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生活”是壹句法國諺語。
這是整部電影中印象最深刻的壹句臺詞,雖然不是最精彩的。可奇妙的是,蘭青峰被封在壹堵磚墻裏,喊著“這麽黑,不知道哪天是哪天”而李天然坐在車後面對蘭青峰說:“別哭了,再哭就好了。藍青峰哭著說我是壓著速度的。”兩部都把電影院的人逗笑了,比《蔣介石日記》還過癮。
圓桌派馬未都說,壹部好的電影,只有花兩個半小時留下壹句好臺詞,才能算好電影。《讓子彈飛》裏有“站著賺錢”。那“邪不壓正”呢?我想了很久,這兩個笑話可能不算數。這句“妳還在等什麽?”《這就是生活》可能是其中之壹。
?姜文沒有說為什麽用這句話做暗語,但是妳仔細看了之後不難想出來。這很姜文,就像電影開頭,如果妳不知道導演是誰,妳會猜這是姜文的作品。姜文電影的快節奏會讓妳覺得不像壹部電影,愛恨情仇的感覺被弱化了。其實弱化是不準確的。他只是想把重點放在用荒誕的方式講述壹個時代的復仇故事上,所以我們看到了壹個沒有讓妳覺得那麽感動愛恨情仇的年輕人。他回歸時沒有江湖兒女的委屈。相反,壹個陽光的男孩跳上屋頂,吸引妳的不是他背後的悲傷,而是彭於晏玉顏裏的荷爾蒙。至於為什麽要拍屁股,姜文說,“彭於晏玉顏的身材比希臘雕塑還要美。為什麽不拍?”妳看,姜文要故事,他也要藝術。
王菲電影《偶遇》主題曲下,有人評論“姜文說壹直想嘗試新的東西,留在《讓子彈飛》裏了”。《邪不壓正》雖然還含有“蕩”和“氣”的成分,但他寫的是荒誕,荒誕往往就是現實。如果能看懂,就不辜負姜文拍這三步曲的努力了。”
??荒謬就是現實,現實就是生活。
這就是生活
說實話,我不敢寫姜文片。妳讓我從歷史背景去數電影中暗指的真實人物,我也不太了解。要講電影裏要講的故事,說實話,在姜文的描述下我講不好,但我還是喜歡這部電影。從影片壹開始,我就覺得我沒有白買票。我看到“梁思成哭著喊著”保護老北京。
?北平太美了!
鏡頭裏,雪後火車駛入北平,我不禁驚呼“太美了!”?梁思成壹開始就說,“北京應該像華盛頓壹樣,是壹個環境幽靜、風景優美的純行政中心,尤其應該在城市規劃和建築風格上保持它的歷史氣息。”?現在,張北海先生在《夏吟》中為我們描繪了亂世雕零的北平,姜文用張北海的筆為我們再現了炮火前的古都。
說梁思成哭著哭著也不為過。梁思成壹開始就用詩意的語言寫下了“環城立體公園”的規劃。“城墻上面,平均寬度大約是十米。可以建壹個花池,種上丁香花、玫瑰之類的灌木,或者鋪上壹些草,種上草花,放上壹些園椅。夏天的黃昏,幾十萬人可以乘涼休息。秋高氣爽的季節,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們可以如此親近自然,胸懷宏大,俯瞰整座城市,西北的灰色西山,東南的無邊平原。”北京的壹位副市長認為,將來北京到處都會建高樓。妳們那些被高樓大廈包圍的牌樓宮門不都是雞籠鳥籠嗎?文物的欣賞價值是什麽?氣得梁先生當場淚流滿面
姜文在采訪中說,他家住在內五街11號,南面是時嘉胡同,南面是甘棉胡同。張北海小時候住在幹面胡同。說起姜文和張北海都,他們有壹種老北京情結。他們年輕時住在這裏。電影中曹雪芹的梗也來源於他也在內五街這裏住過。為了在文中還原老北京的街景,張北海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從地圖到畫報、軼事和地方誌等等。這張地圖是姜文同學給的。
