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螃蟹=腹瀉中毒
菠菜+豆腐=石頭
海鮮+水果=吃砒霜
……
很多人壹直相信“食等於克”的說法,甚至打印出壹張“食等於克表”貼在家裏。
經過85年的流言蜚語,
還有人相信“食之如克”!
165438+10月26日央視新聞報道,並不是近幾年才反駁“食物和食物差不多”的謠言。早在1935年,中國科學家、中國營養學會創始人季崢教授就在184中選擇了民間廣為流傳的“與食物相似的食物”。
①
央視315晚會2018也反駁了“食之如克”的說法。專家以螃蟹和柿子為例,說明螃蟹和西紅柿在人體胃液中,螃蟹中的砷不會轉化為砷。過分關註食物相殘會影響我們所吃食物的多樣性,“食物相殘”的謠言是站不住腳的。
關於食物的謠言,總會有規律的傳播。每到某個季節,總會有壹些之前流傳的謠言,被穿上新的馬甲,炒得沸沸揚揚。“食之如克”的說法屢遭反駁,但很多人就是信!
實驗證明:
食物是廢話!
事實上,2011年8月發表在《健康時報》上的實驗,都證實了“食如克”的說法是無稽之談!②
謠言1
1935年,南京發生過壹次疫情,認為是食物食人引起的。都說香蕉和芋頭不能壹起吃,吃了有毛病。
實驗研究:
當時的南京大學生物化學教授季崢用老鼠、猴子和狗做實驗,選擇了七對人們常吃的食物。他和兩個同事吃了兩天,但什麽事都沒有。他的食物實驗包括:大蔥和蜂蜜,紅薯和香蕉,皮蛋和糖,花生和黃瓜,四季豆和焦糖,海帶和豬血,柿子蟹等等。
謠言2
2003-2008年五年間,關於食物配伍的書籍有61本,關於食物配伍的文章有159篇,其中5/6是關於食物配伍的。
從2009年開始,中國營養學會選取了100名健康人群,選取了壹些大家經常吃的食物,包括百合豬肉、芝麻雞丁、土豆牛肉、豬肝炒青椒、黃豆菠菜、水果海帶等。吃了壹個星期,沒有所謂的中毒,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腹瀉等等。
壹起吃幾種食物會有問題,
這是怎麽回事?
如果沒有“食物配伍”,那為什麽有些食物壹起吃會不舒服?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1.柿子+螃蟹=腹瀉中毒?
按照“食之如克”的說法,柿子與乳制品、海鮮等食物混合食用容易導致腹瀉中毒。不過,北京營養源研究所博士後李成告訴央視新聞,問題不在於柿子與其他食物混用,而在於柿子中含有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有些腸道敏感的人,吃了很多柿子,可能會拉肚子。?
2.海鮮+水果=吃砒霜?
三氧化二砷,化學名。營養成分表顯示,蝦蟹等海產品中確實含有微量砷,但主要是無害的有機砷,攝入後基本會原封不動地排出體外。蝦蟹中含有的砷與水果中的維生素C結合時,會產生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但專家表示,如果要達到中毒劑量,可能需要壹次吃300公斤蝦。?
3.菠菜+豆腐=石頭?
根據食物配伍理論,菠菜草酸和豆腐鈣結合成草酸鈣不被吸收,但牛奶中也含有鈣,會在胃腸道中與牛奶結合。喝豆漿也含鈣,我們吃的很多食物都含鈣...?
4.西瓜+桃子=有毒?
這也是假的。高糖食物吃多了容易導致腸胃不好的人拉肚子,其實跟糖的滲透性有關。另外,西瓜和桃子的含水量很高,導致胃裏水分過多,容易拉肚子。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大量吃兩種水果後容易拉肚子。?
5.蜂蜜+豆腐=耳聾?
有人這樣說,是因為認為蜂蜜中含有少量有機酸,可以與豆腐中的蛋白質發生反應,形成不容易被人體吸收的絮狀物。營養師閆誌華在中國微信微信官方賬號2016表示,其實這種絮狀物是蛋白質分解的產物,只是其蓬松的結構更有利於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6.榴蓮+牛奶=致命?
這個神話源於“遊客吃榴蓮和牛奶產生咖啡因,導致血壓飆升,在外地死亡”的新聞。榴蓮和牛奶可以壹起吃,也不會產生咖啡因。但營養師顏誌華表示,榴蓮雖然好吃,但要適可而止,因為榴蓮含糖量多,脂肪高,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反應。?
概括起來,“食古不化論”的出現主要有三個原因:
1.認知局限:
人們在歷史上的經歷應該被記錄下來並流傳給後代。有人吃了蘸了蜂蜜的大蔥,肚子疼的厲害。當時醫生對手術和感染壹無所知。當從癥狀中尋找原因時,他們發現自己飲食不當——大蔥蘸蜂蜜“相克”的說法就流傳下來了。根據現代醫學知識,這種癥狀可能是急性闌尾炎,與蔥蜜無關。
2.食物汙染:
以前不知道食品汙染,吃了黃瓜炒雞蛋就拉肚子。有人說這兩個不能壹起吃,其實食材可能被汙染了。
3.過敏:
很多人吃海鮮會癢、腫、過敏。這是壹種特殊的體質。恰好這個例子也被記錄下來,原來大蝦和水果壹起吃會中毒。事實上,有些人對海鮮過敏。
我們到底應該怎麽吃?
應該怎麽吃?營養壹般比較均衡,不用太擔心。中國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葛尤克在8月健康時報2011分享了他的觀點:
不要以為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膳食指南要求妳吃多少克?每天吃飯前都要稱體重嗎?壹周吃的東西營養壹般都比較均衡,所以還可以。
普通人不用擔心。這是有營養的。請盡快檢查營養成分表。怎麽吃?太單薄了,沒必要。不要在意細節,吃得好,活得開心,就這麽幹!