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鴨,又名瘤頭鴨、洋鴨、麝鴨,學名Cairna moschata,與普通家鴨屬同種,但不同屬。番鴨主要產於古田、福州郊區和龍海,分布在福清、莆田、晉江、長泰、龍巖、大田、浦城等市縣。閩北主產區為古田縣,飼養黑番鴨,公鴨運銷閩東、閩北各省“半產”。交配能力強,受精率高,產下的“班凡”個頭大,肥得快。每年春季繁殖季節,世界各地都去古田購買公番鴨。古田縣的湖濱、大喬、湯和、楊珊等公社養殖量較大。在大喬公社,調查了122戶,有626戶被* * *,平均每戶5.2戶。閩南主產區為莆田、晉江、龍溪等三區十余個市縣,以及福州。龍溪地區和廈門郊區番鴨,黑白花雜,其余為白色。多惠安、泉州、南安的番鴨,頂部有壹撮黑毛,全身白色。福州郊區的白帆比較大。番鴨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我省養殖歷史悠久。據1763編的古港《泉州縣誌》記載:“番鴨大如鴨,大如鵝,生於其卵,植於外國。”據《福建通誌》(1729)雲:“番鴨為鼻大而紅者,公母配方抱卵,必留壹卵壓母鴨相繼下蛋,卵隱而不咬,壹月出雛。如果五天之內躺下聽到磨的聲音,妳就幸運了。【半番】比番鴨小,【賴雅鴨】比半番小,還不能抱蛋……”此外,在主產區的古田、莆田、閩侯等縣的縣誌中也有記載。番鴨精被廣大群眾視為強身健體之寶。福建番鴨經過長期馴化,“早選、大選、快選”的措施早已成為適應福建生態環境的優良肉鴨。(3)品種特征與特點1、體表外貌番鴨與家鴨體型不同,呈長橢圓形,頭大,頸短,喙短而窄,口、爪發達;胸部寬闊豐滿,尾部細長,不像家鴨臀部肥碩。口底和眼周有紅色或黑色肉瘤,男性擴散較廣。翅羽蒼勁,達尾部,尾羽長,略向上翹起。番鴨羽毛有白色、黑色和黑白相間,少數為銀灰色。因為羽毛顏色不同,體罰的出現也有壹些差異。白色番鴨羽毛白色,口鼻粉紅色,頭肉瘤鮮紅而厚,呈鏈狀排列,淺灰色虹彩,足為橙色。如果頭頂有壹根黑色的頭發,嘴和腳上有黑點。黑番鴨的羽毛為黑色,有深綠色光澤;僅在主翼羽或復翼羽中,常有少量白色羽毛;肉瘤顏色暗紅色,且較薄;嘴巴紅紅的,有黑點;彩虹是淺黃色的,腳是黑色的。黑白花番鴨的羽毛從黑色到白色不等。常見的背羽為黑色,頸下、翼羽、腹部有數量不等的白色羽毛;全身都是黑色,中間是白色。甲殼多為紅色帶黑點,足為暗黃色。根據61只公番鴨和200只不同毛色母番鴨的體重和體尺測量;不同毛色的公番鴨體重差異不顯著,平均為3.04kg(3.01 ~ 3.05kg);不同毛色的母番鴨體重差異顯著,白色最大(平均65438±0.90kg),黑色次之(平均65438±0.80kg),黑白相間最小(平均65438±0.72kg)。成年雄性番鴨大約是雌性番鴨的兩倍大。公、母番鴨的斜長分別為29.23厘米和24.04厘米。龍骨長度為19.07厘米和15.36厘米;胸深9.81 cm和8.28cm;胸寬11.79厘米和9.57厘米。2.生長發育在相同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公母鴨的生長速度差異很大。小雞孵出後,養到10日齡,根據體型和體重可以相互區分。平均體重的絕對增長在70天後達到最大。70日齡後,公鴨的增重遠高於母鴨。160日齡,公鴨比母鴨體重約1.10 kg。在粗蛋白16 ~ 18%、代謝能2400 ~ 2600大卡/千克的營養水平下,雛鴨初生重47.60克,1月齡和65438+2月齡公母重分別為0.79公斤和0.78公斤。分別是3月齡2.59公斤,1.80公斤,4月齡2.93公斤,1.90公斤,5月齡3.25公斤,2.10公斤。