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壹張中國式相親價目表,實在令我震驚。
這張表上,把男女雙方的條件羅列出來進行匹配。前面壹部分沒有問題,重點來看看“簡配”這壹欄。
有房有車,月薪五萬以上的女強人,配的居然是無車無房月薪五千的男人。
想起我之前聽過的壹個理論,B女配A男,C女配B男,D女配C男,最上層的A女只能找剩下的C男,要麽就只能當剩女。
這麽壹講,C男倒是撿了個大便宜。
對不起,我真的無法茍同。
說實話,A女確實挺難嫁出去的。她們學歷高,收入高,加上容貌不錯,找對象是難上加難。
她們看不上普通的男人,壹般的男人不敢靠近她們,妥妥的高處不勝寒。
並非她們眼光高,而是站在金字塔的頂端,她們見過的風景,接觸的事物,是很多人無法企及的。所以真正能吸引她們的男人很少。
再者,到達這個境界的女人,早已不把婚姻當成必需品,她們有充足的物質,有富足的精神,壹個人過得更瀟灑。
妳覺得她們會找壹個壹無所有的C男湊活壹輩子嗎?
別做夢了,優秀女人真的沒那麽恨嫁。
02
A女配C男,是壹場自欺欺人的騙局。
就像《我的前半生》裏面的唐晶,自己住著豪宅,開著豪車,在公司呼風喚雨,這樣壹個能幹精明的女人,妳覺得她會看得上白光這樣的男人嗎?
在她的世界裏,早就把底層的男性屏蔽掉了。圍繞在她身邊的是,賀涵這樣的精英,陳俊生這樣的高管,還有羅總這樣的合作夥伴。
而白光這樣的男人,只有羅子群這種掙紮在溫飽線上的女人才會遇到,然後發生故事。
同樣,在《金粉世家》裏面,千金大小姐白秀珠絕對不會看上歐陽於堅這樣的窮酸老師。
所謂的吸引力法則,不過是妳是什麽人就會吸引什麽人。
壹個能幹上進的女人,不會看上好吃懶做的男人;壹個精致優雅的女人,不會看上俗不可耐的男人。
愛情本質上就是在尋找自己的另外壹半靈魂,這壹半靈魂或許和自己有壹些差異,但是整個大方向壹定是匹配的。如果不匹配,妳們在壹起也不會長遠。
就像離婚後的羅子君,嘗試和老好人老金交往。老金是務實的男人,對羅子君體貼有加,但是兩個人根本不是同壹個世界的人。
老金壹直覺得自己配不上羅子君,的確配不上,他怕羅子君打扮太好看別人說他們不般配,他介意羅子君身邊優秀的朋友。
說到底,他們門不當戶不對,精神層次完全不在壹個水平線上,要讓羅子君嫁給這樣的男人,簡直生不如死。
劉震雲在小說《壹句頂壹萬句》中寫道:
兩個人不管如何貧富懸殊,沒有***同語言,終究走不到最後。但這個***同語言,很大程度上是要求教育、家庭背景能相匹才會有的。
03
網絡上有個提問:為什麽部分女性寧願單身,也不降低要求嫁人?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壹種偏見,是誰認定結婚就比單身要高壹級的。
再者,女人憑什麽下嫁呢?
我認識壹個女人,32歲單身,自己早已買房買車了,還有自己的店面,可以說完全沒有經濟壓力。
而她本人,163的身高,體態勻稱,皮膚白皙,長相在6分以上吧,反正走出去就會被誇好看的那種。
她的生活也很有品質,每天都會給自己手磨咖啡,還會做糕點,做各種家常菜。
也許妳會說她可能性格強勢吧,相反,她性格非常溫柔,待人接物都溫和有禮,還特別有愛心。
有壹次出去旅行,她認識客棧裏面的壹個清潔工,那是壹個才20歲的女孩,但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這個女孩家庭貧困,十幾歲就嫁為人婦了。
這個朋友很心疼她,旅行結束後給她寄了很多孩子的玩具和衣服。
現在她壹個人的日子,可以說瀟灑自由。如果她真的選擇壹個月薪5000 ,無房無車無存款的男人,那麽她的生活狀態是什麽樣的?
男人要住進她的房子吧,男人給不起彩禮,連辦酒席的錢都可能掏不出,女人要補貼他吧。那麽生孩子後呢,女人如果全職在家帶孩子,男人5000塊的薪資恐怕連吃飯都不夠。
如果家裏請保姆,男人的工資還不夠付保姆工資的。
妳說,女人下嫁圖啥?就圖壹個名義上的婚姻嗎?
04
或許還會有人說,有些優秀女人背後就是壹個普通男人啊。對不起,妳看到的普通,或許從來就不普通。
《都挺好》裏面,蘇大強說石天冬配不上蘇明玉,石天冬是個廚子,蘇明玉是高管。咋壹看,好像是那麽壹回事。
妳要知道,石天冬那壹個餐館可不是普通的街邊小吃,按照妳們的客流量和店面裝修情況,起碼是壹個高檔餐館。
能開得起這樣的餐館的人,背後要麽有資源要麽有資金。並且石天冬的圈子壹定都不比蘇明玉差,只是石天冬比較低調和佛系,並不時常展現出自己的身價。
除此之外,石天冬和蘇明玉的精神層次以及生活水準是在壹起的,要麽他們也不會走在壹起。
就算有些優秀女人背後的男人很普通,那麽他們或許只是物質上的不匹配,在精神層面壹定是互通的。
不要輕信A女配C男的騙局了,越是優秀的女人越明白婚姻的真諦,她們可以不看重面包,但是她們壹定看重靈魂。
換個角度來講,A男也不會看上壹無所有的C女。
在這個社會,誰都更明白,婚姻不是扶貧也不是慈善,而是兩個站在差不多高度的人,壹起合夥開公司。
更如同《簡愛》所寫:
“愛是壹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