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壹鍋燉不下”的意思是:北海裏有壹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壹大口鍋都燉不下它。
此句是從“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改動而來,應是網友們為了幽默搞笑而改動的。
--------出自哪裏--------
先秦·莊周《逍遙遊》
--------原文節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誌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白話文翻譯--------
北海裏有壹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裏。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幾千裏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雲彩。這只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壹個天然的大池子。
《齊諧》這本書,是記載壹些怪異事情的書。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裏的浪濤,環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裏的高空,憑借六月的大風離開。”像野馬奔騰壹樣的遊氣,飄飄揚揚的塵埃,活動著的生物都因為風吹而運動。天空蒼蒼茫茫的,或許是上天真正的顏色?它的遼闊高遠也是沒有盡頭的嗎?鵬往下看的時候,看見的應該也是這個樣子。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麽它就沒有負載壹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窪的地方倒上壹杯水,壹棵小草就能被當作是壹艘船,放壹個杯子在上面就會被粘住,這是水淺而船卻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風不夠強大的話,那麽負載壹個巨大的翅膀也就沒有力量了。因此,鵬在九萬裏的高空飛行,風就在它的身下了,憑借著風力,背負著青天毫無阻擋,然後才開始朝南飛。
--------內容分析--------
這篇文章巧用寓言故事,文筆變化多端,富於浪漫主義色彩,莊子所宣揚的主張是清靜無為、頤養天年。他對於世間的大小、貴賤、壽夭、是非、得失、榮辱等的解釋是相對主義的。他對待社會和人生的思想態度,無論是消極的還是富有啟發性的,對後世均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厭惡那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社會,拒絕與統治者合作,鄙視富貴利祿,否定鬼神的存在,都有著積極的意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那種妄想逃避現實,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的思想,這種思想無論在當時或現在,都是—種消極的、不可能實現的絕對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題解--------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壹部分至“聖人無名”,是本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第二部分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壹部分進壹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壹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壹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為第三部分,論述什麽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有用,進壹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誌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遊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壹,也是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逍遙遊”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壹個重要方面。全篇壹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裏,客觀現實中的壹事壹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壹切順乎自然,超脫於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壹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壹體;提倡不滯於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本文寫法--------
壹、寓言為主的創作方法。《莊子》中自稱其創作方法是“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現方式,許多篇目都是以寓言為文章的主幹,大量運用寓言,使《莊子》的章法散漫斷續,變化無窮,難以捉摸。如《逍遙遊》前半部分,不惜筆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鋪張渲染,從鯤鵬展翅到列子禦風而行的內容,並非作品的主旨,而“至人無己,聖人無功,神人無名”這個題句,卻如蜻蜓點水, 壹筆帶過。
二、意出塵外的想象和虛構。《莊子》中的寓言表現出超常的想象力,構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塵外,怪生筆端”。《莊子》的想象虛構,往往超越時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別,恢詭謫怪,奇幻異常,變化萬千。如《逍遙遊》中北溟之魚,化而為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莊子》詭奇的想象,是為了表達其哲學思想。寓真於誕,寓實於玄,是《莊子》的主要特征。
三、形象恢詭的論辯。 1、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邏輯推理的論述。 2、較少直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而是讓讀者從奇特荒誕、生動形象的寓言故事中體味領悟。如《逍遙遊》末,莊子在寓言中再套寓言,以“不龜手之藥”,說明“所用之異”,無用即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