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砂仁的主要成分是揮發油。主要有乙酸龍腦酯、樟腦、檸檬烯、龍腦、月桂烯等26種。其有效成分能加強胃腸平滑肌蠕動,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而不刺激胃酸分泌,調節胃動力,因此可廣泛用於消化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
砂仁全身都是寶,葉、花、根、莖都可以入藥。功效是壹樣的,只是有所側重。
葉和莖可提取植物油,暫命名為“砂仁葉油”。該組合物外用對唇皰疹、皮膚濕疹和體癬有效,具有很強的抗病毒和抗真菌作用。
花對消化道的作用略弱,但有很好的疏肝解郁、行氣寬胸的作用。用於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脅脹滿,噯氣吞酸,經前乳脹,痛經。
根部止痛、止嘔效果不如砂仁,但抗流產效果優於砂仁,用於妊娠不安、先兆流產或習慣性流產。
砂仁的殼比砂仁的石稍弱,善寬胸開膈,行氣解郁。主要用於上消化道、食道、胸膈等部位的疾病,如胸悶、吞咽困難、咽喉阻塞、呼吸過度、抑郁易怒等。
此外,砂仁還有壹個文獻中很少提及的功能。口服其煎劑可延長移植皮膚的存活時間,降低受者對移植器官的排斥強度。
砂仁應用以來,未發現明顯的毒副作用。因其性溫燥,陰虛、脾胃虛火者不宜服用!《砂仁》最早發表於《藥性論》。《海本草》說:“生於西海和西戎,波斯國。從安東路過來。”《本草》說:“縮沙密生於南方,今僅存於嶺南山川。苗莖似高良姜,高三四尺,朱莉婭,長八九寸,寬半寸。三四月在根下開花,五六月成為現實。”《毒品產辨》說:“廣東陽春縣產最多,盤龍山第壹。”從歷代本草記載中可以看出,砂仁的產地自古就有國產和進口。“綠殼砂仁”是進口商,“陽春砂仁”是嶺南栽培者。時至今日,仍產於廣東省陽春縣。質量好,產量大。《綱要》說:“名不詳。取其秘儲之意。這個東西是真的根,仁藏在殼裏,也是我的意思。”《原始本草》:“此物真根,皮緊厚,有皺紋,仁狀砂粒緊藏於殼中,故稱縮砂密,謂之砂仁。”在中國使用了1300多年。古代有很多書籍記載了砂仁的藥用功效,其中《本草綱目》記載砂仁可以健脾、消食化滯。砂仁壹般生長在高溫潮濕地區,在我國南方廣泛種植。砂仁香氣濃郁,有甜、酸、苦、辣的味道。珍珠膠囊:治脾胃氣滯。日華子本草:治諸氣,霍亂,心口腹痛。本草經疏:氣味溫香,香氣入脾,能潤腎,是開脾胃的重要藥物,是中氣的正品。如果是腎虛,氣不歸元,就不是很好的引導。如果是肺熱咳嗽,不宜用此藥。本草言:溫中和之藥。如果上焦之氣逆流,下焦之氣克制而不上,中焦之氣凝滯而不舒,用砂仁治療最有效。但是,古代保胎的藥方有哪些呢?氣郁則痛蓋,氣逆則胎動不安。此藥辛而散,溫而不烈,益而不銳,和而不爭,通三焦,溫六腑,溫肺健脾,養胃益腎,舒達肝膽不暢,安胎好。砂仁《玉姚謙解》:調和中焦,理氣解郁,降胃陰食,達脾陰融谷,止嘔瀉好,止咳化痰妙。善治噎膈,可安胎,調上焦酸腐,益下氣濁。清升濁降全靠中氣,中氣不旺,樞不轉,脾郁稱為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