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靈菇照片
壹、藝術圖片是科技新聞的眼睛。如何將農業科技新聞以讀者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在報刊上,讓讀者“零距離”接觸,這是每個農業科技記者都會遇到的棘手問題。作者認為,藝術圖片是農業科技新聞的眼睛。壹張優秀的科技新聞照片,充分體現了內涵,具有持久的影響力。與藝術照片相比,科技新聞攝影的表現形式主要在於其內在形式的生動展示和充分表達,而不在於光線、構圖、色彩、色調等外在形式的完善,即通過必要的攝影技巧充分表現科技新聞事件的現場氛圍和新聞人物情感、性格的情感色彩。科技新聞圖片要具有壹定的藝術魅力,既要表現科技新聞的真實性,又要有新穎性。因此,科技新聞攝影作品不僅要準確聚焦畫面表現、用光精致、構圖獨特,而且要對畫面上負載的新聞內容有清晰的敘述和明確的含義。比如2006年10月6日《河南科技報》1版刊登的科技新聞圖片《小村莊裏的蝴蝶蘭棚》,是我在鄭州市惠濟區老鴉陳辦事處的壹個小村莊裏拍攝的。在花團錦簇的溫室裏,農村的姑娘們正在聚精會神地修剪蝴蝶蘭,蝴蝶蘭鮮艷的花朵與姑娘們的美麗相得益彰。作品反映了新農民把握市場需求,發展特色經濟,取得良好效益的新聞事件,揭示了新農村蓬勃發展的現狀。二、實用性是科技新聞圖片的生命。近年來,在科技新聞報道行業,人們越來越關註科技現象的非科學視角。所謂非科技視角,不是指科技報道不講科技,而是科技報道的出發點。從科普的角度來說,普通讀者關註的是與他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思想、新方法。許多農業科技新聞本身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推廣性。因此,除了新聞價值,農業科技新聞圖片的實用性極其重要。比如《河南科技報》刊發後,很多讀者來信來電,要求聯系采訪對象,比如我拍的圖片,比如水果加工拉長果業經濟鏈條,棉花加工帶來富民,四淮藥富民武陟農民,牛奶訂單讓奶農開懷大笑,泥墻栽培讓白靈菇長得大。同時,這些科學新聞圖片所涉及的新科學方法和新思想也引起了相關領導和農業推廣部門的重視,促進了新科學方法和新思想的更廣泛普及。當然,農業科技新聞報道的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思想、新方法都會受到地域的限制。所以在拍攝農業科技新聞圖片時壹定要考慮它的適用地域和範圍,否則就會失去指導性,實用性會大打折扣。第三,如何做到藝術性和實用性並重,是科技新聞能夠受到群眾喜愛的前提。我拍攝的《立體種植富農》是報道修武縣城關鎮大梁村大棚立體種植技術蓬勃發展的科技新聞圖片。畫面捕捉了菜農喜歡在大棚裏收獲西紅柿的情景,從而營造出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情感對比的生動畫面,展現了科技新聞攝影的意境之美:真、景、情、人融為壹體,體現了科技新聞攝影的藝術性和實用性的重要性。如果科技新聞圖片能夠實現藝術性和實用性的有機統壹,藝術性和實用性並重,那麽在傳播科技新聞信息時,讀者不需要深入解讀文本,只需瀏覽圖片就能感受到科技新聞的內涵,就能被科技新聞圖片的形象所感染。業內人士認為,科技新聞圖片的圖像語言可以超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不受教育水平或時間長短的限制。因此,它在農業科技傳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科技新聞圖片的藝術性包含了科技新聞從真實的現實反映出發的審美追求。因此,藝術性應該屬於科技新聞攝影中高級審美效果的體現。這種藝術性能夠讓觀眾快速體驗到科技新聞攝影作品的審美愉悅,解讀人類對理想的追求,其意義顯而易見。四、摒棄科技新聞圖片的藝術性和實用性是新聞先行,是科技新聞報道的壹種形式,應遵循新聞報道的特點。攝影師和作家壹樣,對客觀事實進行選擇和判斷,然後進行報道,將新聞事實通過媒體傳遞給受眾。科技新聞攝影具有新聞所具有的基本品質,如新鮮性、重要性、接近性、真實性、客觀性等。科技新聞攝影也有自己的特點,即通過攝影,觀眾可以直接看到物體,用靜態和瞬時的畫面反映新聞事實。因此,圖片的真實性是科技新聞攝影的生命。有時候為了捕捉瞬間發生的新聞,我們不得不放棄藝術性。在攝影實踐中,為了捕捉稍縱即逝的動人場景,科技新聞攝影師有時根本無暇考慮如何拍出完美的構圖。但是,強調科技新聞攝影的真實性,並不是要求攝影者不對照片進行任何加工處理,而是對新聞攝影圖片進行必要的圖片處理,如裁剪、修補劃痕、添加局部光線、調整對比度等。但是,違反真實性原則的做法,如隨意合成、拼接、修改圖片等,應該杜絕。從多年的科技攝影實踐來看,要想拍出好的科技新聞照片,必須不斷積累經驗,掌握科技新聞的流程,做好充分的準備,兼顧其藝術性和實用性。使科技新聞的圖片達到以下三個特點:壹是能真實地反映科技新聞的事實,使人直觀地感受到它的新聞價值;二是具有較高的藝術性,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悅,加深對其新聞內涵的記憶;第三,藝術性和實用性的沖突可以巧妙處理,兩者有機結合,服務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