,有滋陰補腎、潤肺生津、強心健腦、提神補氣等功效。多吃點黑木耳,壹方面有利於排毒通便,另壹方面有涼血、增加食欲之效。含鐵量豐富,是豬肝的5倍,能養血駐顏烏發,防治缺鐵性貧血;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

 拓展內容

 末伏養生吃什麽 篇是什麽意思

 末伏是什麽意思

 末伏是立秋後的第壹個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後壹伏,俗稱秋老虎。末伏早晚較涼快,白天陽光依然劇烈。

 釋義

 1、立秋後的第壹個庚日,是最後的壹伏。

 2、通常也指從立秋後第壹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壹天(***十天)的壹段時間。

 也作終伏、三伏。

 到末伏的第10天為止。

 三伏灸

 三伏灸,祖國醫學的瑰寶,此時,人體腠理疏松,氣血暢通,藥性易於深達臟腑,三伏灸乘其勢而治療,往往可獲得良好的療效,充分體現了天人合壹的自然療法。三伏灸市中醫院開展三伏灸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每年來該院接受三伏灸療法的患者有許多,臨床發現,不少咳喘患者除了進行規範的內科治療,在三伏天到醫院貼了“三伏貼”以後,冬天哮喘發作的次數減少了,癥狀減輕了,病情較輕的患者甚至有的就沒發作。兒科醫師也從臨床發現,很多免疫力低下、冬天容易感冒俗稱“易感兒”的孩子們,自從貼了“三伏貼”以後,冬天感冒的次數少了,癥狀輕了,病程短了,吃點藥就容易控制。除哮喘之外,“三伏貼”對咽炎引起的咳嗽以及過敏性鼻炎也有很好的療效,同時三伏灸藥餅貼敷治療肩周炎、網球肘等寒濕痹證有顯著療效,且不受時間限制。

 三伏灸的具體方法

 選取玄胡、白芥子等多味中藥按比例研末,用姜汁調成膏狀,用膠布將塊狀藥膏貼於穴位上。每伏各貼藥壹次,貼於相應穴位,各種病癥所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成人壹般貼2-4小時,兒童貼1-2小時,貼藥後皮膚有發熱感,灼痛感,各人皮膚耐受情況不壹樣,但以能耐受為度。敷貼之後,壹般人的局部皮膚都會有灼熱和紅潤,如果穴位上的皮膚起泡,效果會更好,證明所貼藥物已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

 三伏灸是天灸療法中的壹種,因其選在每年的三伏天進行治療,所以稱為三伏灸。天灸則是中醫傳統灸法中非火熱灸的壹種,又名為自灸、冷灸,也稱“藥物發泡”或“敷貼發泡”。該法選用某些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的藥物敷貼於人體的穴位,利用藥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膚的充血,甚至起泡,通過經絡的調節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天灸療法源遠流長,最早見於北宋年間,民間廣泛應用於治療內外、婦、兒各種疾病。目前最常用於治療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及變態反應性疾病。

 傳統中醫認為哮喘的發作與肺、脾、腎三臟有關,三伏灸選取相應的背部俞穴如肺俞、脾俞、腎俞,再加上大椎、定喘、百勞等能發揮平喘、補肺、健脾、益腎作用的穴位來進行。三伏灸的具體方法是:選取麻黃、元胡、白芥子、甘遂、細辛、麝香等藥物按比例研末,用時以姜汁調成膏狀,用膠布將塊狀藥膏貼於穴位上。每伏各貼藥壹次,貼於雙側穴位,初伏、中伏、末伏各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成人壹般貼3-6小時,兒童給1-2小時,貼藥後如皮膚出現水皰,應註意保護好創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治療的同時應戒食易化膿食物,如牛肉、鴨、鵝、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

 貼藥後須註意事項

 貼藥後如皮膚出現水皰,應註意保護好創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治療的同時應戒食如牛肉、鴨肉、鵝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三伏灸療法雖然有較好的效果,但所用中藥有些為有毒之品,有些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婦、年老體弱、皮膚過敏等患者應慎用或禁用。敷貼期間應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貪涼,不要吃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禁食海鮮、蝦等易發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關於三伏貼的誤區

