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計算三九:從冬季至日後的第19天到第27天。
冬天的至日開始數九,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冬天數九。算九天就是九,算九天就是兩個九...數九為九,九時必暖,陽綻放。
“三九”是指立冬至日後的第三個“九天”,即立冬至日後的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中國農歷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季節。計算方法是從冬天的至日(從冬天的至日開始計算,它意味著寒冷的開始),每九天被稱為壹個九,前九天被稱為壹個九,第二個九天被稱為壹個二九,以此類推,直到第九個九天,當數字達到9981天。此時,冬天已經過去,春天已經到來。
人說寒在九,熱在伏。九這個數字雖然冷,但是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所以不壹樣:
黃河中下遊的《九九歌》是:1929年無槍;走在三九四九河上;5969沿河看楊柳;七九談,八九雁來;1999年和1999年,到處都在耕牛。
江南的《九九歌》是:1929,遇夫;3月27日,籬笆頭吹鈸(古代樂器,意為冷風吹得籬笆劈啪作響);4936、夜如蒼鷺(夜寒蜷如鶴);5945年,太陽開門,6954年,窮孩子爭精神;7963年,布袖戴在頭上;8972年,貓尋找太陽;犁和耙壹起出去。
最冷的日子是3月9日和4月9日。在吉林,949年3月狗凍死,而在江蘇,949年3月撿糞的老人遊遍大街小巷。可見溫度相差很大。
中國是農歷的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冬天的至日通常被稱為冬節、長節和除夕。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中國就已經用土歸觀測太陽,確定了冬季至日,這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的壹個,時間在公歷65438+2月265438的0到23之間。
三天或九天是什麽意思?
三九天是指從冬季至日開始算起的第三個“九天”,也就是19-27天後的冬季至日。在中國,農歷九月九日計算季節。冬季至日是9月19日的第壹天,每隔九天就是9月19日。前九天稱為9月19日,後九天稱為2月9日,依此類推。9月9日81天後,冬天結束,春天來臨,壹年中最冷的時期是3月9日。因此,在三九期間做好防寒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為什麽三月和九月最冷?
冬季至日期間,白天最短,陽光直射地面的角度最小,地面單位面積的日照強度也最小,所以地面每天獲得的太陽熱量最少,地面的日熱量收支赤字還沒有達到最大。入冬後的至日,雖然白晝壹天天在增長,但增長速度非常緩慢。從冬季至日到“三九”期間,平均每天的增長只有壹分鐘左右。與此同時,太陽的直射角與地面的夾角也在慢慢增大。地面的日熱量收支仍處於赤字狀態,因此持續散失熱量,地面溫度持續下降。地面總熱量平衡的虧空僅在“三月九”季節達到最大值。因為氣溫主要受地面溫度影響,所以導致“三月九”這個季節氣溫最低(當然不是全國都是這樣,每年都是這樣,具體看地區和年代)。此外,3月9日前後,西伯利亞的冷氣團也發展到非常強的階段,強冷空氣的頻繁入侵也是氣溫偏低的原因之壹。
地球在白天從太陽輻射中吸收熱量,在晚上釋放熱量。夏天白天吸收的熱量多,晚上散發的熱量少,這樣每天都可以積累壹些熱量。在冬天,白天吸收的熱量少,晚上放出的熱量多。不僅不能每天積累,還需要利用壹部分夏天積累的熱量。在冬季至日的日子裏,白天吸收的熱量較少,但地球上仍有壹些儲存的熱量。冬季至日過後,儲存的熱量越來越少。到了3月9日,地球的儲熱是壹年中最少的,所以是最冷的。
三九天吃什麽食物?
1,怕冷:最好吃姜驅寒。
怕冷是許多老年人的共同特征。因為人衰老後新陳代謝變慢,容易形成氣血虧虛。所以,秋冬是老人非常難得的治病機會。
說到進補,有些人馬上會想到人參、鹿茸、冬蟲夏草,這些都是珍貴的藥材。每次過年回家孝敬父母,都會買這些滋補品。這是壹個錯誤的概念。最普通的食物也是最好的藥,越便宜的食物療效越好。
2、補腎:栗子粥
冬天,是補腎的季節。腎在五臟中非常重要,是健康的根本。人的衰老,根本是腎的虛弱。因此,冬季是補腎、抗衰老、強身健體的好時機。
但是,不能亂吃補品。民間還有壹個誤區,認為補腎要吃與生殖有關的器官,比如雄性動物的腎臟和外生殖器。這其實有失偏頗。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和腎臟是不能隨便吃的,很多蔬菜水果也有補腎的作用。特別要註意的是,冬天不適合吃腎,有害而不補。
3、齊:每九只雞
冬季進補食物離不開肉類。雖然壹般來說,少吃肉有益健康,但老年人身體虛弱,靠素食很難滿足進補的需要。冬天,他們應該適當吃些肉。但是,不同的肉不壹樣。中醫對肉類的研究非常細致。不同種類的肉類有不同的性質和味道,沒有必要為了進補而吃各種肉類。
身體健康、不虛弱、不幹燥的人,冬天可以多吃雞肉。俗話說“每91只雞都會讓妳來年身體健康。”雞肉微溫,趨於平淡,對人體刺激不大。雞肉不僅能提供豐富的營養,在冬季能稍微抵禦寒冷,還能防止人吃了內火,是冬季養生的佳品。雞肉最好燉煮,其中香菇燉雞是壹道經典的雞肉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