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心悸的類型有哪些?怎麽辨證治療?

心悸的類型有哪些?怎麽辨證治療?

1.驚悸與心悸的區別:驚悸與心悸同屬於心悸,但又有所不同。

(1)驚嚇:常來自外界,偶爾受外界刺激,或驚嚇或生氣,均可引起心悸,發病來的快,但全身狀況良好,發病淺且短暫,驚嚇時間長了可發展為心悸。

(2)心慌:每次都是內因引起,沒有外力沖擊,稍壹用力就會發生。病情雖漸來,但壹般病情較差,易受外界沖擊幹擾,使病情加重。

2.治療的原則是虛,但又是瀉。益氣養血,滋陰溫陽,行氣化瘀,化痰洗飲,養心安神,重鎮安神,都是治療心悸的妙方。

3.緊急措施

(1)心悸,脈率快(心率≥120/分)

①生脈註射液20 ~ 30 ml加50%葡萄糖註射液20 ~ 40 ml靜脈註射,分3 ~ 5次,2次/d,待病情控制後鞏固療效。

②將0.1.25 ~ 0.25mg強心靈、0.6 ~ 0.8mg福壽草總苷、0.1mg葫蘆素或2 ~ 4ml常青苷加入20 ~ 40ml 50%葡萄糖註射液中緩慢靜脈註射,2 ~ 4次/d。

③肌肉註射苦參註射液2ml,2 ~ 3次/d;苦參提取物3 ~ 5片,2 ~ 3次/d

(2)心悸,脈率緩慢

①參附註射液(10 ~ 20ml)加入50%葡萄糖註射液(20 ~ 40ml)中緩慢靜脈註射,2 ~ 3次/d,或大劑量靜脈滴註。

②人參註射液10~20ml與50%葡萄糖註射液20~40ml靜脈註射,2~3次/d..

③附子ⅰ號註射液

2.5 ~ 5g加入5% ~ 10%葡萄糖註射液1 000 ~ 1 500 ml靜脈註射,10 ~ 25 μ g/min,1/d。

(3)心悸,脈率不規則

① 0.2g,3 ~ 4次/d,病情控制後改為1 ~ 2次/d..

②壽草片(1片),頑癥2片,2 ~ 3片/d..疾病控制後,每次1/3 ~ 1/2片。

4.辨證論治

(1)心虛膽小

主要癥狀:心慌、煩躁、不安、少睡多夢;舌苔薄白或如常,脈數或虛。

治療:寧心安神,養心安神。

處方:安神支釘丸。藥用茯苓15g,茯苓15g,制遠誌10g,人參10g,石菖蒲6g,龍牙30g,磁石30g,琥珀3g,朱砂1.5g(口服)。

(2)缺乏努力

主要癥狀:心悸、氣短、頭暈、面色晦暗、精神疲乏、厭食或腹脹、便溏、健忘、少睡多夢;舌紅,脈弱。

治療:養血養心,益氣安神。

處方:歸脾湯。藥用炙黃芪15g,人參10g,白術10g,甘草6g,當歸10g,龍眼肉10g,酸棗仁15g,茯苓15g,制遠誌10g。

(3)心陰不足

主要癥狀:心慌、煩躁、不安、頭暈、手腳發熱、耳鳴、腰酸;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

治療:滋陰清火,養心安神。

處方:天王補心丹。藥用地黃10g、玄參10、麥冬15g、天冬10g、丹參15g、當歸10g、人參10g、酸棗仁15g、柏子仁65438+。

(4)內心脆弱。

主要癥狀:心慌、胸悶氣短,尤其是活動時,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淡或弱。

治療:溫心陽,寧心安神。

處方:桂枝甘草古龍牡蠣湯合參附湯。桂枝10g、煆龍骨30g、煆牡蠣30g、炙甘草15g、黨參10g、附子10g、黃芪15g、玉竹10g、麥冬10g。

(5)喝水提神

主要癥狀:心悸、頭暈、胸悶、肢冷、口渴、小便不足、下肢浮腫、惡心、吐痰;舌苔白滑,脈滑。

治療:溫陽化飲,寧心安神。

處方:桂苓疏肝湯合真武湯。附子10g、桂枝10g、茯苓10g、白術10g、豬苓10g、澤瀉6g、刺五加10g、葶藶子10g、防己。

(6)心脈瘀滯

主要癥狀:心悸、胸悶、心痛,或唇釘發紺;舌質紫暗,有瘀斑,脈澀或結結。

治療: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處方:血府逐瘀湯。藥用桃仁10g、紅花10g、川芎10g、赤芍10g、川牛膝10g、當歸10g、生地10g、柴胡9g、枳殼10g、甘草6g。

5.單壹處方

(1)苦參:20 ~ 30g/d,水煎,10天為1個療程。對房性和室性早搏、竇性心動過速、房顫有較好療效。

(2)元胡散:3 ~ 10g,3次/d,7 ~ 10天為1個療程,用於竇房結過早收縮和陣發性房顫。

6.針灸療法主要穴位有內關、神門、心俞、巨闕;氣虛者加氣海、鐘山穴,血虛者加舒歌、足三裏穴,痰火者加豐隆、赤澤穴,血瘀者加雪海、舒歌穴;氣虛血虛者補針,痰火血瘀者瀉針,1/d,10次為1個療程。

預防應堅持勞逸結合,情緒平穩,有時生活,飲食適度,還應積極防治可能引起心悸的原發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