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選地建園:園地最好選擇排水良好、土層肥沃、疏松、團粒結構良好,PH值6.0-7.5的壤土;溫度在10-35度之間,無寒害、無風災,水份充足的地區。
二、定植:以長、寬均為2.5米的距離栽植水泥柱,每畝110柱,柱高出地面1.6米左右,柱頂放上橡膠圈作為枝條的支撐架。每柱定植苗木2 條,用布條縛住,讓苗木貼柱生長。
三、整型修枝:小苗生長到支撐架後,去掉生長點,促其萌發芽條。根據需要,采用去弱留強的原則,在支撐架周圍均勻留8-10條健壯的枝條作為果樹的結果母株。其余的枝條要及時剪除。第二輪枝條抽生後,每條結果母枝留3-4條枝條作為結果枝,如此類推。進入豐產期後,每柱留足60條結果枝,多余的要剪除,保持旺盛的生長態勢,保持高產穩產。
四、施肥:火龍果需肥量較大,種植前壹定要施足基肥,壹般每柱施足優質有機肥30-40斤;果苗生長後,每月施化肥2-3次,氮、磷、鉀配合施,根據果樹的不同生育期,改變氮磷鉀的比例及增減肥量;適當補施微量元素;每年再增施有機肥1-2次。充足的水肥條件是火龍果獲得高產穩產、長壽的關鍵所在。
(壹)主要特性火龍果原產於赤道附近,較耐熱耐水,在50-55℃的高溫下仍能存活,並開花結果;耐寒性較差,在4-8℃時會有凍傷。對土質要求不高,平地、山坡、水田、旱地和鹽堿地均可種植。由於開花結果時間不壹致,每年的4-11月都是產期,管理妥善,1年可開15批花,產期分散有利於產銷。花的形態及開花期與同科不同屬的曇花相似,花朵大,花冠直徑約25厘米,全花重350-500克,晚上7-10時開花,日出後花即雕謝。同壹朵花中同時有雄蕊和雌蕊,昆蟲授粉,有些種類自花親和,有些種類不親和。對於自花不親和的種類,需配置授粉植株才能結果。授粉至果實成熟所需要的時間,因品種、地理環境
和氣候不同而有所變化,壹般在開花後45天果實成熟。
(二)品種類型目前,商品栽培的火龍果主要有三類,即白火龍果、紅火龍果和黃火龍果。各自特點如下:
1.白火龍果紅皮白肉,鮮食品質壹般,臺灣省產期在6-10月,授粉率好,抗病力
強,產量高。可加工成果汁、果粉及果醬。
2.紅火龍果紅皮紅肉,鮮食品質比白火龍果好,在臺灣省產期5-11月,但白花親
和率很低,有耐於自火龍果來完成授粉,果實可加工成果汁、果粉、紅色色素、冰淇淋粉、果凍和果醬。
3.黃火龍果黃皮白肉,鮮食品質佳,甜度在18°Brix以上,且有香味,是目前口感最好的種類。果實不裂果,不必全熟即可采收而不影響品質,臺灣省產期在中秋節及春節期間,市場價格好。
(三)栽培技術要點火龍果扡插繁殖,扡插枝條宜取30厘米長,切下後要放在陰涼處壹星期,待傷口愈合後再扡插,以防切口感染腐爛。全年均可扡插。每年10月至翌年5月植株自然發芽生長,應采用長2.7米的鋼筋水泥方柱(10厘米x10厘米)為支柱,以支撐火龍果枝條攀爬,水泥柱頂以水泥固定壹個鐵十字架供火龍果枝條攀掛。水泥柱入土0.7米,地上部高2米,火龍果的氣根會吸附在水泥柱上並向土中伸展吸收養分。大面積栽培宜距2.5米立壹水泥支柱,環繞水泥支柱挖深約+厘米的圓穴,底部施發酵過的有機肥與土混勻後,將種苗種在穴上,每根水泥柱旁種4-8株,初期,2-3天淋水壹次,根旺後只需保持土壤潮濕即可。火龍果栽培至今尚未有明顯病蟲害,但幼苗期要施用石灰防止蝸牛、蛞蝓等軟體動物為害,不需施用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