(當我第壹次來北京時,我住在時嘉胡同。我記憶力特別好。這就是北京應該有的樣子。飛鴿在屋檐上咕嚕咕嚕叫,時嘉小學就在居民派出所旁邊。和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的北京的生活是壹樣的,以至於偶然決定在北京生活後,我壹度想回到胡同。)
張北海於1936年出生於北平,是夏寅的背景年。1949年隨家人移居臺灣省,1972年定居紐約。“夏音”是他記憶中的北平。小說裏有熱幹面胡同、戴燕胡同、千拐胡同、西總布胡同、月牙兒胡同、王府馬胡同、東單、西四、王府井、哈德門、長店、前門...不僅有北平的風景存在,還有老北京的美食描寫。
“巴掌大的豬油蔥油餅、炒羊肉、西紅柿炒雞蛋、涼拌黃瓜、香椿豆腐、凍豬肉羊肉、辣蘿蔔、酸白菜、黃瓜丁肉丁、煎餅、炒鹹菜肉絲、炒雞肉、蝦皮白菜、燒餅水果……”
街上有數不清的食物。“他剛剛離開。餓了就找個小飯館,點幾十個羊肉餃子,或者豬肉包子韭菜盒子。妳要是饞,另找個地方來碗豆汁,牛骨髓油茶。遇到壹些賣酥棗、雪球、黃豌豆、半空的小販,買回來吃。都是我好幾年沒見的好東西。”
難怪王朔晚上看《夏音》的時候餓到半夜起來做飯。
高說他討厭“惡不壓義”。當初,他去找張北海先生買《夏吟》的版權,不料被蔣文仙買下。拍完之後,他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書裏彌漫著老北京的味道,到處都是煙、煤球、小炕路飯。電影裏沒有原汁原味的北京氛圍。但也有人註意到,片中藍青峰騎著自行車在巷子裏買醋,還能聽到老北京的叫賣聲。
其實,即使有高的遺憾,我們也能看到北平城在被侵略前最後的“輝煌廢墟”,姜文在雲南蓋四萬平米的屋頂也不是白蓋的。
說起老北京,張北海、姜文、許晴甚至詹德勒都是老北京人。扮演詹德勒·安迪?朋友1966出生於北京。他的父母是駐北京的外交官,他在北京完成了小學和中學教育。安迪和許晴幾乎是外交大院的孩子。難怪此人是地道的京片子。
說到許晴,它是壹個真正的北京蜂蜜。我的曾祖父是熊,我的祖母和幾個叔叔嬸嬸都是外交官。我是在外交學院長大的,當初在《老炮兒》裏的表現也是如此。當電影《邪不壓正》上映後,許晴再次受到關註,盡管她近年來並沒有落入觀眾的視線。有人說電影裏其他人負責“恩恩怨怨”,只有她負責“快感”。
別人要的是家國仇恨。只要她不老不迷人,就應該愛,就應該在壹起。這很像許晴。許晴參加《花兒與少年》時,被觀眾罵有公主病。無論她看著誰,她都在微笑,眼裏充滿了愛。許晴扮演唐鳳儀再合適不過了。
姜文說許晴為了這部電影練了三個月的瑜伽。在電影中,唐鳳儀讓李天然給她壹個老鏡頭。她說她70歲了,李天然說她看起來像69歲。壹些影評人將此解讀為暗指許晴的出生年份。算算,許晴也是個年近五十的人了,但這身材和相貌,眼神的移動和嫵媚的風韻,就算二十多歲的姑娘演起來,也不如她精彩。
?《邪不壓正》講的太多了,不敢早寫。每壹個角色和背景列表,在它被放出來之前都會花費壹瓶墨水。就說壹點感覺吧,就是姜文老了。這是我看完電影,看了很多資料後的感受。在《讓子彈飛》裏,他就是那個囂張的要站著掙錢的拉槍大盜。《邪不壓正》中,他放棄了主角。他就是那個最後被拔了壹嘴牙的父親。姜文年輕時脾氣不好,罵很多人智障,罵影評人。現在他邀請壹批影評人去古北水鎮看首映。他在為這部電影接受采訪時說,“我無法理解我的電影。兩年後妳可以再看壹遍。”?
咳咳!妳看,這就是生活!
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