5個月齡後,增重率逐漸下降。3.繁殖性能:平均首次產蛋日齡172.88天,首次產蛋日齡153天,首次產蛋周期最長,連續產蛋35-40枚。以後每個產蛋周期的產蛋量可以穩定在13 ~ 15;年產蛋量100 ~ 110,最高個體可達160。擁抱壹下。據110鴨蛋,平均蛋重71.50g,蛋形為橢圓形,蛋形指數為1.39,蛋殼為玉白。產區每年65438年6-5月孵蛋,根據孵化時間的不同,將雛鴨分為“第壹扇”(孵化出2-3只雛鴨)、“第二扇”(3-4月雛鴨)、“尾扇”(5-6月雛鴨)。多頭、二次發育好、生長快的鴨留作種用。因為它們的生長階段,正是蚯蚓、魚、蝦等無生命動物繁盛的時期,動物飼料豐富,氣候溫和,不僅生長快,而且母鴨當年就能下蛋。第壹、二公鴨在秋季達到性成熟,也可及時配種。如果不用於繁殖,它們會在千禧年季節進食。但對於養殖半番鴨,則更多選擇番鴨。番鴨可在春節前後性成熟時與普通母鴨配種生產半番鴨。育雛主要是利用母番鴨或母雞的懷抱自然孵化蛋。雞鴨經常交替孵化,以維持母鴨和母雞的體力消耗。孵化率壹般在80 ~ 85之間。人工孵化,孵化率70%,孵化期35天。發育良好的公雛養到4個月大後,會發出“絲絲”叫聲,表示性成熟,會有追逐、啄食母鴨的性行為。5到6個月的時候性成熟就可以配種了。春季,雌雄比為1: 7 ~ 8,受精率為90 ~ 95%時,繁殖季節過後,種公鴨弱,繁殖能力差。壹般會在當年淘汰,第二年選擇新的種公鴨。4.育肥表現關於充肥時間,有“三月大,四月肥”的說法。也就是說,4個月大體重達到2.5 ~ 3公斤時,開始施肥。飼料用米糠和熟紅薯各壹半,與米湯或粥混合,揉成壹個圓條狀的“劑”。壹個壹個餵。餵食量從150克逐漸增加到400 ~ 450克。餵食量是否合適,多以下次餵食前用手觸摸食道擴大的部分為依據,沒有積食。飼養2 ~ 3周,體重3.5 ~ 4公斤,即可出欄。根據福建農學院1983番鴨脂肪肝試驗。三月齡番鴨飼餵玉米顆粒飼料2周,平均肝重299.64克,最高個體肝重337.40克。受精三周後,平均肝重352.77克,最高為491.80克。施肥2周和3周後,肝重分別增加1.44 kg(增重率為51.61%)和1.66 kg(增重率為68.90%),屠宰率分別為70.58%和67.4580.000000000005公鴨肝重和體重的增長高於母鴨。受精後2周和3周,瘦肉(胸肌和腿肌)分別占胴體的24.96%和23.66%,北京鴨分別占16.20%和14.80%。施肥2周和3周後,每1 kg肥肝玉米消耗量分別為30.05 kg和32 kg,每1 kg活重玉米消耗量分別為4.80 kg和5.84 kg。5.公番鴨與當地母鴨雜交,產生半番鴨,是產區人民的傳統習慣。古田鴨農技術好,春季雞蛋受精率可達80%以上。半番鴨的雜種優勢率達到25.41%。在大量餵養的情況下,3個月大的體重可達2.05公斤。經廈門大學生物測定,三元雜交“範北金”鴨10 ~ 60日齡相對生長率為76.10%,半番鴨為67.88%。“番貝金”鴨比半番鴨可早上市10 ~ 15天,節約飼料10%(四)評價與展望番鴨是最有發展前途的肉肝兼用家禽品種之壹。具有體型大、生長快、耐粗飼料、易育肥、肉質鮮美、產肝好等優點。但在目前農村低飼養水平下,體型太小,生長太慢,蛋也少。根據實驗數據分析,番鴨育種和改良潛力巨大。今後應深入探討品種品質,進壹步選育改良,在飼養上提出壹套完善的管理方案。參考資料:
& lta href = "/view/1262402 . htm " target = " _ blank " >/view/1262402 . htm & lt;/a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