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丸是元代名醫朱震亨的學生根據學術經驗和平時談吐編撰而成,出自丹溪心法。本方含有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等藥物,具有促進消化和胃功能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食積引起的癥狀,包括脘腹脹痛、口苦。
為什麽叫“包河”?中醫認為,人以脾胃為後天生長發育的基礎,而此方旨在通過消除胃中的食物積滯,恢復胃的正常生理功能,意為舒緩胃氣,因此得名“保和”。
稍微懂點醫學的人仔細分析這個方子就會發現,這個方子裏的藥物比較單壹,主要是“二陳湯”和“焦三仙”。“二陳湯”為化痰方,主要含有半夏、陳皮、茯苓。這些藥可以祛濕化痰,還可以理氣化瘀。“焦三仙”是指山楂、神曲、麥芽。都有消食化積的功效,吃藥前要炒熟。這是壹種中藥炮制方法,將藥物放在火上煎至表面焦黃或棕黃色,使藥物有焦味,可充分發揮其消食健胃的功效。統稱為“椒三仙”,是壹種常用於消化不良的藥物組合。雖然這個食譜裏沒有麥芽,但是影響不是很大。現在,人們喜歡在外面吃飯。遇到喜歡的菜,就敞開肚皮,在海裏大吃大喝。如果他們吃了很多有營養和含熱量的食物,他們會在胃裏產生濕熱和痰。所以用二陳湯來解決這個痰的問題。蘿蔔有化痰降氣的作用,連翹能清熱。全方貫穿調理脾胃之意,臨床效果頗佳。往往服用壹兩天就能看到開胃的效果。無論是用於治療還是保健,都非常適合。
保和丸的主要功能是幫助消化,調節胃腸功能,抗潰瘍,保肝利膽,抑菌止嘔。保和丸自配方以來,治愈了無數人,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牙牙學語的孩子。
前總理與包的故事:周總理因長期不眠不休而消化不良。著名中醫學家蒲福洲先生告訴總理要定期服用保和丸。保和丸的價格很低。那時候才幾毛錢壹袋。總理拿了之後,總是立竿見影,效果很好。有壹次,周總理百思不得其解,問蒲老:“妳每次看我,開的藥不多,又便宜又有效。不知道為什麽?”蒲老說:“妳消化不好。妳常吃保和丸,保持脾胃平和。”總理笑著說:“沒錯。藥要對癥。保和丸的名字很有意思。我會照妳說的做。”
保和丸性質溫和,臨床上也可用於小兒。因為小兒臟腑嬌嫩,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不能太藥補,也不能太補。另壹方面,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需要充足的營養供給。但由於脾胃功能脆弱不完善,容易形成食傷積食的情況。久而久之,脾胃功能就會衰減。但在使用時,不能壹概而論。有的家長發現孩子少吃壹頓飯,馬上給孩子吃保和丸,這是不正確的。只有真正的食物積累才能使用。有的家長說孩子不想吃飯,就要問是過去不想吃飯還是現在不想吃飯。很多孩子生病前可以吃得很好,現在因為有食物堆積而不想吃。這時候壹定不能用瀉藥治療。有了這個“保和丸”,大便自然就通暢了,積食也就減輕了。
那麽,如何才能對癥下藥呢?例如,腹脹、不喜歡吃東西、呼吸或打嗝時有不消化的食物味道、大便酸或呼吸中有酸味、或惡心、腹瀉或便秘等。這些都是食物堆積的典型表現。但是,大多數孩子沒有癥狀或癥狀不明顯。這時候只要舌苔厚膩就可以了。此外,有些孩子在積食時伴有發熱,也就是常說的“積食發熱”。此時,在使用解表藥的同時,通過促進消化,將使疾病治愈得更快、更徹底。這裏,再次驗證了那句老話“子若安,常帶三分饑寒”。
如果是成年人,癥狀會更復雜。博士有個朋友是壹家策劃公司的高級總監。他常年出差,經常飛國內外,參加各種展覽。雖然是朋友,但壹年也很少見面幾次,最多就是通個電話。去年,他設法積累了半個月的年假。他本想好好聚壹聚,妻子卻訂了壹張去貴州的機票。常年待在診室的醫生真的很羨慕他,這個小生命真的很滋潤。
但是回來的第二天,壹個電話都沒有就來找醫生了。
是的。寒暄了幾句後,醫生讓他去壹家餐廳,但他很快揮了揮手。他說他厭倦了在餐館裏吃那麽多菜,他來找醫生只是為了吃壹些簡單的食物。另外,他可能是這段時間太累了,或者吃得太多了,腹部總是感覺脹脹的。
妳看,這就是壹個讓人羨慕得流口水的高級白領的生活,胃口變得和普通人不壹樣了。他停頓了壹下,說他的排泄系統不太好,大便幾乎不成形。如果他的飲食太油膩或太辛辣,他的大便就會變稀,甚至呈水樣,排便的頻率就會增加,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壹兩年。
聽到他這樣說,醫生感慨萬千。他會有多忙?妳的身體怎麽了?已經拖了好幾年了。在中醫裏,這屬於積食生熱引起的腹瀉,主要是因為長期不節制飲食,損害了脾胃的功能,飲食不能正常消化,導致腸道腹瀉。於是,醫生向他推薦保和丸。
幾天後,我接到他打來的報喜電話。
其實我們身邊很多人都像醫生的朋友壹樣,以忙碌為借口,努力工作,用“食客”這個詞來吃飯。幾乎每個春節過後,醫生都會接診很多類似的病人。壹吃保和丸,所有癥狀都消失了。
但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總比長期受“內傷”好。古人雲:“胃乃人之根本,胃強,五臟六腑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