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真功夫500多間連鎖店的體量絕對是中式快餐的領導品牌,七八年過去了,還是那500多間,還是那開了關、關了開的500多間門店!這個體量放在今天,相對於動不動幾千間連鎖店的餐飲江湖來講,已經是屬於小弟弟級別了。? 但我還是想把真功夫拿出來談,我覺得它很有代表性,很有借鑒意義。不僅僅體現在他的體量上,而是在於它的成敗興衰與行業變遷息息相關。至於“真功夫們”到底泛指的是哪些品牌,在這裏我就不壹壹展開了,相信圈內的人都懂,大家同在困局裏煎熬,抖隆出來日後不好面對,被拉出來群毆也說不定
? 01.第壹大敗招:營養還是蒸的好第壹大敗招是葉茂中提出的“營養還是蒸的好”!這句話可以說是萬惡之源,徹底的把真功夫和蒸櫃綁在了壹起。表面上看,真功夫的品牌被叫響了,市場被打開了,差異化體現了,但品種和口味也被蒸櫃徹底的拴住了,鍋氣、香氣的中餐本質迷失了。
蒸品、蒸櫃以及工業化的批量預制,制約了品種的多樣化選擇,導致產品力大打折扣,聚客能力不強,剛需復購頻次不高,在新的競爭環境下處於劣勢。“營養還是蒸的好”就像是壹個緊箍咒,自己把自己牢牢的禁錮在品類的天井裏,而無法自拔。
這裏私下講,口號不是不能喊,但別畫地為牢,別跟自己較勁!須知,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講,沈迷口味遠高於關註營養,讀不懂這壹點,就不配在中國的大眾餐飲市場裏遊泳。
? 02.第二大敗招:神話賣當勞第二大敗招就是神話麥當勞,盲目的導入洋快餐管理系統,不論中西的“唯標準化”,這壹點可著實的害人不淺呢!
以麥當勞為代表的西式快餐的標準化、規範化、工業化和由此而衍生的壹站式出品模式被真功夫全盤照搬,妳洋快餐7個產品,那我也7個!妳交錢取餐,我也壹站式即時出品。結果呢,正面的來看:飯市的人效、坪效、時效達到了世界水平,設備取代了廚師,出品高度穩定,強大供應鏈做到了減人工、提效率、降成本。但同時,洋快餐壹站式出品的基礎保障是:單品類、少品種、機器化;是設備取代人工、由工廠大批量成品預制;是在西餐的思維和口味主導下所實現的。蒸品、蒸櫃倒是可以滿足中餐,但是,幹嘛雙手廢9指,這是何苦呢?中餐豐富多彩的制作工藝和產品魅力,壹下子被自己給收拾得無影無蹤了。
? 03.第三大敗招:選址跟著賣當勞第三大敗招就是跟著麥當勞跑,妳在哪開店,我就挨著妳開!心說壹線租金妳能扛得住,我憑什麽不行!也不問問自己,麥當勞姓麥,您姓什麽呀?麥當勞搶占壹線點位,敢和銀行叫板是有著足夠底氣支撐的。可能這些年差點,回想過去的壹二十年,麥當勞的品牌力足以帶旺商圈,具有強大的租賃議價能力; 麥當勞的客群極為豐富,幾乎覆蓋了由兒童到老人的寬頻市場;麥當勞的產品與模式最大化的做到資源整合,實現了早、中、晚以及非飯市的全時段運營水平。而中式快餐呢,有壹個算壹個,還困在過去的工業化思維裏,還滿腦袋是填飽肚子的盒飯,還在為那群小白領們壹路小跑的壹個半飯市發愁呢。大家想想看,就妳那早餐稀稀拉拉的幾個人,午餐壹窩蜂的45分鐘,再加上晚上的半個飯市。就憑這樣的收入比重,這樣的盈利水平,妳敢跟十字路口的麥當勞當鄰居,在天價的鋪位裏能好受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