 誤區壹:能治百病 專家說,“三伏灸”對治療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有特別療效,並非能治百病。做“三伏灸”之前,壹定要提前找醫生診斷,看是否適合做。孕婦、心臟病患者、陰虛火旺體質者、皮膚嚴重過敏的`人都不適合“三伏灸”的治療。

 誤區二:灸得越久越好 在現場,不少成年人要求醫生讓艾香在姜片上多燒上壹陣子。專家說,這是不對的。燒得太久皮膚容易起泡、潰爛。壹般艾香燒上5~10分鐘,讓皮膚微紅就可以了。真正發揮功效的是後頭敷的“膏藥”。

 誤區三:趕早不趕晚 許多市民不到7點就來“趕場”,非得爭得第壹時間做“三伏灸”。專家說,其實“三伏灸”要在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就是中午最熱的時候效果最好,但壹般醫院中午需要休息,所以可以選擇上午10:30~11:30來做“三伏灸”,效果最佳,沒必要壹股腦兒地都趕在壹大早來做。

 專家同時提醒,敷藥的當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鮮、辛辣食物,還有易化膿食物,如牛肉、鴨、鵝、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不洗冷水澡。另外市民別忘了堅持到貼完三伏。

 三伏灸所用的藥物為膏狀,使用時以膠布將藥膏貼於穴位上。每伏各貼藥壹次,各種病癥所取的穴位有所不同。藥膏所用藥物易揮發,及時制作及時貼藥效果最佳。如果自己帶回家貼,穴位定位可能不準。由專業醫生選定穴位及時貼藥,效果才有保證。

 三伏天祝福的話

 (1)三伏養生吃三寶,解熱防暑體力好。味美黃鱔是首寶,補中益氣有奇效;消暑蓮藕是二寶,補養脾胃防三高;綠豆芽菜是三寶,清熱解毒清涼繞。

 (2)初伏,多食醋,健康脾胃護,初伏,多休息,精神狀態佳,初伏多食苦,肝臟不生火,初伏,多祝福,朋友常聯系,親愛的朋友,祝妳初伏快樂,越活越有朝氣。

 (3)紙老虎是空談之象,耐熱問題實在難比,三伏暑是轉變之象,溫度差別實在無力,冷暖自知要添減衣服,很是很不放心現在的妳,註意身體。

 (4)知道麽?小暑過後進入最熱三伏天,應避開太陽而清晨或晚間戶外運動;防暑可多喝水,謹記脾胃虛的喝太多凍飲容易胃痛,建議此類人群喝粥消暑養脾胃。酷暑即將來臨,防暑人人有責!

 (5)在這燥熱的三伏天裏,為了讓這條短信能給妳帶去壹絲清涼,我特意把雙手浸泡在加了冰和薄荷葉的水盆裏,希望妳接到短信時,能感受到冰的涼爽,薄荷的清香!

 (6)月亮缺了還圓,天空陰了還睛,路途崎嶇會平坦,葉落還會花爛漫,三伏酷熱終有時,處暑到來涼爽天,雲淡風輕心高遠,金秋數妳最圓滿。祝妳處暑快樂!

 (7)三伏天氣真夠熱的,太陽真夠大的,氣溫真夠高的,想清涼壹會兒真夠難的,三伏天氣心要保持真夠靜的,吃的要真夠清淡的。三伏天氣,註意防暑才是真的。

 (8)三伏天氣熱,扇子離不得,妳熱我也熱,大家壹起熱。三伏天到了,祝大家數錢數到汗流浹背,轉發的人壹定生意紅火的中暑。

 (9)編織清涼的草帽,書寫清涼的詩歌,收集清涼的溪水,走近清涼的湖泊,帶著清涼的微風,享受清涼的葉落,接納清涼的雨水,驅趕三伏的炎熱;三伏天已到,把壹條清涼的短信送給妳,願妳能感受到壹絲涼意!

 (10)外面烈日驕陽,屋內格外涼爽;外面小河流淌,屋內灑滿陽光;外面花兒芬芳,屋內草兒成長;外面雨兒清涼,屋內風兒蕩漾;外面手機亂響,屋內短信飛揚;三伏天來到,即使外邊無限好,只在屋內樂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