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高雄:蚵仔煎
蝗蟲是高雄的特產,是貝類的壹種。先用線粉攪拌幼蟲,然後把雞蛋打散,放在油裏炸,讓雞蛋裹著幼蟲,像雞蛋餅壹樣。
3.臺南:油炸鰻魚
臺南特產。調味品是糖、鹽、九王。雖然是油炸的,但魚仍然很好吃,略帶甜味。
4.香港:烤肉
烤肉包括燒鵝、鴿子、乳豬、叉燒和壹些鹵菜。壹般是用秘制醬料浸泡壹段時間,然後在爐中烘烤。燒鵝和乳豬的皮脆而肥,味道微甜像廣東人。深井的燒鵝、華天的乳鴿都是“老字號”了。廣東人逢年過節拜神總要帶乳豬,電影(視頻)也喜歡切乳豬以求好運。鹵水菜比較清淡,比如鹵水鵝掌(翅),鹵水鴨腎。
5.哈爾濱:德莫利燉活魚
在哈爾濱郊區,公路附近有壹個叫德莫利的小村莊。村民們在路邊開了壹家小吃店,招待停下來吃飯的路人。烏蘇裏江燉豆腐、粉條、鯉魚,是老鄉們溫馨的老做法。後來,做菜的做法不脛而走,傳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哈爾濱人說:如果外國朋友不喜歡西餐和東北菜,我們就來莫莉燉魚吧。
6.大連:鹹魚餅
鹹魚餅從當地農村流入城市,現在小飯館大飯店都能吃到。魚是秋天的海魚。有大魚,有黃花,有巴掌長。它們用姜和洋蔥腌制,用油煎成褐色。這種蛋糕是由陳年玉米粉混合豆粉和白面粉制成的。把鍋用水燒開,把餅粘在鍋周圍。想吃嗎?等妳熟悉了再說!
7.梅州:客家釀豆腐
千年古城梅州,素有“客家之都”的美譽。中原人“衣冠楚楚”搬來這裏,不僅帶來了上品讀書的氛圍,也形成了自己的客家飲食文化。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煎成金黃色,把豬肉和魚做的餡塞進去,放上蔥花和香油,放在雞湯砂鍋裏煨到香氣四溢。我覺得來梅州的客家人有段時間沒有壹包餃子,才做出這麽好吃的。
8.齊齊哈爾:殺豬菜
春節的時候,村裏壹戶人家殺了壹頭豬,後腰腿都是好的。水中剩余的脂肪怎麽吃?有壹道殺豬菜:腌制的酸菜做的血腸,肥肉的原料都在壹起。想吃大肥肉,要把它切成塊,放在鍋裏油煎,然後和酸菜、血腸壹起燉。在農村,竈膛裏的火映著大媽的臉,鍋裏放著姜蒜的燉菜被煮得咕嘟咕嘟。當這道殺豬菜傳到城裏後,城裏的餐館多加了壹道工序,用足了材料。
9.湛江:土雞
湛江,原名“周萬”,飲食習慣與茂名、陽江等地相似。湛江菜是粵西菜系之壹,講究粗料的精細化,原汁原味。湛江土雞曾風靡廣州餐館。正宗的湛江雞選自湛江新沂縣吃谷米和草長大的農家雞。是小母雞長得慢還是下第壹窩蛋。這樣的雞肉纖維性強,容易積累營養。煮出來的雞外表金黃有光澤,表皮光滑,香味濃郁,壹碟麻油蒜蓉醬“氣人”!
10.延安:羊肉湯
延安有很多好吃的:甘泉的土豆抹豆腐腦長煎餅,最好吃的是羊肉湯。羊肉,羊雜,加調料煮的湯,很簡單。圍著肚巾的村民們蹲在壹起,手裏捧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在四季平均氣溫只有9攝氏度的延安,這個冬天並不太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