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又是壹年香噴噴的粽子。

又是壹年香噴噴的粽子。

光陰似箭,光陰似箭,轉眼間就到了端午節。在小鎮的大街小巷,粽子又成了搶手貨。看著各式各樣的粽子,思緒壹下子回到了童年。

說到端午節,我不禁想起了芒果的種子,因為在我的記憶中,它們的到來總是如影隨形。別急,壹年後就是餃子飄香的時候了。

在現代人眼裏,芒果或許只是壹個節氣,但對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來說,那是壹段忙碌的時光;記憶猶新的壹段時間。

芒籽壹播下,大地的金黃色就收割了。於是,全家總動員,扛著鐮刀上陣。麥田和打谷場上,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巧的是,端午節到了壹年中最忙的時候。正因如此,大部分人不包粽子,因為費時費力,最後也不壹定能吃幾個。

母親是個勤勞樸實的女人,每年總會包粽子。壹是因為他們孩子多,貪吃,買了太浪費;第二,想著自己打包,親戚朋友也會省著買。

所以每年五月,媽媽都會很忙。粽子的葉子和繩子就不用說了,早就準備好了。5月初幾天主要是安排各種食材:金絲小棗要壹顆壹顆挑選;豆沙就是選豆,自己煮;幾種米要提前泡好...

壹般人看到的都是湯圓,但是九十年代的糯米還是挺貴的,兩元壹斤。媽媽包的餃子大,壹斤只能包五個餃子。如果所有的餃子都用糯米包裹,成本太高。但是,這些小事都打不過心靈手巧的媽媽。為了節約成本,她自創了高粱粽子和小米粽子。

若幹年後,我發現其他地方也出現了高粱粽子和小米粽子,不禁感慨,像我媽這樣的勞動人民的智慧真的是無窮無盡,大同小異。

每年五月初四包粽子的場景,現在還歷歷在目。弟弟妹妹看著媽媽,手指壹彈,壹個胖乎乎的,圓圓的,有四個角的餃子就誕生了。

看到我好奇的樣子,我不禁心裏癢癢的。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把已經泡軟的兩片蘆葦葉錯開,從中間打折。當我把米和棗放進去想封口時,發現米已經從底部的褶皺處漏了出來。

不死心,連續試了很多次,結果都壹樣,下面還是漏米。看著我,我媽笑著說,先別包。讓我們仔細看看我是如何包裝的。

我壹開始還不服氣,以為我也壹樣。但是觀察了壹段時間,我終於發現了我媽包粽子又快又不漏米的奧秘。原來放食材進去的時候,我媽總是先放壹個棗。棗子撐在接縫處,無論放多少米都不會漏。

學完精華,我也跟著學,不壹會兒,壹個不算太漂亮但勉強合格的粽子終於誕生了。

包好粽子之後,接下來就是用大鍋煮粽子了。八封大鍋裏上百個大粽子,密密麻麻,上面還有六塊磚。把它們裝滿水,妳就可以做飯了。

大鍋裏煮出來的粽子特別香,糯糯的,像瓷器壹樣,是妳在外面買的粽子永遠比不上的。

如果做粽子好玩的話,出鍋後肯定是個考驗。

那時候每年等粽子都特別漫長痛苦。其實煮的時間本身只有兩個小時,只是剛煮好的粽子不能馬上吃,要用壹個晚上的時間在底火裏燉才能做到完美。

我們這些饕餮之徒聞到房間裏的香氣,眼巴巴地看著鍋,不自覺地吞著口水。媽媽總是哄著我們說,快睡覺吧,壹覺醒來粽子就能做好了。

那些年等粽子真的是壹種刻骨銘心的折磨,但正是漫長的等待帶來了第二天早上的美味。每個星期五早上,我們都起得很早,就像有個約會壹樣。

我媽壹打開鍋蓋,壹股濃濃的粽子香彌漫了屋子和院子,輕輕咬了壹口,甜甜的直往心裏去。那壹刻,我終於明白,這壹夜的等待是多麽值得。

其實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等待也是別樣的。

記得六年級的時候,晚上聞著宗香睡不著,來回折騰。我媽還是比較了解我的渴望。不吃就不想睡。這個壞習慣我至今都改不掉,也挺無語的。

因為我們第二天有考試,我媽真的很怕我熬夜耽誤學習。他說可以給我帶兩個,吃完必須馬上睡覺。結果不是壹個人激動地回應,而是三個響亮的聲音。

那是我們唯壹壹次不用等就吃粽子。說實話,我們要等壹個晚上,這真的和粽子不壹樣。粽子很散,像米飯壹樣,遠沒有想象中的香甜綿軟。

第二天,吃著“正宗”的粽子,我終於明白了等待的意義。事實證明,沒有等待可以跳過。

那時候我們都很挑剔,專門挑豆沙湯圓吃。因為在我們心裏,免費小米高粱米包的餃子是餃子裏的假貨。所以粽子成了我們的搶手貨。

留夠自己吃三十個,剩下的粽子媽媽會送人。送來的時候都是混了好幾種米的。壹般老人更喜歡吃高粱米和小米飯,而孩子更喜歡糯米團子。

母親送粽子也很講究,不是按等級,而是按人口。爺爺奶奶那是例外,兩個人十個,因為爺爺愛吃,而且是端午節的生日。其他的都是兩個標準。有四個鄰居,沈奶奶和老兩口。對門有五個女人,十個,八個阿姨,十個阿姨,六個姐夫。

最後我媽會留兩個給收破爛的爺爺。老爺爺無兒無女,腿受了傷。我媽媽總是說,她寧願不吃也不願失去它們。

嫁到外地,好多年沒吃過媽媽包的粽子了。爸爸走後,我們都不在身邊,媽媽也對這件事不感興趣好幾年了。真想回到過去,陪媽媽包粽子!

城裏的粽子聞起來很香,但是沒有壹個是我媽的味道。遠嫁他鄉,又想家想媽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